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部队被打散了,士兵怎么办?

作者&投稿:崇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主要分为4类:

第一,回到原部队。

正常来说,部队被打散了以后,都会设置收容大队,一般在后方靠近第一线的交通要隘、县城之内。

而士兵被打散以后,到了这些地方就会找到自己的部队的收容大队。

他们会在收容大队暂时集中,凑够一定人数就会集体运输到原部队,回归编制。

在抗战中,大部分被打散的士兵都是这么解决。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军人的归属感,对自己的部队和长官都有一定感情。

必须西北军的庞炳勋对自己的第四十军官兵非常好,该军其实只有1个师兵力,庞对官兵都当如子侄一样爱护。官兵受伤以后,庞炳勋不惜代价的为他们治疗。官兵牺牲了,庞炳勋也会妥善安置他们的家属。

所以,第四十军历史上几次有过被重创的经历,甚至被打的退到其他省份。

第四十军掉队的官兵甚至沿途乞讨,也要回到原来的部队。

第二,重新补充到新部队。

这种情况较少,主要是原部队被成建制歼灭,短期内无法重建。

抗战中,国军有不少部队同日军血拼,几乎拼光。

比如第10军在衡阳就是全军覆没,一些官兵冒险逃回国军控制区时,第10军暂时无法重建。

这种情况下,就会将官兵就近补充到其他部队,反正也是国民革命军,在哪儿也是一样。

第三,就地打游击的。

这种主要以军阀部队为主。

军阀部队的特点,主要是本土本乡人。当年的老百姓不愿意随便离开家乡,就算死也要死在家里。

所以,一些军阀部队比如粤军、桂军、湘军被击溃以后,大部队向其他地方转移,但一些打散的官兵不愿意离开家乡,就拉杆子留在家乡打游击。

当时全国有无数支游击队,队长都自封为司令,很多就是这样的军人。

在那个年代,有枪就是草头王,无论国共甚至日伪都会想方设法争取。

以《沙家浜》的胡司令为例,他起家时候只有几十个人,十几条枪,后来也发展到几百人规模。

第四,逃回老家的。

抗战期间采用壮丁制度,也就是除了独子以外,每家都要出人,都是抽签决定。

一些壮丁并不是自愿参军,谁都知道打仗要死人的。

他们只是被抽到以后,无可奈何才当兵。

一旦遇到部队溃散,如果士兵是本地人或者家相距不远,有的就直接逃回家去了。

只是,这种一般用处不大。因为这种属于逃兵,当地保长和兵役军官发现了以后,还是会将他抓住送到军队。



如果在抗战中部队被打散,我觉得士兵应该先隐藏好自己,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再去寻找其他的战友伺机而动,千万不要主动出击,因为单兵作战能力是很差的。

部队被打散了,士兵很容易被判为逃兵,那么这个时候应该尽快找附近的部队去报到,并把自己的情况说清楚,以防被人当为逃兵处理。

士兵们一般都会自己寻着路线去找大部队,因为士兵都是单个的,走的也比较快,所以很快就能找到大部队。

士兵们仍然会继续打仗的,而且他们也会非常拼命的,不会变成逃兵。

抗战中部队被打散了,士兵怎么办?
答:第一,回到原部队。正常来说,部队被打散了以后,都会设置收容大队,一般在后方靠近第一线的交通要隘、县城之内。而士兵被打散以后,到了这些地方就会找到自己的部队的收容大队。他们会在收容大队暂时集中,凑够一定人数就会集体运输到原部队,回归编制。在抗战中,大部分被打散的士兵都是这么解决。很多人...

一旦部队被打散士兵是重归部队还是当逃兵
答:除了以上这几种以外,还有部分士兵在部队被打散之后,会选择在附近的村子的生活,休息的空隙打听自己的队伍,如果找到的话再重新加入队伍当中,但这种的比较少见,只有抗日热情非常高,且革命意志比较强的人才会这么做。说完了主动寻找部队的,我们再来看看逃跑的士兵。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国军和地方军的士兵,...

