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作者&投稿:蒲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初步思路与构想~

颜世强 王黔驹 庞振山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全国地质资料馆 北京 100037)
地质资料信息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是广大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具有可被重复利用、不断开发、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国形成了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长期存在资料信息分散、综合研究程度不高、数字化信息化程度较低、服务及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服务渠道不畅、服务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资源保障、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等工作的需求,急需快速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以下简称“两化”),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信息的巨大潜在价值,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 “两化”建设的含义
“两化”是通过充分运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地质资料信息的集中度和关联度,形成满足不同需求的地质资料信息产品,依托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分布式、多元异构的地质资料信息多部门、多层次服务,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促进产业化发展,逐步构建和扩大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其核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地质资料服务;基础——促进多单位、多部门、多专业、多领域、多层次分布的地质资料信息的集群,开展公共服务;重点——解决体制不畅、机制不顺、信息服务分散、服务与需求脱节等问题;长期目标——以集群化为手段,促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方式,研发服务产品,提供增值服务。
2 “两化”建设的基础
2.1 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信息资源
据统计,我国已累计投入地勘费近6000亿元,形成各类成果地质资料百万余种、原始地质资料数亿件、重要钻孔岩心数亿米以及数千TB的数字化资源,为“两化”建设奠定了资源基础。
2.2 建立了较完善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制度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等一系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两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2.3 建立了较齐全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机构
全国形成了国家和省两级汇交管理体制,设立了各级政府所属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全国地质资料馆及各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相关服务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两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2.4 具备了较成熟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技术能力
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技术、目录查询及电子阅览服务系统、基于SIG的网络共享服务技术等一批成熟的技术方法,为地质资料信息集聚、挖掘与共享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此外,地理信息服务产业形成与发展、上海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等经验,以及全国地质资料馆等单位近年来地质资料开发利用成果、多元化服务方式与手段探索经验等,为探索“两化”建设提供了借鉴。
3 “两化”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3.1 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体制不顺
全国汇交管理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两条线脱节,严重影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3.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政策法规不配套
有关地质资料保密、保护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制约了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我国地质资料数据客户服务政策和机制存在不足:地质产品及用户分级分类管理不完善,产品价格机制不健全,服务收费不统一。
3.3 地质资料信息汇聚、整合、开发程度不够
全国没有实现成果、原始、实物地质资料的集群统一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地质资料信息产品体系,把地质数据转化为服务产品的意识不强;对资料信息挖掘不够,限制了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3.4 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数字化、网络化推进较慢
全国地质资料服务统一平台建设滞后,分散在不同专业、不同单位的地质资料不能有效提供服务。数据信息分散管理,形成信息孤岛,标准化程度低。地质资料数字化积累仍显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更新、维护及积累机制,全国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为40%,制约地质资料现代化服务水平的提高。
3.5 资料馆藏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差,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资料馆藏机构的日常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资料库房、装具、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等基础设施水平较差。受资料馆工作人员数量、素质等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深入开展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资料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3.6 适应市场经济的地质服务市场有待建立
我国地质资料专题服务市场缺失,产品体系不全,市场主体缺失,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弱,需要建立健全地质服务市场,开发专题地质资料产品,以延长地质工作产业链,推进产业化,传播地质资料信息,提高地质工作服务能力。
4 “两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4.1 基本思路
以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和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能力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积聚资源、开发产品、构建平台、集群服务,建设国家和省级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服务体系,以地质资料服务集群化促进产业化发展,以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为基础,以地质资料增值服务为扩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形成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简单说就是:积聚资源、开发产品、构建平台、集群服务、产业发展。
4.2 主要任务
4.2.1 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与服务集群体系
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服务体系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产品体系及基础保障体系几方面组成(图1)。其核心是组织体系。
组织体系建设的目标:树立最终成果信息服务与阶段成果信息服务并重、馆藏机构常规服务与专业机构专题服务结合的服务理念,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建立以全国地质资料馆为核心,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31个省级地质资料信息机构为骨干,紧密联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属有关单位,及各省地调院、环境监测院、地矿局等专业服务单位,依托网络共享服务平台,重要和综合信息适度集中、地区和专业信息多级分布的,全国地质资料信息资料服务集群体系(图2,图3,图4,图5)。

