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对提高现代企业家的领导艺术有何启示意义

作者&投稿:惠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举例说明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启示。~

1、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美国伊拉战争在开战时间上的选择颇为稀奇。原本打算等最后通牒过了2天再进行开战,但是突然通过卧底获悉萨达姆正在开会,所以临时决定立即开展,进行“斩首”行动。这次虽然没有炸着萨达姆,但是给了伊拉克的防空施设和部队指挥系统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毕竟萨达姆没办法一边开会,一边上前线查看。
2、先发制人
美国发动伊拉克之战的核心军事思想,其目的是先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威”之前,干掉伊拉克的军队。于是美国在这场战争的推进速度极快,战争第二天,美国装甲部队就长驱直入,不到半月就拿下了巴格达。
3、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意思是说打仗第一要比拼谋略,其次要比拼外交。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为了轻而易举的进入巴格达,就先进行大规模的探测,弄清了敌人沿路布防的情况,认为没有威胁后,就用机动部队长驱直入。
最经典的一笔是到了巴格达城外后,成功的策反了共和国卫队的总司令,以至于出动直升飞机,把共和国卫队司令接到了直升机上面运回航空母舰,使共和国卫队解体,从而轻松的进入巴格达。

孙子兵法的传播: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
这位兼修文武的饱学之士,在离开繁华的唐朝都城时并没有携带什么丝绸珍宝,而是用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钱来买书,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捆载而归,回到故乡后传授给日本的文士武将。
而据一部名叫《续日本纪》的日本古书所说,吉备回国后的第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弥关城等6人到太宰府跟随吉备学习《孙子·九地》、《诸葛亮八阵》以及结营向背等方面的知识。
这说明吉备所带回的这批典籍中确实包括被人们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如果这一记载准确无误的话,那么《孙子兵法》传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一、选择将才的标准
《孙子兵法》在开篇《计篇》中就提出了选择将才的标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即足智多谋,言而有信,仁爱部下,勇敢果断,治军严明。
诸葛亮也曾经说过:“用兵打仗,如果不知天文,不识地理,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岂不是个庸才?用那样的人带兵打仗,是注定要误事的。”一个经理人带领销售团队开发市场,如果不懂营销知识,不了解当地市场情况,不清楚企业战略,不了解竞争对手,客户情况一问三不知,不知道渠道的情况,不懂管理,就是庸才,使用这样经理人的领导也是有问题的。
《孙子兵法》讲用众之法——“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要想管理好团队,就要使他们统一行动,公平公正,制度管理,强调执行。
《孙子兵法》后面提到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与之相呼应。即恩威并施,宽严相济,此耐团队管理之法也。“令之以文”是道,可以取得下属的拥戴,“齐之以武”是法,可以获得下属的敬畏。所以孙武提出了对管理者具体的要求:
(1)赏罚分明,而且适度
(2)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3)以身作则——“素行教民”
同时孙武还提出用众之法的另一个方面,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让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乃用人之道。“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也是这个道理。
二、将才容易犯的错误
管理混乱,是领导者的过错。
《孙子兵法》对不同性格的将才经理人,提出了五个致命弱点:
1、只知死拼硬干型——代表人物张飞、关羽:有勇无谋——被诱杀
2、急于求成型——代表人物吕布、袁绍——易中计
3、认为困难太多,就会打败仗——贪生怕死,哀兵必败
4、爱好名声,就容易被中伤,落入圈套——代表人物岳飞
5、对下属过分溺爱,有错不纠,工作就易陷入被动。对下属爱护有加,而不去约束他们,下属违纪而不去惩罚他们,那么他们就像娇惯的孩子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招不好人的结果不仅仅是给企业带来支付工资上的浪费,还有其个人在开展工作时的市场投入。更大的损失是贻误战机,甚至是反咬一口,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给企业带来负面的效应。
所以要因人而异,因才定岗,避免因个人性格的缺陷,而给个人以及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危害和损失。
三、将才对下属的管理
1、 首先工作岗位设置要合理。按需设置,并且明确岗位职责。
2、 制定目标,因人而异。新聘销售人员,开始几个月还干劲十足,如果目标太高,一直没有成绩,久攻不下,慢慢也就懈怠了,到半年的时候就开始混日子了。这就是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所以给销售人员制定目标要分阶段,每一个阶段目标要使他跳一跳够得着,不要把目标制定的高不可攀,即不利于其个人的发展,对企业也没有又什么好处。
3、 孙子兵法云:哀兵必败,而扰乱军心更是兵家之大忌。有些中层领导,经常不避讳下属,在下属面前发牢骚(可能他本意也是为企业好),抱怨企业或领导如何不好,企业如何不如竞争对手等。久而久之,下属也就开始不断抱怨起来,甚至本来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的福利改善,也会带来抱怨不方便。使得下属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缺乏对企业实力的自信,在与竞争对手交锋的过程中畏手畏脚,还没行动,在思想和气势上先败下阵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4、 深入则专
(1)企业从企业所在地招聘,然后外派,其较之当地人员用心要专,忠诚度相对要高,这也就是《孙子兵法》讲的——深入腹地之将;
(2)而当地人员熟悉当地的情况,以及商业、客户情况,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孙子兵法》讲的——当地乡导之兵;
(3)所以企业应采取外派“深入腹地之将”管理,加当地招聘“当地乡导之兵”作为顾问的市场策略,既有外派人员的忠诚,又有当地人员的熟悉,必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国内许多知名的企业就是这么做的。如海尔、青啤、海信等等。世界我百强进入中国也是采取的此种策略,高层基本上是老外外派到中国,再在中国招聘副总或总监、区域经理之类。
(4)很多企业只是在销售区域当地招聘人员,虽然他们大多熟悉当地环境,市场启动较快,但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发生兼职、公款私用、假发货、与商业或客户勾结、贪污、假公济私、造假等现象屡现报端,值得企业警醒和借鉴。
5、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让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乃用人之道。“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无知者无惧,也是这个道理。
6、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向下属布置工作,交给任务,要像让他登上高处就抽掉梯子一样,断其后路,他才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此法亦屡试不爽。
7、 兵非益多:销售人员不是越多越好,而在精。以少胜多的案例不说大家也知道(日本国小的可怜,但抗战我们持续了八年)。
8、“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要想有大的突破,就要在日常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奖励要突破制度,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特别是针对重要而紧急的任务,就要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潜力,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四、对内线人员和关系人的管理。
《孙子兵法》提出:要想做到“知彼”,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就是用间的主要原因。用间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找关系,发展关系人,内线。《孙子兵法》同时辩解说用间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而“战争从来都不是用高尚手段取得的。”
在任商朝宰相前,伊挚在夏朝为官;周朝的姜子牙之前也是商朝的宰相——“上智为间”。
能使用高智慧的人作内线,一定能取得大成功。

