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分和至的意思

作者&投稿:周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分和至的意思~

1、春分:
“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2、秋分: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3、夏至: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4、冬至: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由太阳的 高度所决定的。夏至日及冬至日,是太阳轨道 位于两端的日子。夏至是“太阳到达至最北端的日子”,而冬至是“太阳到达至最南端的日子”。与之相对,春分、秋分 是“恰好将夏至与冬至的太阳高度分为相等两段日子”。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意 二思看似相似,却不尽相同。

2、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分及中分点。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

3、夏至就是炎热的夏天来临。至,及来临,冬至也一样。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节气



一、春分介绍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二、秋分介绍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故秋分也称降分。

三、夏至介绍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四、冬至介绍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参考资料:冬至—百度百科   春分—百度百科   夏至—百度百科    秋分—百度百科

二十四节气—百度百科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分及中分点。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二分日世界各地日出日落时间均为6点。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夏至就是炎热的夏天来临。至,及来临,冬至也一样。

夏至时,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太阳在黄经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冬至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

拓展知识

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

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参考链接日历网



分是指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太阳辐射等分,古人不知道,但是可以观察到当天昼夜等分,所以叫春分秋分。

至是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古人可以观察到这一天夜/昼最长,长到头了,所以叫至。

假设某纬度昼最长为16小时,那日落时间从夏至到次年夏至分别是下午8点-6点-4点-6点-8点。

最长和最短的是夏至冬至,长到头短到头了,中间是秋分和春分,正好在中间,平分了。

因此春分和秋分才是equinoxes(昼夜平分的意思,中文叫分),夏至和冬至和equinoxes根本不沾边,它们是solstices(极点,中文叫至,至有极致的意思)。




分表示的是太阳在赤道上开始南北移动,至表示太阳到达南北回归线。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分及中分点。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至和冬至表示的都是太阳移动到的方位,一个是北回归线,一个是南回归线。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这一天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也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超过黑夜时间最多的一天,但各地的昼长时间从南到北呈递增趋势。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分和至的意思
答:夏至是“太阳到达至最北端的日子”,而冬至是“太阳到达至最南端的日子”。与之相对,春分、秋分 是“恰好将夏至与冬至的太阳高度分为相等两段日子”。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意 二思看似相似,却不尽相同。

...有的叫"至"?比如"春/秋分";"夏/冬至".这个有什么原因吗?.
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叫节气,分别是一天。具体的说这两分两至都有具体时刻,可以具体到这一天的某小时某分某秒钟。不过,人们一般都认为它们分别是一天。春分日一般在3月21日 秋分日一般在6月22日 夏至日一般在9月23日 冬至日一般在12月23日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分别是太阳直射赤道 北回归...

夏至冬至中的至 春分秋分中的分什么意思
答: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各是什么意思?
答: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在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春分时,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导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春分不仅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而且有着3000年的历史。二、秋分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二分、二至、四立、四至是指什么?
答:夏至、冬至,分别指白天最长和黑夜最长,合称“二至”,“至”为极致。春分、秋分,分别指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的两天,合称“二分”,代表“平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立”表示“开始”。24节气是农历的一部分,它本质上是阳历,现在通用的公历也是阳历,两者自然吻合度很高。而...

什么叫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答:2. 春分:分,意味着平分,春分时节,昼夜长度相等。3. 立夏:夏,意为夏季的开始,立夏表示夏天正式来临。4. 夏至:至,意为到达,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到达顶点。5. 立秋:秋,意为秋季的开始,立秋象征着秋季的来临。6. 秋分:分,意为平分,秋分时节,昼夜平分。7. 立冬:冬,意为冬季的开始,...

为什么是春秋分夏冬至为什么春秋是“分”而夏冬是“
答:冬天是特别冷的。而春天和秋天,是把冷和热分开,所以称为“分“。”至“则有着非常,程度很深的意思,分别是非常的热,和非常的冷,所以冬天和夏天是”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分别是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的时间。春夏秋冬是依照太阳直射地球的直射点的位置来分的。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各是什么节气,有什么意思?
答: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2.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

...中的字的意思和包含的物候规律 夏至、冬至的至 春分、秋分的分...
答: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惊蛰——...

分和至的含义是什么?
答:分是指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太阳辐射等分,古人不知道,但是可以观察到当天昼夜等分,所以叫春分秋分。至是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古人可以观察到这一天夜/昼最长,长到头了,所以叫至。假设某纬度昼最长为16小时,那日落时间从夏至到次年夏至分别是下午8点-6点-4点-6点-8点。最长和最短的是夏至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