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与汇交使用

作者&投稿:傅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之我见~

高鹏鑫 田荣军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的建设目标,论述了监管平台建设对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解决途径和工作建议。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数字汇交
一、前言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大力推进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使该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馆藏机构力量薄弱,基层单位不够重视,损毁情况十分严重,重复利用水平很低,由此造成的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等现象非常普遍。为了适应新时期地质勘查工作的需求,建立并完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提高服务利用水平显得极为迫切。
2000年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负责全国最为“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采集、保管及对外服务。经过10年的探索、发展,国家馆机构日趋健全,管理技术队伍逐渐形成,库藏设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建成的国家实物库可以保存约60×104m的岩(矿)心,通过十余年的筛选采集工作,共收集了全国范围内重要矿山和地质工作项目的近20×104m岩心。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开展晚、进展慢,目前尚未有正式建成的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开展省内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省级层面上的汇交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为了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的力度和水平,国土资源部在国家和省两级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了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平台目前已经稳定运行近两年,促进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职能的落实和成果、实物、原始3类资料的一体化汇交管理。因此,总体上讲,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已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但也有许多方面亟待完善和推进。本文旨在总结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现状、分析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土资源部建设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论述当前推进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重点工作,并提出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远期发展建议。
二、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介绍
1.监管平台基本情况介绍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水平,国土资源部决定在部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立统一的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对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的汇交实施全程在线监管,实现汇交人依法汇交地质资料。监管平台的监管对象是:依法取得的探矿权、采矿权,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开展地质工作项目形成的地质资料。
2.实物地质中心监管平台运行现状
截止到2013年4月30日,实物地质中心共收到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4224份,从报送的清单中筛选出24份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汇交,大概占到所有项目的0.5%;发出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回执4200份,发出实物地质资料验收合格单24份;共收到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承诺书10份,发出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承诺书回执10份。2013年上半年,实物地质中心下达的13份汇交通知书中,有10份是从监管平台报送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中筛选的,所占比例约为77%。因此,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目前已成为实物地质中心参与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主要工具。
3.监管平台建设对于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重要意义
1)监管平台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地质资料汇交实施国家和省两级全程在线监管,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可以及时了解矿业权颁发信息、地质工作项目部署和进展信息及地质资料的汇交进度,及时督促汇交人依法汇交地质资料。
2)只有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都依法汇交后,才能颁发汇交凭证,一方面,实现了成果、实物、原始地质资料的一体化汇交管理;另一方面,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提升到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的同一高度,并直接与汇交凭证的发放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纳入了矿业权管理和地质工作项目管理中。
3)通过监管平台,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工作模式,让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这一新生事物常态化、制度化,这也是监管平台的使命之一,通过近两年的运行,这一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三、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汇交人方面
1)汇交人大多较重视原始地质资料的自行保留和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对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知之甚少。首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基层单位甚至不知道有《办法》的存在;其次,基层单位尚未从老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意识不到向国家汇交实物地质资料是汇交人的法定义务,甚至有的汇交人把汇交行为与市场行为相提并论,要么对馆藏机构进行无理索价,要么拒绝汇交;再次,大多数汇交人不了解汇交工作的方法、流程,不能按照《办法》的规定,主动按时向馆藏机构报送目录清单,配合馆藏机构筛选、采集,目前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都属于汇交人的被动汇交。
2)岩心库设施简陋。基层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均采用就地保管等简单方式处理获取的实物地质资料。国土资源部文件《地质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标准》(国土资发[2008]137号)中明确规定,申请甲级地质勘查资质应有符合规定的实物地质资料库,但由于缺乏其他相关标准、规范,且建设实物库房的申请、报批程序不明,甲级资质地质勘查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建设进展迟缓,无法保证对应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临时存放和汇交后实物地质资料的永久存放。
2.馆藏机构方面
(1)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
由于岩心库的配套设施不全,没有专门的标本和薄片库房、特殊实物地质资料(如海洋实物地质资料、极地冰心实物地质资料等)库房,无法开展《办法》中规定的“极地考察、大洋调查、天体考察”等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采集工作。
(2)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
1)人员编制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对地质资料管理队伍的精简,各省级地质资料馆人员已经为数不多,有的省甚至只剩几个人的地质资料管理编制,日益增加的工作量和人员编制无法解决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不断推进的实物、原始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将督促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积极协调,解决馆藏机构的人员编制问题。
2)库房建设问题:目前,全国有一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获得建设省实物库的土地和资金,其余省份大多也都在积极立项报批,个别省份因地皮、经费等问题很难解决,短期内尚无法建设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藏设施。但目前建设进展最快的安徽省,也仅仅是刚刚建成,尚未开展实物的筛选接收工作。
3.监督管理方面
“监管平台”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纳入地质资料汇交凭证的发放中,相当于间接地将实物的汇交管理纳入矿业权管理中,实践证明,该做法对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大大提高了汇交人的汇交意识。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行政监管和非矿权类地质工作项目管理、地质勘查单位的资质管理相脱离,缺乏有力的行政措施制约汇交人,使承担非矿权类地质工作项目的汇交人的实物汇交积极性低,《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的处罚措施也很难实现。
4.政策规范的支撑方面
1)行政法规不够细化:绝大多数省未针对《办法》出台本省的实施细则。由于各省的情况不同,对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市地质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相对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更为重要,实施细则中应侧重城市地质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各省都应以《办法》为基础,以本省情况为依据,制定《办法》的实施细则,以指导本省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等汇交管理工作。