图1 地质资料信息集群服务体系示意图


图2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


图3 地质资料信息保管与馆藏公共服务集群组织体系图

4.2.2 加强地质资料信息积聚
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实现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的全面汇交和集群保管;强化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开发服务类、信息挖掘类、专题综合研究类和数据库类地质资料产品;构建多专业、多领域、适应不同需求的地质资料产品体系;加强已建数据库、重大项目数据的集成整合,建立数据更新、维护和运行体系。

图4 地质资料信息专业公共服务集群组织体系图


图5 地质资料信息产业化服务机构体系示意图

4.2.3 加快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依托全国地质资料馆,加快推进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形成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积累存储、加工处理、研发服务一体化,在统一的相关技术标准指导下,研发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构建国家地质资料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以国家级、省级和专业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为主体的网络服务与信息共享体系。
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主要积累存储全国成果地质资料及数据,全国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全部目录数据库,重要原始地质资料数据和实物地质资料数据。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搭建网络平台,与地区分中心(省级)、专业分中心和行业分中心实现资料数据的统一、协调和规范化管理;通过网上在线服务与地质图书、档案和文献进行开放式数据交换,逐步建立与国际地学资料数据中心之间的开放式数据交换机制。
4.2.4 完善支撑体系
形成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制定地质资料信息汇交、共享交换、服务绩效考评等一系列政策与技术标准,研究制定信息服务产品分级体系和价格体系。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更新与服务机制,建立服务全面、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稳定、覆盖全局的地质工作信息化支撑体系,实现地质工作全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4.2.5 探索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
以产业化思维推动地质资料信息开发利用与服务加大成果服务宣传力度,开展用户和产品的分类分级,建立客户服务计划和服务反馈机制。积极探索地质资料数据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方式和途径,建立现代营销模式。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利用网络等现代服务方式开展服务,开展资料网络检索、浏览、下载、订购等,实现集群、分布相结合的服务。扩大服务范围,为政府机构、地质科研机构、矿山企业和个人提供丰富多样产品服务。
5 保障措施
5.1 理顺全国地质资料的管理体制
完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将地质资料行政管理职责向省以下国土资源部门延伸,赋予其监督管理本辖区地质资料汇交的权利与义务。全国地质资料馆履行地质资料业务技术指导职责,直接联系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全国31个省级地质资料信息机构。国土资源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全国31个省级地质资料信息机构,做好资料接收、验收、保管和服务工作,依法向全国地质资料馆转交地质资料或地质资料目录,参与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5.2 研究制定地质信息资料服务中长期规划
研究制定地质信息资料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专题规划,纳入“十二五”地质调查规划,并通过年度项目计划予以实施。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工程立项实施。
5.3 努力探索产业化实现方式和途径
广泛征求有关用户和专家意见,系统总结归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部署开展相关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地质资料商务合作、政府采购公共需要产品、政府采购补贴(类似于家电下乡)等形式,逐步培育建立地质资料加工服务中介组织,推进地质资料专题增值服务,积极探索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实现方式和途径,适时引导、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化。
5.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建强国家、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充实地学、信息技术专业力量,积极培养综合服务型人才,提高资料数据加工处理、综合编研和专题服务能力,提升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支持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推进成果、实物和原始地质资料服务管理一体化。
5.5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制定地质资料信息汇交、共享交换等一系列政策与技术标准,建立地质资料汇交与借阅服务、项目立项挂钩机制,研究制定信息服务产品分级体系和价格体系;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更新与服务机制;研究修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强化基层对重要实物资料、原始资料、工程勘查资料汇交管理与服务职责。

