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主要讲的是

作者&投稿:宏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子兵法谋攻篇解析~

《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孙子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
为实现这一目标,孙武就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取胜,下策才是攻城。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


扩展资料:
1、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2、原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3、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全军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的军队就次一等;使敌人一个“旅”的队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打败敌人一个“卒”的“队伍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投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伍”就次一等。
因此,百战百胜,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只有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敌,再次是出动军队攻敌取胜,最下策才是攻城。攻城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制造攻城的蔽橹、轒辒,准备各种攻城器械,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
将帅控制不住忿怒的情绪,驱使士卒像蚂蚁一样去爬梯攻城,使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不能攻克,这便是攻城所带来的危害。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是靠战争,攻取敌人的城池而不是靠硬攻,消灭敌国而不是靠久战,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全胜,这就是以谋攻敌的方法。
用兵的原则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两倍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兵力少于敌人就要避免与其正面接触,兵力弱少就要撤退远地。所以弱小的军队顽固硬拼,就会变成强大敌军的俘虏。
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周密国家就会强大;辅佐疏漏,未尽其职,国家必然衰弱。
国君对军队造成的危害有三种情况:不知道军队在什么条件下可战而使其出击,不了解军队在什么情况下可退而使其撤退,这就束缚了军队的手脚。
不通详三军内务,而插手三军的政事,就会使部队将士不知所从。
不了解军中的权变之谋而参与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们疑虑重重。军队既迷惑又疑虑,诸侯国军队乘机而进攻,灾难就降临到头上,这就是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预知取胜的因素有五点:懂得什么条件下可战或不可战,能取胜;懂得兵多兵少不同用法的,能取胜;全军上下一心的,能取胜;以有备之师待无备之师的,能取胜;将帅有才干而君主不从中干预的,能取胜。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道理。
所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不了解敌方而熟悉自己的,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然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兵法第三篇是《谋攻篇》,不是《权谋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也就是以谋略取胜的方法。第一方面讲了“全胜”的思想,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二方面讲了战术原则,讲了根据战争双方的兵力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作战方法。第三方面讲了将帅的重大作用,负有重大责任。第四方面分析了国君对于部队干预所造成的三种后果和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方面因素。最后得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结论。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意思很明显,不要和敌人硬拼,要学会用脑子,既要打击敌人,又要保护自己,才能达到全胜目的。

谋攻是指谋划如何进攻敌人,战胜敌人的意思。本篇主要讲述了军事谋攻策略的理论,孙子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必以全争于天下”为谋攻的最高原则,主张以优势兵力与敌作战,反对弱小军队的硬拼,指出了慎择良将,充分发挥良将主动性的重要性,进而从预测胜利的途径归纳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军事科学的至理名言。用今天比较容易懂的意思理解孙子的军事思想,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种作战思想:一 不战而屈人之兵(作战的最高原则) 、二 上兵伐谋(以智谋取胜)、 三 以强击弱(最基本的攻战之法)、 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战的关键是掌握信息)、五 五则攻之、十则围之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最高战略思想为 “全争于天下”最好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果一定要战争 就是用次级战略思想 既是“尽量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用“攻战五法”就是:1 实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决战 2 有两倍于敌的兵力就努力战胜敌人 3 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 4 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 5 与敌人兵力相等就要设法分散敌人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 谋攻篇 主要讲 致人而不致于人 牵住对方走 抓住主动权

用兵的原则,和方法

《孙子兵法》中《谋攻》篇主要阐述的是什么内容?
答:《谋攻》篇主要论述如何进行攻敌的问题。孙子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毁灭敌国。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要知己,还要做到知彼。《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最有价值的军事典籍,成书于春秋末期。该书总结了春秋时代的战争经验,强调...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主要讲的是
答: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意思很明显,不要和敌人硬拼,要学会用脑子,既要打击敌人,又要保护自己,才能达到全胜目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中的什么篇
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谋攻》,是春秋时期孙武著作《孙子兵法》的第三篇。主要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词语的意思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原句: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

《谋攻篇》揭示了什么战争根本指导规律
答:《孙子兵法·谋攻篇》该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三篇。《孙子兵法·谋攻篇》主要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揭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思想。

孙子兵法谋攻篇解析
答:《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论述了如何进攻敌国的问题。孙子主张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去取得最大的成功,即力求不战而胜,不靠硬攻而夺取敌城,不需久战而毁灭敌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孙武就特别强调以谋略取胜,指出用兵的上策首先是以政治谋略取胜,其次以外交手段...

今存《孙子兵法》的13篇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和“因粮于敌”的原则;第三《谋攻篇》,主要论述“上兵伐谋”的“全胜”思想,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第四《形篇》,主要论述战争必须具备客观物质力量即军事实力,中心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第五《势篇》,主要论述在军事...

《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包括哪些?急急
答:《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战略运筹、战场机变、作战指挥、特殊战法、军事地理,具体如下 一、战略运筹包括以下三篇内容 1、《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2、《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3、《...

《孙子兵法》的十三篇分别讲述什么内容
答:1、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2、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
答:它不仅是战场上的策略,更是生活中的智慧。总的来说,谋攻篇告诉我们,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智谋的比拼。只有深入了解敌我,灵活运用策略,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为我们揭示了一门深邃的智慧艺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