2)技术标准的缺失: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监管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是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筛选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需要正式的技术标准进行规范。尤其是全国各省级实物库建成后,省级馆势必需要筛选标准指导日常汇交监管工作。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正在组织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分级标准的研究。
四、推进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建议
1.行政监管的工作建议
1)严格执法:对于不依法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单位,要严格执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建议研究制定“地质资料汇交黑名单”制度,对于在地质资料汇交中有不法行为或者拒不配合地质资料汇交的汇交人,在其依法汇交前,将被列入“地质资料汇交黑名单”,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地质工作项目组织实施单位,有权否决被列入“黑名单”的单位申请项目奖励、新立工作项目和办理矿业权新立、延续等。
2)研究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鼓励机制。通过对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过程中积极配合、妥善保管、主动汇交的汇交人进行通报表扬、在项目评奖中给予加分以及将汇交人的汇交成效与在馆藏机构中资料使用的范围和权限相挂钩等多种形式,鼓励汇交人依法汇交实物地质资料。
2.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汇交管理重点工作建议
1)指导、监督各省级馆按照监管平台的要求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协助国土资源部做好监管平台相关制度、标准的制定工作,修改、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或出台详解《办法》具体实施的文件,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标准和馆藏机构资质分级标准,加强对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的政策规范和技术指导。
2)针对国家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国家库二期建设,重点建设标本薄片库、特殊实物库、实物整理观察室、实物临时存放室。
3)组织、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培训、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各省组织的有关培训,提高汇交人汇交意识和汇交水平,提升本单位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知名度。
3.省级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推进步骤建议
国土资发[2011]78号文明确要求各省成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或科室),建设省级实物地质库房设施,但由于各省的情况不同,在地质资料管理人员数量方面,有多有少,在获取省财政资金支持方面,有难有易,因此,推进省级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既要分步实施,又要区别要求。
(1)第一阶段:各省落实实物地质资料行政管理,并成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或科室)落实省级实物地质资料行政管理,成立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或科室)是推进省级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先决条件,也是国土资源部“十二五”完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亟须达到的目标。各省应按照《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落实实物地质资料行政管理部门,组建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或在原有地质资料馆中成立实物地质资料科室。
(2)第二阶段:建设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
落实监管平台相关业务处室的职责;协调各有关处室和技术支撑单位,建立省级层面的矿业权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地质工作项目信息提供机制,确保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能够全面、准确掌握以上信息;做好基层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的督促、接收和保管工作;做好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的过渡性委托保管工作。
(3)第三阶段:建设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房
已建有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藏设施的省,一方面,应组织制定本省的《办法》实施细则、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标准等技术要求,并学习国家库的建设经验,着手省库的库藏管理标准、库藏体系建设研究;另一方面,与国家库协调沟通,做好省库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采集、入库保管及对外服务工作。
尚未建有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藏设施的省,在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的接收与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委托保管的同时,应积极争取建设用地与经费,建设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经费落实有重大困难的省,可学习广东省委托保管的经验,升级部分基层单位的现有库房设施,作为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建成前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的过渡性保管设施。
4)第四阶段:扩充人员编制
缺少人员编制是省级馆目前普遍面临的最大困难,全国绝大多数省级馆全部人员编制不超过10个人,有的省馆甚至只有2~3个编制,不仅要负责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大多数的省级馆还负责土地档案的管理,人员编制的短缺,极大地制约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向省级馆延伸。考虑到人员编制是建立在工作需求的基础上的,目前这种形势应该说也是省级馆扩充人员编制的历史机遇。
4.对基层单位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建议
1)加强《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等法律、规范的学习,提高汇交意识和汇交水平,做好向国家、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的报送工作,积极主动完成应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这样,既保护了国家宝贵的地质资料,又可避免日后因不依法履行汇交地质资料义务带来的罚款甚至取消申请探矿权、采矿权及承担国家出资地质工作项目资格的严重后果。
2)投入资金,修缮保管条件差的岩心库,确保所有岩心库均具备防雨、通风等基本要求,落实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岩心保管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提升自身的实物地质资料的临时保管水平。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本单位岩心库升级为永久性岩心库,妥善保管一些虽然没能汇交到国家库、省库,但仍具有重大保管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
五、远期发展建议
1.加强基层地勘单位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
为了从根本上督促基层单位提高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条件,规范基层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库房建设,最大限度地使更多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永久性规范保管,应在《地质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资质要求和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建设标准,并将之与基层单位的地质勘查资质挂钩,明确规定甲级、乙级、丙级地质勘查资质申请人应具备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资质级别及其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建设要求。将基层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建设纳入资质管理将实现基层单位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条件和保管水平,是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2.建立基层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处理报批工作制度
岩心等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和处理是无论建设多少岩心库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针对许多基层单位提出的汇交后实物地质资料缩减、埋藏、销毁等处理申请的报批机构不明、程序复杂的情况,建议国土资源部尽快出台政策,明确基层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处理的报批方法;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依据国土资源部政策规定,明确机构职责,简化程序,做好基层单位实物地质资料处理申请的审核、批复工作。
3.开展岩心数字汇交研究
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岩心钻探量都有几百万米至上千万米,而实物岩心的汇交具有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而且,无论是国家库还是省级库,其容量都是有限的,保管的岩心也只能是少而又少、精而又精,大量其余的岩心还是不可避免地面临缩减、埋藏、销毁以及人为保管不善导致的损毁。
岩心数字汇交是指将与岩心有关的原始资料数字化或将岩心本身数字化后,将得到的数据向国家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进行汇交。通过岩心数字汇交,国家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可以掌握全国钻孔岩心的数字资料,建成岩心数据库并对外提供服务;基层单位可以将部分经过数字汇交的、保管价值相对较小的岩心缩减、埋藏或销毁;同时,数字汇交与实物汇交不同,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适合全面开展。因此,岩心数字汇交既减轻了基层单位的保管负担,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岩心处理带来的信息损失。
岩心数字汇交研究也应分步开展: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可先开展岩心相关原始地质资料的数字汇交研究,将岩心的柱状图、综合编录、测井曲线图等具有重要服务利用价值的原始地质资料数字化后(或上述图件的电子版),向馆藏机构汇交;②开展岩心扫描技术研究,开发经济、实用、便携的岩心扫描分析仪器,对钻探岩心进行现场扫描分析,获取岩心图像、元素浓度分布、矿物分布及结构构造数据等多种关键数据,并向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汇交。