96岁远征军回忆抗战:冒炮火搭桥铺路 躲避蚂蟥
答:“平时吃的也是空运过来的罐头、米、白面,没有蔬菜,在那里打仗可吃苦呢!”杨敬玉老人说。1945年8月,杨敬玉所在部队回国在广州接受日军投降。杨敬玉老人说,解放战争期间,他跟随部队到了东北战场,结果 *** 军队溃不成军。他所在的队伍被打散后,他从东北跑了45天,跑回了家乡济源。“现在的生...

谁告诉我抗战小故事?
答:第三个鬼子回头想跑,我跳起来冲上去一刺刀扎中他的后心,三个鬼子消灭后我赶紧撤退,由于部队被打散了,我一口气跑了很远的路,不知跑到什麽地方,后来找当地乡亲们打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辗转多日才又回到了新四军东台独立团。这次战斗由于情报有误,新四军东台独立团 付出很大的牺牲 ,指挥战斗的 唐...

抗日战争中的南京保卫战,国军的总人数要比小鬼子多好几倍,为何却以惨败...
答:南京保卫战国军失败的原因:其一,双方力量对比有差距。国军的南京守备部队力量从纸面上看不差,在经过淞沪会战后,主力元气大伤。如87师,满编10923人,从8月13日到11月9日,四次补充兵员,累计伤亡16000余人;88师累计伤亡12000余人;教导总队撤离上海后,经过在淮阴的整补,平均每连仍缺编15%以上,...

二十九军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后来到了哪里?
答:大部分士兵所持武器为老式汉阳造或毛瑟枪,全军只有山炮十多门,重机枪不到百挺。但正是这场军阀混战,让宋哲元意识到发动内战是错误的,只有“不打内战,枪口对外”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认识,在当时是极具战略眼光和进步意义的,也成为他后来浴血抗日的强劲动力。二、...

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答:四川部队的情况也一样,虽然川军部队在淞沪会战中没有赶得上,但在嘉兴一带消耗较大,参加南京保卫战之后基本上被打散,战后也只能从四川再进行补充。在徐州会战中的川军部队孙震的二十二集团军,也是同样的情况。 更加糟糕的是那些已经没有了地盘的地方部队,一旦在前方损失太大,就无法补充了。比如庞炳勋的四十军,孙连仲的...

为什么衡阳保卫战打了一个多月,外围的援军一个也没赶到?
答:”援军总不见来,绝望之余的方先觉,给蒋介石、薛岳等分别发出告急电:“衡阳危在旦夕,个人事小,国家事大,救兵如救火,无论如何请派一团兵力,冲进城来,我们自有办法。”然而,始终没有一个援军到达。所以,当方先觉最后选择了投降道路,对他的部下是这样说的:“好,就是这样干吧!不是我们对不起...

离家抗战的10万川军,为什么没人愿意收留
答:还拒绝打散编制混合到其它部队。这样的部队是累赘。士兵军事素质差。打不了什么仗。把这样的部队加入战斗序列,名义上部队多了那只是白白占了编制,中看不中用。最后川军是靠着不怕死打出来一点威名,但也如预料的全部被歼,也没有取得什么重要的或者说瞩目的胜利。滕县保卫战是最著名的一战。

...我的团长我的团》11年过去,为何仍拍不出经典抗日剧?
答:食不果腹,每天都在刀尖上讨生活,实在是没有能力匀一部分给这些“游兵散将”。还有一个场景,队员趁迷龙不注意,偷吃了几口西瓜,迷龙愣是把他打到满地找牙。 就这么两场简单的剧情,却给我们展示了当时那些抗日士兵惨不忍睹的局面,且不说伤兵怎么活,就是那些身强体壮的被打散了的士兵,都过得这般“窝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