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告诉我抗战小故事?

作者&投稿:澹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告诉我几个抗战小故事,150字的。速回!~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游击队巧捉鬼子官

  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连环保甲制”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
  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儿)一名叫菊本的军曹和一个叫白连碧的特务从河边碉堡下来,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见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击队长杜钢和队员李英。两人迅速背上背筐,带上除草的小薅锄,化妆成农民,尾随敌人其后。当鬼子和特务走到麻峪南“武道庙”时,杜钢队长从后面用没把的小薅锄顶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举手缴械,李英同志健步飞奔过去下了特务白连碧的手枪。抓住鬼子和特务后,将他们押在村中的进步户中。第二天,在过河干活的人群掩护下,把敌人押送到河西游击队根据地。
  事过两天鬼子发觉菊本和白连碧失踪,便派兵到各村寻找,他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询问,人人都说“不认识,也没看见有一个日本官和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无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
  游击队员
  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
  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潘××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北平被日寇侵占后,京西一带便成了鬼子的根据地,但在永定河西岸的老八区(当时属宛平县),活跃着一支小小的游击队,人数虽不多,根据地在斋堂、灵水地区,活动范围却达到了永定河边的坝房子、稻地和侯庄子一带。
  小小的游击队在当时可是做了不少大事。队员们乔装打扮到河东探听日寇的动向,与麻峪村韩×、王×有过联系,同时,了解到麻峪桥梁小学的刘静轩老师是八区人,并与他取得了联系。针对鬼子搞的“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圈”等有意奴役中国人民思想的侵略宣传,游击队展开反日宣传,编印揭露敌人侵略阴谋的宣传品,请刘老师帮助刻印,那个时候,刘老师都等夜深人静,在昏暗的油灯下以刻印测验试卷为掩护,刻印宣传品。这些宣传品再由游击队员秘密取走,分发到老百姓手中。
  当时,敌寇在麻峪修碉堡,小小游击队 还教大家巧妙地跟鬼子斗争,“出工不出力”,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干活时,村民们都在磨洋工,游击队的宣传作用又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期间也发生了不少抗战小故事。

一、张自忠以身护卫士
1940 年5 月 6 日,张自忠部队与敌军作战已经十分艰难了,军事要点不断被攻克。张自忠为了鼓舞士气决定渡河督战。因危险重重这个决定受到众人的劝阻,张自忠决心已定,要亲自督战杀一杀敌军士气。
这次出征张自忠一反朴素简便的常态,穿上了黄呢军官服,戴上领章,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度,奔赴河东战场。在作战途中,由于无线电技术落后,张的总部发出的无线电密码被日军破译,导致其行动完全被日军掌握,日军从多个方向合力夹击张自忠。
在混战中,张自忠的部下几乎伤亡殆尽。张自忠自始至终都不肯撤退半步,卫士马孝堂等人也守护其左右。两军交战中,一名日军端着刺刀刺向卫士马孝堂,张自忠怒目圆睁,抓住敌人的刺刀,以自己的身体掩护马孝堂。
这时,一颗子弹射向张自忠并穿过他的腹部,另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右额。一代抗日名将尽忠报国,轰然倒下。
二、马本斋的英雄母亲
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受到马本斋支队重创,日军负责人山本敬文威胁参谋哈少甫,哈少甫未能经受住敌人的威胁而出卖了马本斋。哈少甫告诉山本,正面与马本斋对抗很难取得胜利,
但马本斋是个大孝子,对母亲十分孝顺,如果抓住他母亲白氏,马本斋就会投降了。山本听信了哈少甫的主意,派出军队去东辛庄抓捕马母白氏。
日军进村后将村民赶到马本斋家中,逼问大家马母的下落,村民无一人回答,并把就在人群中的马母围住,以防她被汉奸认出抓走。山本不悦便殴打、杀害村民,马母不忍看到村民为了自己而牺牲,便站了出来与日军对峙,随后被日军带回军营。
马本斋和弟弟马进坡得知母亲被日军抓走,悲愤不已。其弟马进坡立马要杀入敌军营救母亲,马本斋的部下也都纷纷做好作战准备。马本斋却按兵不动,其弟大为不解冲他发火,
马本斋解释道:“这是日军下的圈套,救母亲万分重要,但军队战士们的性命更重要,不能冲动盲目发兵。”
马母白氏坚决不向日军低头,在日军军营不吃一口饭不喝一口水,不受日军的诱惑也不畏惧敌军的威胁。马母白氏因绝食抗日,在日军军营中牺牲。马本斋得知母亲逝世的消息悲痛欲绝,全体士兵也都非常悲伤,马母不仅是马家两兄弟的母亲,也是全回民支队、全中国人的母亲。
三、王二小劝养父母共同抗日
王二小出生在河北省的龙衮沟村,1939年暴雨成灾、庄家颗粒无收,王二小一家逃离家乡,在逃往外乡途中王小二和父母及哥哥走散,王二小逃到狼牙口村被高氏夫妇收养。在狼牙口村王二小加入了儿童团,成为一名小八路军,每天和成员一起参加军事训练和理论培训。
高氏夫妇因害怕日军扫荡而提出要搬家到桂林地区进行躲避,并要求王二小和他们一起走。王二小拒绝了高氏夫妇,坚决留下与儿童团一起保护村民,并对高氏夫妇说情义、摆道理,最终高氏夫妇也选择留下来作为村后援团,帮助八路军抗击敌军。