张业成 任香爱 刘向东 张蕾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总结了我国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建设、筛选汇交、资源积累、馆藏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显著成绩,分析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认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保管模式与服务体制。建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进一步加强汇交管理;着力加强省级馆藏机构和地质工作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汇聚整合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实现共享服务。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 服务 进展 困难 任务
2008年《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各省(区、市)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其主要标志是: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服务需求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探索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馆藏管理、委托保管工作稳步推进,一大批珍贵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手段和服务产品不断丰富,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基础薄弱,尽管取得显著成绩,总体上仍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当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围绕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现状与发展思路这一主题进行粗浅的总结和分析,供各级领导和同仁参考。
1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1.1 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
行政管理方面,在进一步加强国家行政管理的同时,各省(区、市)基本落实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责,国家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已经建立,有的省(区、市)开始尝试向市级延伸。
馆藏管理方面,继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立以后,大部分省(区、市)落实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并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接收、保管工作。与此同时,根据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把油气、海洋等实物地质资料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实行委托保管制度,35家委托保管单位与国土资源部签订了委托保管工作责任书,落实了委托保管责任,并按要求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接收、保管与服务工作。
1.2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稳步推进
2012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推动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一体化汇交管理,两年来平台运行顺利,取得显著成效。据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统计,截至2013年底,共接收31个省(区、市)汇交人报送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9573 份,除中央财政出资的项目外,还有大量社会资金出资的项目;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从中筛选了47个项目,下发了汇交通知书,这些项目的汇交人都将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后汇交给实物地质资料中心。31个省(区、市)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接收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6624份,从中筛选接收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18份。33家油气实物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2013年接收了1868口井的38051m岩心、1102口井的1086187包岩屑。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基本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各级馆藏机构和委托保管单位,按规定处理了汇交人报送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并进行了筛选、接收工作,使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走上规范化。
1.3 馆藏资源日益丰富,一大批珍贵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管
截至2013年底,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31个省(区、市)地质资料馆(或信息中心、档案馆等相关机构)、33家油气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2家海洋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共收藏岩心1710480m、岩屑7974432袋、标本17816件、光薄片48081件以及样品数十万件。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主要包括:285个典型矿山的代表性钻孔岩心和系列标本;青藏高原97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标本和光薄片;10个“金钉子”剖面和重要立典剖面的标本和柱状样;科钻一井等科学钻探及深部探测工程的钻孔岩心岩屑;内陆油气盆地以及大陆架油气勘察钻孔岩心、岩屑;海岸带地质调查以及远洋地质调查、极地考察、境外地质调查取得的岩心、岩屑、样品、标本(表1)。这些实物地质资料是通过巨大投入和几代地质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取得的重要成果,除了具有重要的档案保存价值外,还有十分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能够为进一步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提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支撑。

