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图解详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示意图

作者&投稿:佛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球的春分 秋分 夏至 冬至 图~

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知赤道;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
秋分即(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即(12月22日)时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

扩展资料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时长相等。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最长。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秋分,太阳位于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无极昼极夜现属象;昼夜时长相等。
冬至,太阳直射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第一幅图:最上方位置是秋分日;左边位置是冬至日,最下方位置是春分日,右边位置是夏至日。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地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右边的地球北极附近出现极昼。
第二幅图:是错误的,地球公转是逆时针方向。
第三幅图:最上方位置是春分日;左边位置是夏至日,最下方位置是秋分日,右边位置是冬至日。地轴向右倾斜,左边的地球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右边的地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
第四幅图:是错误的,地球公转是逆时针方向。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如今我们区分季节就是以春夏秋冬四季来进行区分的,然而在我国历史上,古人是用24个节气来区分一年中不同的世间和季节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解图文了解一下地球的公转与节气变化的关系,看看春分太阳照在地球哪个位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先来几首有关节气的古诗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交替变化的现象呢? 地球的转动又与节气有什么关系呢?

从上节我们知道,地球一直不断地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又不停地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的形状,而太阳则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

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因此,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有时北半球倾向于太阳,有时南半球倾向于太阳。

无论如何转动,一年当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26ˊ和南纬23°26ˊ之间来回移动,也就是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也只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才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而在赤道地区太阳永远直射地面,南北极太阳则永远直射不到地面。于是,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由于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之上,造成温度的升高,未照射到的部位则温度相对降低,因而地球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温度变化。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这个变化和万物生长的规律,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节气最早是由我们中国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通常来说,一提到节气,就是通指我们国家所在的北半球哟。当然,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好啦,先说四个关键的节气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射到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节点,也即我们常说的一年四季中的节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看下图:

地球公转与北半球四季变换示意图

地球公转与北半球四季变换示意图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近日点发生在每年1月初,远日点发生在每年7月初,这一点是不变的,但节气对于南北半球而言,正相反。也就是说,我们北半球在7月感到夏季到来的时候,而南半球由于正处于北半球的对面,太阳光线照射不足,季节正是冬季的降临。

地球公转与北半球季节变换示意图

下面逐一说明下吧:

夏至: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而且气候也炎热,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相反,处于寒冷的冬季。

秋分:此后,地球继续在公转轨道上不停运行,太阳的直射点便会向南移。到了每年9月23日左右,太阳就会直射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秋分日。现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得到的太阳热量都相等,昼夜平分,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冬至:之后,地球继续不断运转,到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地球开始位于近日点,太阳便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而此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少且白昼时间最短,气候也相当寒冷,这就是北半球的冬季。而南半球刚好是夏季,也就是南半球的夏至日。

春分:随后,太阳直射点北返,在每年3月21日左右,太阳再次直射向赤道,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此时南半球却是秋季的秋分日。

地球公转与北半球的节气

地球公转与北半球的节气

地球像这样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不停运转,从而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因此,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四季的形成。

“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图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节"的意思是段落",“气”是指气象物候。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迹上的位置划分的,并描述了地球因太阳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因地球绕日一年转360度,将360度分为24份,每份就是15度。因此,15度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约15天,这就构成了二十四个节气了。

每个节气的名称,均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重要意义。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数,逢单的为节气,简称为"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起来就叫"节气"。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把二十四节气中顺序每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了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大家记住了吗。



详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示意图
答:)好啦,先说四个关键的节气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射到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节点,也即我们常说的一年四季中的节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看下图:地球公转与北半球四季变换示意图 地球公转与北半球四季变换示意图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近日点发生在每年1月初,远日点发生在每年7月初,这一点是不变的...

根据图,写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光各直射哪个半球。_百度知 ...
答:1、春分的时候直射赤道,夏至的时候直射北半球,秋分的时候直射赤道,冬至的时候直射南半球。2、扩展:春夏秋冬是依照太阳直射地球的直射点的位置来分的 而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北和最南端。也就是说太阳能直射到的地方只有南北回归线以内。而赤道正好把它分为两段,一段在北半球,一段...

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日的侧视图
答:网页链接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无极昼极夜。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各是什么意思?
答: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四、冬至介绍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

画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侧视图
答: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侧视图:1、 春分或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在40°N区域,太阳从正东升起,以50°仰角经过正南天空,然后在正西落下。2、夏至:太阳直射北纬23度26分。在40°N范围内,太阳从东北偏东方向升起,以73°26 N的仰角穿过正南天空。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

从图纸上怎样区分春分和秋分?
答:首先看地球是不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如果是的话,那么地球的公转方向就是逆时针的,如果南极在上北极在下,那就是顺时针公转,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一个方向的,看看两份日的地球向哪个方向运动,如果向夏至,那就是春分,如果向冬至,那就是秋分。关键在于公转方向的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春分-夏至...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2日;冬至:12月21日。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秋分时,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

有什么判断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技巧,记忆两至两分时间的技巧_百度...
答:大致相隔3个月,时间都在21日前后,即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
答:5、立秋——也可以叫做七月节,代表秋天的开始,通常指热天将过去,凉天将到来。6、秋分——公历时间在9月22号到9月24号左右,秋分之后,天气逐渐转凉。7、立冬——时间大概在每年的11月7号到8号左右,立冬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日照的时间会缩短。8、冬至——冬至是冬季时的大节日,也被称为是小年...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哪几天?
答: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2日;冬至:12月21日。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秋分时,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