一、实物地质资料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简称实物。
实物与其他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一样,是国家花费巨大投入取得的宝贵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保管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
我国在长期地质工作中,产生了大量具有重要意义的实物。但这些实物分散保存在不同部门、单位和个人手中,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损毁丢失严重,开发利用十分困难。与此同时,正在开展的地质大调查以及海洋地质调查、极地考察等工作产生的大量实物,也亟待进行管理。
为了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在新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把实物地质资料明确纳入地质资料管理范围。为此国家地质资料主管部门正在组织制定《地质资料委托管理暂行办法》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规定》。这些法规初步确定了实物的管理责任,提出我国将实行统一管理下的部门委托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即在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对于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以及其他需要特殊条件保管利用的地质资料,委托给这些部门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管理,对于其他地质矿产资料,实行国家和地区分级管理,形成覆盖全国各部门、各地区的地质资料管理系统。
根据上述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框架,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担国家级地质矿产实物地质资料收集管理工作,并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典型示范。
为了全面贯彻《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有效实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统一管理工作,除了行政法规和组织保障外,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建立实物管理标准体系,为实现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供技术方法支持。
二、实物地质资料标准体系框架及其与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的关系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流程和主要技术环节(图1),实物标准除基础标准外,还包括实物筛选、汇交、验收、建档、馆藏、著录、标引、检索、信息管理等技术标准,它们相互配合,构成实物地质资料标准体系(图2)。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地质调查中的信息服务工作。因此,在更大范围的标准化工作中,实物地质资料标准乃是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图3)。

图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流程与所需标准示意图


图2 实物地质资料标准体系结构图


图3 实物地质资料标准与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示意图

三、实物地质资料标准工作的指导思想
主要体现在下列4个方面。
1.科学性
——贯彻国家科技档案管理方针政策,符合《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及其他法规的有关规定;
——符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特点,满足实物地质资料科学管理与规范服务的需要;
——按照标准制定和编写的技术要求与程序制定实物地质资料标准。
2.系统性、统一性、协调性
——构建的实物地质资料标准体系和制定的标准不是零散、孤立的,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规范实物管理全部技术工作的系列文件;
——在实物管理标准体系内部,技术要求和编写方法统一,各标准彼此协调、衔接,避免相互重复、矛盾;
———在与相关的标准协调方面,首先,作为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技术要求和工作方法等方面,与其他相关标准相协调;同时与相关的地质矿产和档案管理等标准(如:DZ/T0032-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DZ/T0076-93中国档案分类法·地质勘查档案分类表、DZ/T0023-2000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等)相协调。此外,术语标准还要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术语协调统一。
3.先进性、前瞻性
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广泛吸收国内外在地质矿产、实物馆藏、档案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科学思想和先进技术方法,在充分体现最新进展的同时,根据各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适度超前,既满足现今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

图4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标准工作方法与步骤示意图

4.适用性
——标准内容适应实物管理特点,便于操作,适宜各部门、各级别实物管理工作应用;
——易于被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法规和其他标准或管理办法引用;
——标准体系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标准内容规范,表述准确、贴切、简明、严谨,便于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一般人员阅读使用。
四、基本工作方法
首先,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提出标准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分期完成各项标准的制定工作。每项标准均按照标准制定的工作要求和规定程序,分下列6个步骤完成工作任务(图4)。
——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实物管理特点与标准化需求,资料、
图书、文物、档案等相关领域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工作方法与规则;
——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形成标准送审稿;
——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形成标准报批稿;
——批准标准;
——公布、贯彻实施标准,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必要时对标准进行修订。

任香爱 于瑞洋 李寅

(国土资源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和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 实物资料;管理体系;构想

一、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许多地质现象、矿产类型、构造事件和环境演化标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长期以来,开展了多方面的地质工作,产生了大量具有重要保存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

目前,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分散保存在不同部门的基层单位或个人手中:石油系统由各油田收藏管理;地矿以及冶金、煤炭、有色、核工业、海洋等系统,由地勘队、地勘院以及矿山企业收藏管理;科研单位多由项目组或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收藏。