表1 各级馆藏机构库藏实物地质资料统计

1.4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内容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整理、保管工作外,还进行著录、建档等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工作流程与技术方法。与此同时,开展岩心扫描、标本照相、薄片显微照相,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部分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管理服务系统,实现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检索查询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
1.5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成效明显
近年来,各级馆藏机构通过提供网上查询和馆内观察、取样、测试等方式,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为地质勘查、科学研究以及专业教学、科普宣传发挥了作用。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除编制了《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目录及分布图》和《全国重点成矿区带实物地质资料目录及分布图》等公共服务产品外,还探索开展了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及部分整装勘查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等专题服务产品开发。近年来,接待国内外专业技术人员约300人次,观察岩心1.4万m,取样6925件;为地质院校师生约3800人次提供了教学实习服务,为10000多人次提供了科普服务。
2013年,33家油气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单位,利用实物地质资料7654人次,除观察岩心岩屑外,取样4万多件、160万g,测试3400多件。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013年接待取样测试共计1836人次,取样48万g,测试342件。
2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虽然取得显著进步,但只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第一步。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面对大量实物地质资料资源和广泛的社会需求,保管能力和开发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我国是世界上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最多、数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据2010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除委托保管以外的482个单位的1359个实物库和460个露天存放点、529个埋藏点的实物地质资料摸底调查结果,共计有825万m岩矿心、1002万件样品、30万件标本、69万件光薄片。除积存的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外,近几年又产生几百万米岩矿心和其他实物地质资料,而且今后还将以更快的速度继续增加。
按照分级管理、分散保管体制,这些实物地质资料经筛选分级,应分别保管在国家、省(区、市)馆藏机构及委托保管单位和地质工作单位。受土地、资金、人员编制等限制,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比较困难,特别是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进展缓慢,大量地质工作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也十分落后,甚至停滞在20世纪的水平。因此,大量实物地质资料损毁,其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在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实物地质资料分散保管在十几个行业部门的数十个馆藏机构和上千家地质工作单位,受管理体制机制和技术方法等限制,目前实物地质资料利用范围大多局限于本单位内部,利用途径主要是取样测试,实物地质资料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远不能适应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 破解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难题的思路
调整和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思路和管理政策是解决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难题的关键。
3.1 转变传统的保管模式
岩心、标本、样品、光薄片等实物及其蕴含的信息称之为实物地质资料;实物是载体,地质信息是内涵。在多年的管理工作实践中,一直重视和强调实物的汇交、保管、利用,而信息的管理和开发则比较薄弱,这种重实物轻信息的管理模式,必然造成难以克服的弊端。
如前所述,我国拥有海量实物地质资料,不仅目前无力保管,即使再建设更多的实物库也无法容纳,只能精选出极少量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实物入库保管,对于大量不能入库保管的实物,在采集图像和最大限度提取留存其地质信息后,予以埋藏或销毁。
在实物馆藏方面,各级馆藏机构或保管单位的收藏范围不必有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特别重要和重要的实物虽然主要收藏在国家实物库和省级实物库,但也可保存在委托保管单位和基层地质工作单位。另外,应该建立更新机制,即无论是哪级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都可以将已经失去保管意义的藏品更新埋藏销毁,使有限的库藏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综上所述,解决实物地质资料库藏的方向是加强实物信息提取、整理和开发利用,在此基础上,严格藏品筛选,只保管少量精品,并建立实物藏品的更新机制,使有限的实物库永远保持活力。
3.2 更新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模式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工作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除了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有待丰富外,最主要的是实物地质资料分散保管在十几个行业部门的上千家地勘单位,因管理机制等原因,服务对象基本限于本单位,利用效率比较低。因此,需要改变部门分割、单位独立的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服务平台,实现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
4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
4.1 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
总结近年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实践,根据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在深入研究基础上,适时修改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修改补充的要点主要包括:进一步明确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委托保管单位的责任与资质条件,允许藏品更替;加大汇交人在履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义务后对实物地质资料拥有自主处置的权利,允许在提取信息后埋藏或者销毁;强化各方在实物地质资料共享中的责任与权利等。
