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哪几天?

作者&投稿:娄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分别直射在哪?~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分别直射分别如下:
1、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2、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3、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4、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的规律
太阳直射是按照地球的四季变化来说的,由于太阳的自转的移动地球上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和影响。所以我们通常说太阳直射是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太阳直射在3月份在北半球的赤道开始向北移动,在6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上,在9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开始向赤道以南方向移动,在12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在南回归线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阳直射

每年的3月21或22日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9月23日前后是北半球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
春分节气特征: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以北的地区外,中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

秋分节气特征:
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而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
从汉字字面可以解释为“昼夜均分”的意思。春分是春天昼夜均分的一天。秋分是秋天昼夜均分的一天。春分(spring (vernal) equinox和秋分(autumnal equinox)。spring (vernal) 和 autumnal 是两个定语,是春季的和秋季的意思。
equinox是赤道。与定语合起来是表示春天太阳走到赤道了,秋天太阳走到赤道了。根本没有春天开始和秋天开始的意思。比如可以说:“springholiday”,“autumm holiday"表示春假和秋假。并不表示春季和秋季的开始。如果要表示春季的开始或秋季的开始,要用“the beginning of spring”,和“the beginning of autumn”这样的说法。
西方天文学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黄道四点(0°、 90°、180°、270°)看作四季的分点。表面看起来很直观,四个黄经90°区域分别占直角坐标分割单位圆的四个象限的弧。
可惜这样的分区,每区的太阳赤纬不能满足上面说的科学分划的充分必要条件。只要看一、二两区的太阳赤纬范围完全一样,三、四两区的太阳赤纬完全一样,就能明白,这样的划分法作为四季划分是不合理的。太阳赤纬不能作为区分区域的天文特征。
很容易用数学证明以315°、45°、135°、225°为分点的划分法是唯一满足科学划分充分必要条件的划分法。这样划分的四区域的中点正好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即二分二至是天文四季的中点。这就是二分二至的真正天文意义。它们是四季的中点,而不是起点。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2日;冬至:12月21日。

春分,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即太阳位于黄经0°时。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夏至,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



春分是3月21日前后,夏至是6月22日前后,秋分是9月23日前后,冬至是12月22日前后。具体的几时几分是不固定的,需要查老黄历。

春分,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即太阳位于黄经0°时。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夏至,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



3月21或22日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夏至日。

9月23日前后是北半球秋分日。

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冬至日。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3月21或22日是北半球的春分日;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夏至日;9月23日前后是北半球秋分日;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冬至日。春分的分是早寒与温暖的分界。春分之前,杨柳风虽已青绿,却春寒料峭,东风无力,欲说还休。

你知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各是什么时候吗
答:春分,于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夏至,于每年6月21日或22日。秋分,于每年9月23日或24日。冬至,于每年12月21日或22日。资料拓展: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春分,二十...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各是什么时间
答: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夏至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地理上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分别是几月几日?
答: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夏至:夏至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一样吗?若不一样,请写出日子
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地球绕日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的节气,时间6月22日前后。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的节气,时间12月22日前后。春分、秋分是太阳直射赤道时的节气,春分的时间是3月21日前后,秋分的时间是9月23日前后。南半球和北...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分别是几月几号?
答:春分即3月21日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即6月22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秋分即9月23日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即12月22日的时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哪几天?
答:春分:每年的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黄经0°,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夏至:6月21日或6月22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昼最长。秋分:9月22日或9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全球昼夜长度几乎相等。冬至:12月21日或12月22日或12月23日,太阳黄经达270°,北半球太阳光照最短...

南北半球关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有什么区别么?!求答案,拜托啦!
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的时间。春夏秋冬是依照太阳直射地球的直射点的位置来分的,而南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北和最南端。也就是说太阳能直射到的地方只有南北回归线以内。而赤道正好把它分为两段,一段在北半球,一段在南半球。这样,当太阳直射到...

一年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哪几天?
答:夏至:在每年的6月21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接近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秋分:约在每年的9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使得全球昼夜平分,各持续12小时。秋分也是南方的气候开始进入秋季的标志。冬至:大约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怎样判断地理图示中什么是春分日,冬至日,秋分日,夏至日
答:在地理图示中,春分日、冬至日、秋分日和夏至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断:1. 春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南半球是秋分。2. 冬至日:二分二至图中,太阳和地球的两个球心连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地球地面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为夏至,南回归线时为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