根据初步了解,石油部门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大港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等主要油田都对岩心、岩屑等实物地质资料实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建有较大规模的岩心库,并配有观察、取样、检测、扫描设施,岩心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并不同程度地建设了岩心数据库和网络系统,开始推进对内管理和对外服务的信息化。各油田都初步建立了规范化的管理服务系统,制定并实行了《岩心管理办法》、《岩心样品加工办法》、《岩心荧光照相办法》、《岩心制片方法》等企业标准和比较系统的管理服务办法与岗位职责。

地矿系统的实物地质资料几乎都是由不同系统的基层地勘单位生产和保存的,保存地特别分散,近年来伴随地勘单位的属地化、企业化管理,大多数单位已无力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的清理、保存、管理。据调查,现有的地矿岩心库,只有少量属于砖瓦结构的永久性岩心库,其余均为简陋的临时性岩心库或借用、租用的民房。例如,地处黑龙江阿城市玉泉镇的黑龙江省第四地质勘查院的前身为黑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现有429箱3万多块区域地质标本和3个矿区10个钻孔的1714 m放射性岩矿心及副样,存放在一个废弃车间和一个濒临倒塌的简易岩心库内,由于没有经费,所有岩心、样品都堆置在破木箱和旧纸箱中,现无专人管理,已有的标识已模糊不清,辨识困难。

除石油和传统的地质矿产工作外,几十年来,在其他领域——特别是海洋地质与远洋地质调查、区域化探以及极地考察、大陆科学钻探和新开展的地质大调查等工作中,也产生了大量具有十分重要管理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从总体上看,保存管理状况堪忧,除大陆科学钻探等部分实物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外,其他大量实物散存在不同单位或个人手中,不但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而且保存条件得不到保障。

二、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地矿系统是我国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的主体,产生和保存的实物地质资料最多。据全国地质资料调查结果,截至1998年底,中国地矿、煤炭、冶金、有色、核工业、建材、化工、武警黄金、水利等系统有各类岩矿心存放点1万余处,存放的岩矿心总长度2471×104m,取自6308个矿区、30.1万个钻孔。其中永久性岩矿心库463 处,存放岩矿心994×104m,保存完好率约55%;简易岩矿心库714处,存放岩矿心663×104m,保存完好率33%;其余存放点为暂时性或露天存放点,所存放或浅埋的岩矿心严重损毁流失。全国有关单位保存的标本99.4万件,采自20200个矿区(工作区);副样1443万件,采自8484个矿区(工作区);光薄片301.2万件,采自24434个矿区(工作区)。

据了解,1999~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大调查项目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中部署的钻探工作就有近40×104m,产生的岩矿心估计有20×104m左右,这其中包括新发现的一些大型、特大型矿床的岩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06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指出,2006年地质调查工作重点将把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计划安排矿产勘查钻探工作量20×104m左右,比上年的13×104m有大幅增加。这些都说明了在今后的地质调查工作中将会继续产生大量的岩心、矿心、标本、化探副样等各种类型的实物地质资料。

据2005年初步调查统计,自1999年开展大调查项目以来,大调查项目取得比较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有:钻孔岩心类的岩心325304.58m、矿心7252.98m,标本类的古生物标本7139 块、岩石标本63273块、矿石标本1144块、岩石薄片62425片、样品副样类的光谱分析样45031件、化学分析样121452件、同位素年龄样971件,化探副样类的岩石化学样54901件、土壤化学样643803件、水系沉积物化学样333254件等。

据近几年来,对大庆油田岩心库、胜利油田岩心库、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大型油田和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岩心库、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岩心库初步调研了解到,这些石油系统的岩心库保存的岩心约有30×104m左右。

这些实物地质资料的产生,是国家花费大量的资金取得的,如1999~2003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实施的地质大调查项目经费总额达396841万元。如何科学管理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矿产勘查和开发工作国家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具体体现在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推进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料浪费”。而地质资料包括实物资料,因此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使这些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护,一方面可以避免工作重复,节约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提供快捷的利用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由于实物地质资料来源于全国不同的系统、部门和单位、矿山企业等,在加之有些实物需要特殊的保管条件,如地质大调查由全国地质行业的众多单位实施,除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外,还包括名省地勘局和地调部门、海洋地质调查局、有色地质总局、冶金地质总局、核工业地质局、煤炭总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冰心、放射性实物、天然气水合物等需要特殊保管。

