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对应人的五脏?

作者&投稿:秘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五味?五味哪五脏又有哪些相对应的关系?~

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素问�9�9藏气法时论》指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属性和作用的最早概括。后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日臻完善。现据前人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将五味的作用及主治病证分述如下: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此外,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这样,辛就不只与味觉,而且与嗅觉有关了。随着中外交流的发展,外来香料、香药不断输入。到了宋代,由于香药盛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芳香药物作用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具有芳香气味的辛味药,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之外,还分别具有芳香辟秽,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芳香开窍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积、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痰核、瘿瘤、瘕痞块等症。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瘰散瘿,鳖甲、土鳖虫软坚消等。此外,《素问�9�9宣明五气篇》还有“咸走血”之说。肾属水,咸入肾,心属火而主血,咸主血即以水胜火之意。如大青叶、玄参、紫草、青黛、白薇都具有咸味,均入血分,同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素问�9�9至真要大论》又云:“五味入谓,各归所喜攻……咸先入肾。”故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板、鳖甲等都具有良好的补肾作用。同时为了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不少药物如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等药用盐水炮制也是这个意思。

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故不少利水渗湿的药物都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如薏苡仁、通草、灯心草、茯苓、猪苓、泽泻等。由于《本经》未提淡味,后世有些医家主张“淡附于甘”,然淡味与甘味的作用,各具自己的特点,应该分别论述为是。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症)。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sa4]乌曲骨收涩止血等。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标明药性。

以上是五味药性的基本内容。但就某一具体药物来说,则当具体分析。药物的味往往单味者少,多数药物具有几种味,对这些药物功效的认定,必须全面综合并结合临床疗效来认识概括。此外,上述的五味作用,只是药性的一个方面,对于药物性能的全面认识,必须结合其他特性,才能全面地掌握药物功能。

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
一般情况下,适当的酸味养肝,苦味养心,以此类推
吃多了会伤五脏,但是遵循五行相克。比如多吃酸味,木重而克土,所以伤脾。总结的说,多吃酸伤脾;多吃苦,伤肺;多吃甘,伤肾;多吃辛,伤肝;多吃咸,伤心

1、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如何保护五脏之脾呢?您可适当吃甜的东西如山药、香蕉、大枣等,可补养脾胃,补充人体的热量,解除身体疲劳。另外,甜味还会使人放松,所以工作压力大的人适当吃点甜食可以睡得很香甜。甜食不一定是糖果、饼干、点心、水果,事实上很多含淀粉、果糖的食物就很适合。

2、咸入肾,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黑属水,黑能补肾。可见,黑色食物具有补肾的功效。其中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乌鸡、墨鱼、海藻、紫菜、茄子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对强身健体、滋肤养颜有独特功效。

3、酸入肝,也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

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酸也能收敛,如男性朋友的前列腺肥大、女性朋友产后尿失禁、白带太多,或拉肚子,通常都可以用酸来收敛。

中医学讲到酸,都会连带提到涩”,酸、涩两个合在一起,涩有收敛的意思。收敛包括伤口的收口愈合,食物中以酸梅最典型,醋也一样。

4、辛入肺,“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

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如今,正值秋季。秋季易伤肺。如何保护五脏之肺呢?深呼吸、穴位按摩等方法均有益于保护肺。

5、苦入心,中医认为,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一些苦味 食物来缓解。

扩展资料: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分别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各有其作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而《彭祖摄生养性论》中强调:“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说明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过量则会打乱人体平衡,对脏器造成损伤。

参考资料:五味(五味)_百度百科



1、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主要的是它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中反复强调“甘入脾",也就是说脾主甘味,因此脾气虚、脾经弱时,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可补益脾胃。

如何保护五脏之脾呢?您可适当吃甜的东西如山药、香蕉、大枣等,可补养脾胃,补充人体的热量,解除身体疲劳。另外,甜味还会使人放松,所以工作压力大的人适当吃点甜食可以睡得很香甜。甜食不一定是糖果、饼干、点心、水果,事实上很多含淀粉、果糖的食物就很适合。

