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因材施教麻烦告诉我

作者&投稿:经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因材施教~

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实现对其思维能力的锻炼,并且使学生能够运用其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实现对现实中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对于小学教育而言,通过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学习,能为学生日后的高阶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数学基础知识实现扎实地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切忌教学时实施一个标准,搞一刀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在一个班内,学生的个性是各种各样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也较大,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要做好因材施教,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教师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困生“吃得了”、优秀生“吃得饱”为原则,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困生及时辅导,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崭露头角。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评价,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鼓励优等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要真正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学“数位表上的游戏”时,教师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问:第一层:(1)在数位顺序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个位上放上1个小圆片表示几?在百位上放上2个小圆片表示几?(3)205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4)你能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这个数吗?第二层:(1)还是205,某同学想在数位表上加上一个小圆片可以怎样放?(2)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几?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放在十位上呢? 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放在百位上呢?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层:(1)还是205,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哪些数?(2)观察所得到的几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分层提问,逐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探究欲望更浓,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
分层练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练习“一刀切”,过难或过容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与优生的发展。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我的方法是分层评价。我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说明数学教学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根据我们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注重因材施教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
在六十年代,J卡罗尔提出过一个假设:人们传统上所认为的“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并不像想的那样是由于智力上或遗传上的原因,而更多地是由于学习速度的不同。随后布鲁姆组织的一系列的实验都表明:大多数学得慢的学生是可能达到与学得快的学生一样的学业成绩水平,尽管学得慢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与需要的帮助比其他人要多一些。其中最重要的是:布鲁姆综合考虑了掌握学习的全过程,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和情感的意义的作用。布鲁姆的理论研究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1、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像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大,也不是原来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性质(智商上或遗传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学习速度上的差异。
2、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的背景知识的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学困生”之所以经常感到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背景知识的贫乏,为他们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显然是应给予重视的;所谓“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绩差,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
3、由于个体上的差异,学生掌握同样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是不同的,这恰恰是过去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教学能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且适合他们的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情感上的关怀,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
二、因材施教的实施过程
因材施教的实践主要从分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评价四方面来展开,进行探索。
1.分析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尽力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背景情况,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为三类,A类: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B类: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C类: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并将三类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助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
2.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省编义务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科书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装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大纲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较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3、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类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类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类学生,这样,每个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类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类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类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作业布置中的因材施教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类做基础性作业;B类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类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类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使用因材施教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因材施教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其中的原因是: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浅谈数学教学应怎样实施因材施教
答:一、 因材施教的必要性。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人的个性差异。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每个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感悟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异,以及受其基础知识掌握的影响。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当中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优劣。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就会发现有些学生根本不需要老师多讲,...

小学数学如何因材施教
答:“因材”是“施教”的依据,根据不同的对象来确定“施教”的“度”的,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成果因材施教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育教学应该遵循的准则,更是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所需要加以运用的教学策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因材施教
答:二、认真分析学情,注重教学方式 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听取学生的发言,并通过其它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因材施教。1.引入课要多采用自学模式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

数学教学如何因材施教
答:要做好因材施教,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
答: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因材施教呢?一、学生分层 教学的中心与主体是学生,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要实现因材施教,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有序展开,否则就会脱离学生,何谈因材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因材施教麻烦告诉我
答:3、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因材施教
答:对于小学教育而言,通过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学习,能为学生日后的高阶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数学基础知识实现扎实地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初探
答:摘要: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质量和效益倍受世人的关注,具体到小学数学教育,因材施教是教育质量和效益的保证,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关键词:小学数学 因材施教 朱熹在其《四书集注》中总结了孔子与孟子的教育方法,明确提...

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答:浅谈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与老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用新的理念融入全教学过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词】教学方法;设计;学生兴趣;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

漫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以学生发展为本
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为了更高水平的学习而奠定的基础,基础教育十分重要,老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是流传至今的儒家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中国的国情,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并且落实。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据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堂四五十分钟的课上,真正能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