四、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明白中国。
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五、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
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
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向坚持战斗到日落。应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我今年87岁,我出生在江苏省东台县沈照公社永久大,1940年参加革命新四军

  难忘的战斗
  1943年9月是我参加新四军的第三个年头,也是日本鬼子对解放区进行大扫荡的中期。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敌伪势力十分猖獗。我当时在新四军东台县独立团,任一排一班副班长,我们的团长是令日伪闻名丧胆的独臂将军彭守生。由于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新四军只能采取打打藏藏的游击战术,九月的一天部队接到情报说在东官村住有不少汉奸汪精卫的伪军。因为伪军的战斗力弱,部队决定打一仗。当晚我们两个连出发悄悄的接近东东官村。战打响后开始打得很顺利,伪军不堪一击抱头鼠窜,当打到村子里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发现有大批的日本鬼子,敌人开始疯狂的反扑,而且火力非常猛烈,许多战士中弹牺牲,负伤的也不少。我们被鬼子逐渐的分割包围为减少牺牲,负责战斗指挥的唐连长下令撤出战斗,当时我们班的王班长中弹牺牲,我是副班长带领剩下的两名战士边打边撤,撤退中又有一名叫曲广青的战士中弹牺牲,另一名小战士丁祥富负伤。我见到全班的人都打没了,心想决定和鬼子拼了,我让负伤的丁祥富先走我留下来掩护,因为敌众我寡,又是夜间无法联系,部队被打散了。情况十分危急,我发现迎面上来三个鬼子,我躲在墙后先占领了有利地形,当第一个鬼子走近时,我突然冲上去。一个靠刺正中鬼子的脑壳,当时打的鬼子脑袋开花。第二个鬼子见状端着刺刀直奔我刺来,我连连后退躲过几刺刀,鬼子见我后退越逼越近,另一个鬼子也豪叫着直扑过来,想活捉我。我当时想这下完了准被拉手榴弹和鬼子同归与进,正当我招架时突然想起了抢里还压着顶堂火,我心里一下有了底,当一个鬼子扑上来时,我对准他的前胸一搂板机,当时打得鬼子仰面朝天,向后栽倒声都没啃一声。第三个鬼子回头想跑,我跳起来冲上去一刺刀扎中他的后心,三个鬼子消灭后我赶紧撤退,由于部队被打散了,我一口气跑了很远的路,不知跑到什麽地方,后来找当地乡亲们打听,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辗转多日才又回到了新四军东台独立团。
  这次战斗由于情报有误,新四军东台独立团 付出很大的牺牲 ,指挥战斗的 唐连长和100多名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当我想起他们心里就很难过,也成为我战斗生涯中最难忘的战斗。
  2010年9月18日

闪闪小红星, 现在我经常看。

陈毅元帅在我们宝应吃过鬼子的败仗,我外婆跟我讲的

破坏,消灭,毁灭
动词destroy
名词destruction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去百度搜索

感人的抗日英雄故事400字以上
答: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上形容为“血肉磨坊”。由于中国部队战志高昂,见死不退,着实出乎日军意料之外。仅此一役,就已经...

关于抗战时期的故事,100字左右,急!
答:1、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

抗战英雄故事,要大家都熟悉的,长一点。
答: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

[抗战的小故事]抗战小故事五十字
答:爬在大山里“观战”的老百姓们,不知不觉拥到小山坡上来,不知是谁还带来了锣鼓“咚咚咚镗镗镗”的敲打起来了一面齐声呐喊“杀呵!杀呵!”锣鼓声呐喊声响成了一片。可是一下子又静了下来,彷佛还听得“乒擦乓”刺刀碰着刺刀的声音!打了有做熟一顿饭的功夫,鬼子眼看不行了,撒腿就跑……...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有哪些?
答:他看草很少,就对鬼子官说:“马饿了,院子里草少,我带马去草多的地方。” 鬼子官看了看小铁锤想了想说:“去吧,如果照看不好就杀了你!”小铁锤牵着马走出李家院,转到后面就骑上大白马一溜烟儿跑了。他跑出很远的时候才听见鬼子的枪声,他成功了。 二、王二小 王小二是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

抗日小故事(短一点)
答:三、王二小劝养父母共同抗日 王二小出生在河北省的龙衮沟村,1939年暴雨成灾、庄家颗粒无收,王二小一家逃离家乡,在逃往外乡途中王小二和父母及哥哥走散,王二小逃到狼牙口村被高氏夫妇收养。在狼牙口村王二小加入了儿童团,成为一名小八路军,每天和成员一起参加军事训练和理论培训。高氏夫妇因害怕日军...

有关抗日英雄的故事 50字左右
答: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2、吉鸿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

抗日时期烈士英勇抗战的故事
答:此战我军共牺牲300多人,其中敌我投入兵力共约6000余人、日军死伤近1000人、战斗持续时间5个多小时。战斗结束后,日军残部纠集援敌对我辛庄村手无寸铁的群众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杀害我同胞108人,烧毁房屋193间,制造了震惊晋察冀边区的“辛庄惨案”。3、陈钟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60军542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