2、咸入肾,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黑属水,黑能补肾。可见,黑色食物具有补肾的功效。其中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乌鸡、墨鱼、海藻、紫菜、茄子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对强身健体、滋肤养颜有独特功效。

3、酸入肝,也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

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酸也能收敛,如男性朋友的前列腺肥大、女性朋友产后尿失禁、白带太多,或拉肚子,通常都可以用酸来收敛。

中医学讲到酸,都会连带提到涩”,酸、涩两个合在一起,涩有收敛的意思。收敛包括伤口的收口愈合,食物中以酸梅最典型,醋也一样。

4、辛入肺,“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

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如今,正值秋季。秋季易伤肺。如何保护五脏之肺呢?深呼吸、穴位按摩等方法均有益于保护肺。

5、苦入心,中医认为,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69f371319e13b07eca8088e6"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69f371319e13b07eca8088e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69f371319e13b07eca8088e6"/>

扩展资料: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分别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各有其作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而《彭祖摄生养性论》中强调:“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说明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过量则会打乱人体平衡,对脏器造成损伤。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4%BA%94%E5%91%B3/1269566"target="_blank"title="五味(五味)_百度百科">五味(五味)_百度百科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中医上以这个来指导辨证用药和日常保健。比如大枣甘甜可入脾经等等。但是如果应用还是需要一定中医知识的



辣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酸入肝。

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如何对应
答: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五脏:肝, 心 , 脾, 肺 ,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的五色(颜色)及五味(味道)
答:回答:你好,根据你的叙述木 肝 对应青 , 酸 ,心对应 赤 ,苦 。 脾 黄, 甘, 肺 白, 辛 。肾 黑, 咸 。

五行、五色、五味。分别指什么?
答:五味:即辛、酸、甘、苦、咸。酸味入肝、苦味入心、辛味入肺、甘味入脾、咸味入肾。日常所食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中都各具有五味所属。本文以五行生克规律,说明了五味与五脏疾病的关系,故名。

五味与五脏
答:五味与五脏的关系: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肝的性质喜条达,心的性质喜宣明,脾的性质喜健运,肺的性质喜清肃,肾的性质喜润下。肝欲散,宜食辛以散之,肝苦急,宜食甘以缓之;心欲软,宜食咸以软之,心苦缓,宜食酸以收之;脾欲缓,宜食甘以缓之,脾苦湿,宜...

中医的五味学说中五味与五脏有怎样的关系?
答:《灵枢•五味论》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饮食五味用之适宜,对人体则有益,若因过分偏嗜则可发生疾病。或在五脏有病之时,也应适当调整饮食五味。

中医中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答: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德,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增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思说 阴精的生成,来源于饮食五味,而贮藏阴精的五脏、常常会...

五脏五行对五味,请问五味各对应哪一脏,谢谢。
答: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肝 心 脾 肺 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脏有: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胆 小肠 胃 大肠 三焦 膀胱

五味指什么?五体指什么?五脏指什么?五指指什么?五官指什么?五行指什么...
答: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五体:四肢及头。五脏:人体内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五指:人手的五根手指。五官:人们常说的"五官",指的就是"眼、耳、鼻、眉、口"五种人体器官。中医五官为耳、目、鼻、唇、舌,西医五官指:眼、口、耳、鼻、喉。五行:木、火、土、...

五行、五味、五色、五位等是怎样对应的??
答:你好: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位: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气: 风 暑 湿 燥...

五臭指的是什么
答: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问题一:食辣子有五味,指的是什么 你好,中医里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每一味对应每一脏。除五味外,还有五色、五声、五神、五臭、五液、五志等等都对应五脏,以他们的变化,来辨症调理人体的健康。部分对应关系如下: 五行:木、火、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