基于这种情况,应在全国建立分级保管和委托保管的实物资料库,建立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为中心,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分库、省级实物资料库、特殊实物地质资料库和省级实物资料分库以及基层实物地质资料库为基础的管理体系,形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网,实现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共享。

1.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分三级:一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二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分库、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和委托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库;三是基层生产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库(图1)。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分库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区所六个实物地质资料库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实物地质资料库由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分库组成,委托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库由石油与天然气实物地质资料库、煤层气实物地质资料库、放射性实物地质资料库、其他特殊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库组成。

图1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框图

2.各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

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统一管理。各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为:

1)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在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下,由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负责管理,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对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监督管理。

2)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分库——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的六大区调中心负责管理,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对六大区调中心的监督管理。

3)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实物地质资料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4)委托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库——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指定的委托其保管某方面地质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的单位或部门负责管理。

5)基层生产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库——由实物地质资料生产单位负责管理。

3.各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责任

1)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负责收集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系统性以及具有保存价值和意义的实物地质资料及相关资料;负责接受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分库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实物地质资料库汇交的属于国家库保管范围的实物地质资料及相关资料。

2)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分库——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利用和管理;负责向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汇交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管理范围内的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及相关资料。

3)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实物地质资料库——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负责向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汇交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管理范围内的实物地质资料及相关资料。

4)委托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库——负责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其管理范围内的实物地质资料。

5)基层生产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库——负责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实物地质资料库汇交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管理范围内的实物地质资料及相关资料;负责向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分库汇交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及相关资料;负责汇交后的其他实物地质资料保管。



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答:(1)实物地质资料工作起步较晚,而管理服务工作涉及范围较大,内容复杂,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2)实物地质资料研究工作还较欠缺,缺少较为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目前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在实践工作中边工作边总结,缺少前瞻性地指导。(3)实物地质资料的法规体系和技术服务标准还没完善,缺少...

对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答:国务院《地质资料管理条例》颁布后,正式开展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国土资源部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非常重视,2008年1月11日颁布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确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及细目、汇交程序、保管体制及利用规定。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出台了地方管理办法,如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实物地质...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建设进展及近期重点任务
答:摘要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将实物地质资料纳入统一汇交管理范畴,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特点和管理现状,需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和馆藏体系建设。组织体系保障实物地质资料有人管,馆藏体系明确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的内容与分工,制度体系是实物资料管理的政策依据。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体系 馆藏体系 1 我国实物地...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重点工作布局建议
答:摘要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完善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和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全面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依法汇交,以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为窗口,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重点 今后一段时期,是进一步落实《国土资源部...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浅析
答: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将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实物地质资料分支机构的实物地质资料为数据源,通过筛选、收集、储藏,建立能够体现地质科学体系、反映中国地质条件和地质工作成果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实物地质资料数据管理和服务现代化。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通过...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体系框架建设建议
答: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体系建设需求 1.1 已有的实物地质资料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据查,从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基本上没有涉及地质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方面政策法规类文件。 直到1997年1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五章第三十五条中,才有对地质资料的如下规定:“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答: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类型广泛、数量巨大,而且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管理又需要专门设施和较多的经费支持,因此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一方面要实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还必须充分调动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力量,积极参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明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职责,建立覆盖全国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根据《...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体系建设初探
答:为配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法规的贯彻实施,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积极建设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更大程度上调配管理资源,从管理学的高度认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已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概述 1.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 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很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加拿大全国有40多...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体系建设
答:为配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法规的贯彻实施,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积极建设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在更大程度上调配管理资源,从管理学的高度认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已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概述 1.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法 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很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加拿大全国有...

贯彻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措施建议
答:基于这种情况,国土资源部根据《条例》和《实施办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实物资料管理责任、汇交范围、汇交程序等作出规定,从而落实《条例》、《实施办法》和《决定》的要求,加强我国实物资料管理工作。 2 我国实物资料管理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