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意思

作者&投稿:祢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九成宫醴泉铭》翻译
(译文)唐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原为仁寿宫,唐太宗贞观五年重修,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更名为九成,甘美之甜水谓之醴泉。铭者,自铭也,自铭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后世者也。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子魏征奉皇帝诏书撰文。
(译文)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到九成宫避暑。这九成宫就是原来隋朝的仁寿宫。它高耸的覆压山峦,淳蓄的池水截断山谷。楹柱跨水相连,庭阙分岩相向。
高阁长廊排成围,栋宇台榭轮奂错落。仰视它仿佛高若千丈,向下看则幽岩大谷深险万尺。那些镶饰的珍珠美玉使它金碧辉煌,其光芒冲射云霞使日月失色。炫耀这种移山过涧之力,骄横奢侈之极,累及民众而放纵私欲,想来真是深深的罪过。到了酷暑炎阳时,几无逼人窒息的热气;微风缓缓拂来,觉有清凉之爽。这的确是怡养身心的胜美之处。即使是汉武帝时的甘泉宫也不能超出其右。
(译文)我主在二十岁时,就征讨四方,到而立之年就作为君王安抚民众了,起初是以武力之功平定统一了四海,而最终用礼乐教化安抚各邦。东到青丘之国,南抵丹激之地,都有珍奇宝物等贡品献上,且有译官陪同前来朝拜;西及轮台,北至玄阙,合并之后又列置州县,并将众多百姓编定户籍。时吉年顺,四方太平,人们都安定归依,神灵也赐福而至。虽说有赖于天地的功德,但最终还是靠皇帝一个人的谋划而成。他舍身利国,且不避风雨,奔波劳苦,一心为民,忧劳成疾,以致身衰体弱,瘦如唐尧,手足之茧厚似夏禹,尽管常以针灸治疗调理,但仍旧气血不舒。迁居京城宫中以来,出于常常苦于暑热之由,群臣建议为他建造离宫,希望能使他怡养心神。但圣上爱惜百姓和国家的财力,执意拒绝不从,认为这仁寿旧宫虽建于昔日,弃之不用太可惜,毁而重建又太劳民,此事还是沿用既成为好,无需重改再造。于是去除雕饰变为质朴,删减再删减,将那过分奢侈的都去掉。接着再修葺那些坍塌之处,掺和沙土填补破损的玉洁冰清台阶,用泥土弥补墙壁的缺损处,汉白玉砌成的石阶与土阶相接,宫室屋顶的缺漏处用茅草来续补。仰视宫殿的壮阔富丽,可将以往(奢侈误国)作为历史的借鉴;俯看如今的朴实俭约,又足以为子孙后代留下训诫。正所为至人不求有所为(顺应自然),至圣也不求有所作(不劳民兴作),前人已尽力做成的,今人只须继用其成。

(译文)然而原来的池塘水沼,都引自山涧,宫中本来没有水源,尽力求取也得不到的就是这水,这已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事,故而皇帝常惦记在心。四月初一(甲申日)至四月十六日(已亥日),圣上到皇后的住处游览亭台楼阁,闲步走至西城北面时,在一座高阁下面驻足不前。他俯身观察石土,微略感到湿润,于是便用手杖去疏凿随即竟有一股泉水涌出。于是便制成石槛将泉眼护住,然后又将泉水导入水渠。这泉水清澈如镜,味如甜酒。泉水向南流入丹霄楼右侧,向东又流经宫殿前的阙门,如练带萦绕,贯穿着整个九成宫,它激起清爽的波浪,冲走往日的污秽。(这泉水)可以使性情通达平正,可以使心神澄明纯净,可以照映万物之形,并滋润其生长,如同圣上的深恩德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上天的精华,也是大地的灵物。据《礼纬》书中说:“如果君王用刑治罪能恰如其分,封功行赏也不偏不倚,得与周礼相符合,那么,醴泉便会出现”。《鹦冠子》上说:“圣人的恩德,如能上达天宇,下临大地,中及万物生灵,那么,醴泉便会出现”。《瑞应图》上说:“君王仁善谦和,饮食俭朴(不食进贡之物),就会有醴泉出现,饮用者可以长寿”。《东观汉记》中载:“光武帝中元元年,京城出现(首都洛阳)出现醴泉,饮用者连积久难治的病都痊愈了”。那么,醴泉这一种神赐之物的出现,实际是为了扶助圣主明君,它既可免君王的陈年旧疾,又能使长寿。所以,王侯公卿们都喜形于色,奔走相告。但我主深怀谦退之心,推说自己并无如此圣德。虽有善政而不恃傲;遇有祥兆而心存谨慎。这是记取了隋朝奢侈误国的经验教训。这一切当是上帝的玄奥旨意,天子的善美之德,哪是我的浅陋之学所能表述清楚的,但因我的职责在于记言书事,不能使国家的盛美之事遗漏于典集之外,才冒昧陈词据实著录,因而撰写了这篇铭文,并镌刻上石。