、《孙子兵法》对于经营管理的若干启示  
(一)企业经营决策要理性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因此,“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打仗不是儿戏,不仅要有周密的筹划,最关键的在于:战争的指导思想是“全胜”,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有好的决策机制来规避经营风险,避免出现“怒而兴师”之类的冲动决策。比如,企业不能为了做大而四面出击,一定要把握市场先机,不仅在进入市场时要有占先优势,在竞争的每一个节点上,都要以把握市场主导权(全胜)作为一个指导原则。  不仅在指导思想上要做到理性,而且决策过程也要做到理性。因此他提出来,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孙子提到的在决策上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道天地将法”,我认为完全适用于今天的企业决策。  
(二)企业经营要出奇制胜,不断寻求把握市场主动和价值创新的机会并转化为现实优势   
不少人认为,孙子兵法中谈到的奇正思想只是具体战役中所运用的一个策略而已。我认为其的意义远不止此。不管是产品的差异化也好,还是策略和手段的差异化也好,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要寻求差异化。前几年,蓝海战略十分盛行,普天之下似乎没有人不谈蓝海战略的。与其说是一种战略理论,倒不如说它是一句话:寻找价值创新的突破点。关于这一点,我认为它远没有孙子讲得透彻,讲得精彩。孙子说:“凡用兵,以正合,以奇胜。”正面的硬碰硬不是解决之道,胜败之关键在于出奇制胜,奇是什么,就是价值创新,寻求把握市场主动的机会。而且,是竞争也好,企业经营也好,是个动态的过程,这个 “奇”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超越,“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始终保持领先一点点,或者始终保持差异一点点,不断地寻求价值创新的突破点,才能称之为善战者。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孙子思想及其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联系及启示,目前的理论或者说法相当多,限于篇幅,此处仅作粗浅的分析,如何把握孙子兵法的精神实旨,吸取其中的精华为管理所用,需要实践的摸索和检验。