与此同时,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配套文件与相应的技术方法与工作规则。如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委托保管单位)资质条件与分级标准;实物库设计建设要求;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方法;实物地质资料埋藏销毁规则;实物地质资料共享服务指导意见等。
4.2 进一步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
目前,纳入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的项目还有遗漏,监管系统需进一步完善,部分汇交人填报的目录清单还不规范,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接收工作差距很大。
在全面总结近两年实物地质资料监管工作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从管理和技术方面进一步完善,使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监管更加到位、更加规范。
4.3 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了却多年积账
多年积存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既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又是广大地质工作单位的沉重负担。对此进行清理,不仅可以解除地质工作单位的负担,而且有利开启新的管理模式。迟迟不能实施清理的主要原因是数量巨大,涉及单位众多,困难重重。其实,只是清理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调动地质工作单位的积极性,这些困难能够解决。
按照清点—分类—处理的思路进行清理,即清点整理后,进行分类处理——已经零乱损毁的进行销毁,剩下的按其保管意义和利用价值进行分类分级,予以汇交、保管、埋存,为此工作量将大大减少。地质工作单位为了摆脱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困境,迫切希望国家发布有关规定和方法进行清理。辽宁省有色地质103队,自筹资金50万元,维修了岩心库,对积存多年的岩心、副样进行清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队工作可以在许多地勘单位推广。
4.4 加强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服务工作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应进一步完善库藏体系,特别是要跟踪我国重大地质工作进展,加强科学钻探、极地考察等“精品”实物地质资料的接收采集工作。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切实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开发,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果,特别是对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的服务效果。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服务工作十分薄弱,目前,全国还有个别省(区、市)没有落实馆藏管理责任。即使已经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的省(区、市)中,尚有一些省(区、市)因为没有落实人员、经费或者没有保管设施设备,尚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基于这种情况,应对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分类进行督促指导:对于安徽等条件较好的省份,应制定实物地质资料库藏规划,全面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接收、采集以及服务利用工作;对于正在筹建实物库或已落实委托保管责任的河北、四川等省份,积极推动实物库建设,规范保管工作;对于那些存在较大困难而在短期内难以开展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建议在省(区)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协助下,由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代行馆藏管理工作。
4.5 切实加强地质工作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广大地质工作单位(包括地质队以及地勘院、公司等)是实物地质资料的生产者,又是主要利用者,因此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展不大,特别是完成汇交责任后,绝大多数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依旧存在:岩心、样品库破旧甚至倒塌,缺少专业人员和技术方法,积存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严重损毁,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也很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除了落实地质工作项目及地质工作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经费渠道,为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提供保障外,最主要的是进一步强化地质工作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特别是甲级地勘资质的地质工作单位,必须按照《地质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标准》(国土资发〔2008〕137号)要求,建设有一定规模的岩心样品库,并有相应的人员、制度等,能够有效地保管适量的实物地质资料。此外,在强化地质工作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的同时,给予地质工作单位一定的自主权——在履行汇交责任后,剩余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可根据本单位的需要以及保管条件,在提取实物资料信息和备案待查以后,自行埋存或者销毁,最终实现该交即交,该留即留,该丢即丢,改变原来虽然没有能力管,但又不敢处置,任其自然销毁的尴尬局面。
4.6 整合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实现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
在行政管理方面,打破部门、单位分割,建立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与信息共享制度。在技术方面,整合国家馆、省级馆、委托保管单位以及地质队(院、所、公司)等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研究信息组织方法,构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结合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以及钻孔数据库等,形成完整的地质资料信息共享系统。
5 结语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已有几十年历史,以2002年《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为标志的新时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也走过了10多个年头,多年的管理与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笔者通过本文所做的总结与分析,难免偏颇和浮浅,希望同仁指正,更希望有关部门对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以便对未来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部署。