(译文)颂词说:当今皇帝据有运数,一统天下,受命于天,这是千年的定数,世间万物都目睹这一现实。他功绩高于大舜,他勤勉尽过大禹。可谓承其前导,绝其后继,甚至超过了三皇五帝。他善于把握时机,并遵循客观规律,堪称既圣明又神武。以武力克平战乱,以礼仪诗书招服四方。史书从未记载过像这样能开疆拓土征服四方的皇帝。所以他能称皇并获得赞誉和拥戴,四方献给他的珍宝多而且多。大道是难以命名的,最高的德操并不表现在形式上,它的深玄之功和潜在的运行规律可谓高深莫测。我们凿井得水,耕田得食,不懂得感谢上天之功德,又怎知帝王的作用。上天所运行承载之道,悄无声息,但万类藉此生成,众生流布成形,都随感应而发生质变。顺应上德,方见灵验,道于我虽有间隔,但似闻声响,似见光明。洪福纷来,如繁盛的草木。皇帝及百官,皆穿戴着绣有云、龙、龟、凤图案的冠袍以示吉祥。而艳阳也蕴五彩之光,金乌更呈三足之瑞,颂辞不断咏来,史官不停地记录。完美至善的醴泉带着祥瑞降临人间,明主贤臣皆大欢喜。醴泉依水性而流布大地,滋润着万物,它潺湲清澈,如萍实般甘甜,每天饮用都觉新鲜,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昌明的时代与大道相伴随,奔流的泉盈满福庆。我主戒惧不念,虽有善行而不自恃。居住崇尚简陋,享乐则不喜逸欲放纵。身居帝王之贵却不以为贵,而总以天下百姓之忧为忧。他人喜欢浮华与外饰,而我独取那朴实,这意在回归淳朴,用质朴取代文饰。身体在高处,应想到坠落的危险,端着盛满水的容器须提防溢出。于此念念不忘,方能永保中正祥和。
兼太子率更令、渤海男,臣欧阳询奉皇帝诏书书录。



耕田得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的意思 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和译文
答:“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的意思是:耕种田地以获得粮食,不懂得感谢上天之功德,又怎么会知道帝王的作用。这句话出自《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楷书书法作品,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写而成。《九成宫醴泉铭》的介绍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九成宫醴泉铭简介
答:《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此碑刻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记述了唐太宗在九成宫(今陕西西安西北)避暑时发现泉水的情况。此碑的书法精美绝伦,笔法严谨,结体匀称,被誉为“欧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笔力刚劲,笔画方正,转折处棱角分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整个碑刻布局...

九成宫醴泉铭全文翻译拼音
答:九成宫的醴泉铭文,由魏徵奉旨撰写。在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来到九成宫避暑,这里曾是隋朝的仁寿宫。宫殿依山而建,山谷被堵塞形成池塘,桥梁跨越水流,岩石上筑起高耸的宫阙。宫殿高耸,长廊四通八达,屋宇错落有致,台榭相互交错。向上看,宫殿高远,向下看,山势险峻。珠宝般的墙壁交相辉映,金碧辉煌...

九成宫醴泉铭原文及译文
答:在历史的长河中,贞观六年,正值盛年的唐太宗李世民,胸怀壮志,远赴隋代仁寿宫(九成宫)避暑,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更有清凉宜人的奇泉,胜过汉代的甘泉宫。年轻的皇帝,志在天下,以文治武功统一国家,他的仁德犹如甘露,滋润四方。面对繁复的政务,他始终保持对民生的关怀,身体力行,拒绝了奢华的宫廷建设...

九成宫醴泉铭书法鉴赏
答:《唐九成宫醴泉铭》是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写的经典碑文,它讲述了九成宫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铭文赞美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强调了他的节俭和居安思危精神。九成宫原为隋仁寿宫,经过唐太宗的修复,成为了体现俭朴理念的避暑胜地,象征着以史为鉴的智慧。太宗年轻时即有宏图,统一后用文德赢得四方...

九成宫醴全铭
答:《九成宫醴泉铭》帖号称“三绝帖”,是指歌颂的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文章出自魏征;书写者是书法大家: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贞观六年(632)四月刻,碑文二十四行,行五十字(由于原碑在宋以碑座破损,最后一行字已完全不可见,故有满行49字的误传),额阳文篆“九成宫醴泉铭”六字。

九成宫醴泉铭的铭是什么意思
答:九成宫醴泉铭中的铭是铭文的意思。九成宫醴泉铭正确读法: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唐朝书法家、文学家欧阳询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楷书”。欧阳询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他的楷书法度非常严谨,正中见险,也是很多后来学习书法者的榜样。《九成宫醴泉铭》是记述了唐...

九成宫醴泉铭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个
答:《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碑刻者不可考)。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什么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意思
答:九成宫原是隋朝的仁寿宫 太宗不忍劳民伤财 旧宫改建 缺乏水源 太宗发现了醴泉 群臣认为泉水是太宗德行感召而来 于是由魏征撰文 欧阳询书丹 歌颂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 并以隋为戒提出了居高思坠的谏诤之言

醴泉铭的意思醴泉铭的意思是什么
答:敕魏徵撰铭。后经书法家欧阳询书之刻石,字体纯熟严整,后世推为唐楷第一。参见“九成宫”。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康熙丁酉、戊戌之间,各种楷书俱有翻刻。如《乐毅论》,可谓无憾;《化度碑》、《仙檀记》亦庶几;惟《醴泉铭》竟为流毒,形僻而易似,则相称而为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