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孙子兵法还是先有赢稷

作者&投稿:独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先有孙子兵法还是孙武点将台~

孙武写《孙子兵法》是在见吴王阖闾之前,在拜见吴王阖闾时献上了《孙子兵法》,在《史记》中有记载。吴王说:“子之十三篇,吾已观之矣。”可见《孙子兵法》写成是很早的。但是孙武观将台会更早,在没有孙武去点将时,就已经存在了,只是不叫孙武点将台。孙武点将后才命名为孙武点将台,但是我们不能说它就不存在,就不比《孙子兵法》早。所以还是孙武点将台早,这是毋容置疑的。

看一下孙子兵法形篇,这是说“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在作战时要先搞好自己不能被敌人打败的条件,然后去寻求与敌人作战,而不能靠侥幸心理,自己的防御没有搞好,就去盲目的雨敌人作战,祈求侥幸胜利。这样是不可取的。引申到工作学习中也是这样,要靠自己平时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条件,再去追求进步,不能去盲目碰运气,否则会输的很惨,无法立足。你可以从这个方面来写。先解释孙子兵法中这句话的意思,再从战争中进行论证,在转到现实生活中,举例子,证明这个道理。

无论怎么看,孙子兵法都要早于赢稷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早年在燕国做人质。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秦昭襄王与其弟公子芾、公子壮争位,遂立。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的、决定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就是在秦昭王在位晚期发生的。

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 ,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公元前266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话,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秦昭襄王驾崩一年后,东周国也被其孙秦庄襄王所灭),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昭襄王去世,终年75岁。


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与成书,学界众说纷纭。

我们认为,此书的作者应为孙武,其后学曾对之进行过校理;“十三篇”成书的时间为春秋末期

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与成书,自宋以来,人们就争论不已。概括起来,主要观点有如下几种:

1、成书于春秋末,孙武著。汉司马迁《史记》、曹操《孙子略解》、明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孙星衍《孙子十家注序》等,都持此观点。

2、成书于春秋末,本于孙武,成于孙膑。明吴兴松筠馆主人在《孙子参同序》中提出这一观点。今人陈启天在《孙子兵法校释》中进一步提出,“武之兵法授之于膑,膑即据之撰十三篇”。日人武内义雄亦认为十三篇不出于孙武,而出于孙膑。

3、成书于春秋末,伍子胥著。认为孙武即伍子胥,孙膑乃伍子胥之后,居阿、鄄之间,改姓孙。清人牟庭在《校正孙子》中提出这一观点。

4、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所为。南宋叶适在《习学记言》卷四十六《孙子》中即持这一观点。

5、成书于战国,非孙武所著。据欧阳修在梅尧臣《〈孙子注〉后序》中称,梅尧臣认为此书乃“战国相倾之说” ,非孙武所著。清人全祖望等赞同。

6、成书于战国,孙膑著,孙武与孙膑为一人。中国学者钱穆与日本学者斋藤拙堂即持此说。今人金德建在《古籍丛考·孙子十三篇作于孙膑考》中亦认为《孙子兵法》的作者为孙膑。



很明显孙子在前面。。孙子算是春秋时期。。而昭襄王已经进入了七雄时代了。。
孙子即孙武(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现有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在春秋。嬴稷出生,已经是战国了。

现有孙子兵法后有嬴稷,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嬴稷是战国初期的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作为《孙子兵法》。——常识历史篇。

先有孙子兵法还是先有赢稷
答:无论怎么看,孙子兵法都要早于赢稷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 ,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早年在燕国做人质。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

先有孙子兵法还是先有赢稷
答:很明显孙子在前面。。孙子算是春秋时期。。而昭襄王已经进入了七雄时代了。。孙子即孙武(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约公元前545-前470),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

秦国和楚国结盟联姻200年,最后为什么却反目成仇了?
答:囚禁楚怀王以要挟割地一事,当是嬴稷和魏冉君臣的一致谋划。而且春秋时期类似的先例其实甚多,甚至楚国自己对其他许多小国也常有类似的幽禁、胁迫甚至直接吞并行径。嬴稷和魏冉君臣的真正错误,是因秦惠文王以来对楚国的连战连捷,最终迫使楚王屈服来朝后,当真将楚国看做了可被秦国任意宰割的臣从国,忽视...

华夏历史前二十位武将有谁
答: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先在魏国拜将封侯。第10名:白起。白起为秦昭王赢稷征战六国时的杀神,征战六国时次次都大获全胜。第11名:廉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第12名:李靖,又号李药师。隋将韩擒虎的外甥,唐朝开国将军之一。第13名:韩信。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第14名:卫青。西汉...

历史问题是、战国时期发生过什么
答:前441年(周哀王元年)朔雪寒在《孙子兵法论正》书中提出此说[1]。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北宋司马光成书的编年史《资治通鉴》则以『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坏,群雄竞逐,而定战国始於前403年[3]。七国并立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