一、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

自建国以来,我国陆续建立了一些实物地质资料库,它们分属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其管理状况不尽相同。

石油工业部门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面起到了龙头作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等都建立了规模不同、设备先进的岩心库。其中大庆油田岩心库数量最多,一共有4个,建筑面积达1150m2,目前储存了2872口钻井的20057盒岩心和岩屑,大部分岩心、岩屑样品都按钻井目录编排归档,手工卡片检索,能对实验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新疆库尔勒市的塔里木油田岩心库是国内最先进的,其设备在国际上也居领先地位,基本上实现了立体化、机械化、信息化管理。但石油岩心库所存实物资料不对公众开放,二次使用率较低,岩矿心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等基层地勘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较落后,设备陈旧,大部分永久性岩心库年久失修,很多库房的屋顶已经塌陷,岩心箱腐蚀、虫蛀、破损严重。库存岩心标本杂乱地堆放在一起,有的只有实物没有标签,有的只有标签没有实物,有的岩心尽管有标签但标签混乱,字迹模糊难以识别。而且有些简易库房、露天堆放或浅埋的岩心几乎全部流失或损毁,失去了再次使用的价值。如河北省地矿勘查总公司(其前身是河北省地矿勘查大队)由于单位职能的改变,十多年来收集的310个岩体的系统综合资料一日之内全部被毁。四川省米易白马钒钛磁铁矿区的岩心库由于缺少经费支持和其他保障条件,储存岩心样品的库房已经完全倒塌,3万m岩心流失损毁。黑龙江省多宝山特大型铜矿1972年一场大火使5万m铜矿岩心毁于一旦,给国家造成了难以计算的经济损失。

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近几年来地矿机构进行改革,地勘队伍转化为企业管理;而政府基本上没有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进行投资,基层地勘队伍缺少资金,几乎等于无偿为国家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再加上库存实物入库时没有经过认真的筛选,造成库存量过大而利用率相对比较低的状况,保管这些实物地质资料非但不能给基层地勘管理单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管理这些实物资料,这对本来就不景气的基层地勘单位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第二,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没有形成分级管理体系,不能充分调动地方基层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导致管理人员不负责任、消极被动的管理局面。