《孙子兵法》中要求将帅有五德:智、信、仁、勇、严 ;智指谋略、信指信誉、仁指仁爱、勇指勇气、严指严格。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体现在:身为企业的领导好比带兵打仗的将帅,要同样具备五德,即为领导者首先要勇谋兼备,敢作敢当。对待下属既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又要在生活中关心爱护,让员工对你即敬又怕,同时要赏罚分明,讲究信誉,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真心实意的为企业做贡献,并引以为荣。

孙子兵法在现代银行经营管理
答:商场即战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场不宣而战的特殊的经济战争。而《孙子兵法》是我国古典军事名著,它是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对古代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揭示了战争的普遍规律,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因此,《孙子兵法》对现代“商战”和经营管理,同样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孙子在《始计篇》就说:“主...

孙子兵法的读后感个人感悟
答:《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异常是在今日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

孙子兵法对提高现代企业家的综合素质有何启示意义
答:国法庄严 国法尊严 为什么 把这个前提条件,一定要写在前缘。太少,亦或说没有企业,是不生活和生存在现实的生活里和社会中。美国,全国所有最大跨国公司的首席安全官,都是美国西点军校的军事反间谍官员 资源:报载 就是,美国是全球跨国公司最多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半济而击之的现代意义
答:在现代,”半济而击之“的战术方法可以指导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采取主动出击、预防先行的策略。“半济而击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种战术方法,意为在敌人的攻击尚未到达之前,以出击的方式将其打败。孙武 具体来说,这种战术方法可以指导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采取积极的态度,提前做好准备,主动应对...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拜托各位大神
答:” LG中国总裁卢庸岳说:“我很喜欢中国的《孙子兵法》,里面有很多智慧的东西。对于经营管理也很有用。” 20世纪60年代,日本将《孙子兵法》引进了企业管理。日本学者村山孚说:日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两个支柱,一个是美国的现代管理制度,一个是《孙子兵法》的战略和策略。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撰写了...

孙子兵法运用到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例子有那些?
答:事实上,现代企业家也必须具备这些全面素质。在现代企业竞争激烈的年代,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保持企业在同行中的“领头羊”地位,就有必要参照《孙子兵法》培养将帅的思想,以发现、培养具有优秀素质的企业领导人、决策人、核心团队。许多企业始终保持在同行的龙头地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一个或几个...

毛泽东军事原则与孙子兵法之间的相融相通对企业家精神的指导作用
答:作为企业家对中国文化中闪耀光芒的《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和《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灵活运用,达到融会贯通,亦是具有中国独特优势的企业家精神的成长之路。 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与孙子兵法的相融相通,它们之间的关系更能从军事思维和实战中值得企业领导者去学习、贯通、领悟、实践,再实践,乃至成为企业家进行企业和商业运作...

真正的高人,都参透了《孙子兵法》中的天机(深度)
答:真正的智者,已洞察《孙子兵法》的深邃智慧,这本中国古代军事经典,被无数领袖推崇,如毛泽东主席,它不仅在战争领域独树一帜,更是企业家任正非推崇的商场宝典。《孙子兵法》的13篇篇章,犹如一座战略宝库,如“始计篇”中的“五事”和“七计”,犹如金钥匙,教导我们根据实际情境灵活应对,无论是商场...

孙子兵法故事读后感100字
答:《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 《孙子兵法》只读一遍等于没读,要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

孙子兵法运用到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例子有那些?
答:要取得市场上的胜利,也需日本企业生产出优质廉价的商品。日本企业重视集中职工智慧,鼓励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企业决策多集中职工意见而制定,保证了日本商品和经营的优势。2)国内许多企业家为了赢得市场,在经营中坚持以多谋取胜之术。无锡农 民企业家许福民读过《孙子兵法》,他深受孙子乓法的未战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