二、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

随着地质工业发展成为真正高技术产业,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的获取、保管和开发利用。目前,不少国家不但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而且还采取了许多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如美国地质调查局1974年在丹佛建立的岩心研究中心,是目前美国最大的公共岩心库,库容量大(保存来自石油勘查和开发钻孔以及一些专门钻探开采的大约140万英尺的岩心和50000口钻井的岩屑),取心范围广(取自全国31个州的岩心和岩屑),使用率高(每年有20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大学生访问岩心库),功能齐全(既可提供岩心分析、水和烃类等流体分析、钻井检测数据以及油气生产和储存数据,又能进行破坏性实验),库存内容丰富(岩心库中保存有多种形式的岩心信息,如油页岩开发Eniwetok 环礁、加利福尼亚箱形山谷、黄石公园和沿海钻井的岩心信息以及钻探过程中带到地表的岩心碎片和可用于岩心显微特征观察的薄片等)。

另外,美国各州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州岩心库,这些州岩心库主要储存本州范围内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如建于内华达州墨丘里的岩心图书馆及数据库,该岩心库储存了200万英尺的岩心和岩屑,主要是美国能源部支持内华达实验城的防卫和环境计划中采集的地质、水文和地球物理数据。犹他州地质调查局建立的犹他岩心研究中心,建筑面积13000平方英尺,储存了石油勘查岩心、矿物勘查岩心、地热勘查岩心、工程项目(如高速公路)岩心、地质灾害岩心等。新墨西哥州地下石油天然气岩心库,目前正在筹建中,计划投资120万美元,主要用来储存新墨西哥州范围内在工业活动中产生的岩心、钻探岩屑、钻探数据、样品描述、地质报告以及勘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原始地质资料,并打算为从事岩心研究、地质和地球物理软件开发的人员以及大学生提供短期培训。美国各州岩心库的库存实物主要来源于个人或大公司的捐赠。维持岩心库日常管理的经费也主要依靠个人或公司的捐赠,所以这些州岩心库几乎全部是公益性的。除个别保密岩心外,公众可免费检测库存实物。对岩心岩屑的取样或测试只收很少的费用。所有来岩心库访问的人员都可以免费使用岩心库里的检测设备(但也有的岩心库鼓励来访人员自带设备)。岩心库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岩心库的日常管理工作和长远战略计划。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岩心加工和野外实验室并协助用户检测岩心。各州对自己岩心库的管理方法、人员数量、库房设备、岩心提取、移交、缩减等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严格规定。各州岩心库都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相距遥远的各州之间能够互相联网,用户可根据州、县、经营者、位置和地质时代等关键词通过计算机检索或浏览库存资料。大部分实现了立体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管理。

除美国外,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都建立了规模大、起点高、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的岩心库或实物地质资料图书馆。这些岩心库和实物地质资料图书馆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本国地质行业的发展,为本国的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三、实物地质资料统一管理的意义

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它涉及科学钻探、大洋调查、极地考察、航天研究等不同领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及国家的科技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实物地质资料,其中包括不少具有代表性、特殊性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但是,由于各种条件和原因,这些国家花费巨大投资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处于无人保护和管理的状态,造成了大量实物地质资料的流失和损毁。为了挽救那些遭受破坏和受到威胁的实物地质资料,使它们能够长期保存下来,供工业界和研究所以及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研究使用,同时为那些从事矿业工作需要这些岩心而又缺少经费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因此,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地质勘探队伍逐渐转变为属地化管理和企业化经营,这就为岩心的收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把分散保存在不同部门、单位和个人手中的实物地质资料,尤其是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反映重要的特殊地质现象的实物地质资料收集到我们的岩心库,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范围,首先要以国务院2002年7月1日发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为依据,使各个地方主管部门和基层地勘单位按照条例所规定的范围、汇交包括实物在内的地质资料。对逾期不交者将按《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通报或取消他们的探矿权、采矿权,不得再承担国家出资的地质工作项目。其次,基层地勘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资金来源发生了变化,如果是承担国家出资的项目所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问题不大,但如果是个体企业投资人在工作过程中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则汇交阻力很大,尤其是昂贵的运输费可能会挫伤他们汇交实物资料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吸引基层地勘单位及投资个人汇交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国家或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应该给汇交单位或个人一定的优惠条件:如可以不需汇交方承担运送岩心的费用;为他们提供食宿而价格控制在最低限度;当汇交方需要其他岩心时,不收他们存取、检测费用,但可以要求他们呈交检测岩心样品的薄片或检测报告的副本;在一定使用范围内,允许他们免费复印钻井数据、样品描述及库存的其他资料。以最优惠的价格为汇交者提供工作中所需要的其他实物地质资料或信息,协助他们完成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汇交者所提出的要求,和他们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吸引他们汇交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实物资料,以便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得到最佳保存,并供人们二次有效使用。

五、实物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

建立一个高起点,采用现代化储存、展示和提供利用设备和技术的大型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国家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另外,维持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也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如果这些库存实物得不到充分合理地二次使用,那就将给国家造成巨大浪费。因此我们必须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提供服务。竭尽所能,提高库存实物的利用率,鼓励各行各业所有对实物地质资料感兴趣的个人或团体来参观访问我们的岩心库,允许他们对库存实物进行观察、检测和取样,同时为他们提供实验设备——如双目显微镜、岩心锯、照相机及检测设备和实验空间等。

实物资料中心也可筹办大型学术交流会,如地质工业部门的技术交流会议、油气工业专家及地质学者个人专题报告会、大学生毕业答辩会以及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论证会等。让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在今后的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地质灾害,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现状与分析
答:但是,由于社会环境、行业领域、使用者的文化程度不同、对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也就会不同,因此,笔者在对实物地质资料需求状况调查后,获得了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状况,提出当前实物地质资料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需求分析。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需求;问题;现状;分析 实物地质资料在参与地质科学管理、解决地质...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要求
答:(1)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或科室)应督促汇交人在法定汇交时限内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中的附件表格规定的格式要求报送《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并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本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条件确定应汇交实物地质资料的项目。(2)收到《实物地质资料...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建设进展及近期重点任务
答:(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将实物地质资料纳入统一汇交管理范畴,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特点和管理现状,需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和馆藏体系建设。组织体系保障实物地质资料有人管,馆藏体系明确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的内容与分工,制度体系是实物资料管理的政策依据。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指导思想与措施建议
答:按照这些文件要求,在进一步加强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的同时,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将全面开始启动。但是,由于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涉及筛选、保管等诸多困难,所以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人、馆藏机构和管理部门三个方面分析存在的困难,并提出解决措施。 1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存在的主要困难 ...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进展与面临的主要任务
答:摘要 总结了我国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建设、筛选汇交、资源积累、馆藏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显著成绩,分析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认为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保管模式与服务体制。建议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进一步加强汇交管理;着力加强省级馆藏机构和地质...

基层地勘单位地质资料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答:1 我国地质资料管理现状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料统计年鉴显示,仅 2000—2005 年,我国部署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就达 9541 个,形成了一大批成果和原本档案与实物地质资料。为切实做好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国家及各省相继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馆,并出台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 号)等制度,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

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对比研究
答:介绍了通过调研了解到的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现状。对比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认为,没有确立国家管理、为公众提供服务利用的管理体制,没有专业的馆藏机构,因而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没有专门的资金渠道,使岩心库房及其他硬件设施非常落后,筛选、整理和保存实物地质资料的工作得不到落实等是造成我国实物...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最新进展与工作建议
答:摘要 根据全国各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报送的2013年度地质资料管理情况年报,同时,参考地质资料管理情况检查报告,总结了2013年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与实物库建设进展,汇总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接收、保管工作情况,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省级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 进展 建议 1 省级实物...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探讨
答: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差甚远。为了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国家已颁布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本文浅谈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目的、意义,工作内容,分析了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与对策。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现状 对策 1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实物地质资料...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答:地质科学作为基础科学,再次受到关注和重视。而作为地质科研和勘查必备条件的实物地质资料,客观上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 数十年来,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开发矿业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近些年,由于管理体制的转轨和地质勘查投入机制变革,大量地质资料不向国家汇交,国家地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