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几月几日,太阳分别照射在什么地方

作者&投稿:兆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分别照射在地球那个位置?~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冬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地球公转与自转形成黄赤交角,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周期性变化,也就形成了气候、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分别直射分别如下:
1、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2、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3、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4、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也约是365.2422天,称为一个回归年。

太阳直射的规律
太阳直射是按照地球的四季变化来说的,由于太阳的自转的移动地球上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和影响。所以我们通常说太阳直射是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太阳直射在3月份在北半球的赤道开始向北移动,在6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上,在9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开始向赤道以南方向移动,在12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在南回归线上。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太阳直射

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

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春分和秋分因为太阳直射赤道,所以南北半球昼夜相回等,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扩展资料:

春分: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立冬: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如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等的变化规律。

在南方部分地区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在进入冬季前至春季这段时间都很寒冷,冬季几个节气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征。



春分3月21;夏至6月22;秋分9月23;冬至12月22
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相等,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3/21 赤道 夏至6/22 北回归线 秋分9/23 赤道 冬至12/22 南回归线 我当初学的地理是这样的

春分3/21 赤道
夏至6/22 南北回归线
秋分7/23 赤道
冬至12/22 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零度,全球昼夜等长,夏至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昼夜短,南半球相反。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零度。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23.5°S北半球昼夜长,南半球相反,北极圈极夜现象,南极圈昼。

怎样判断地理图示中什么是春分日,冬至日,秋分日,夏至日
答:在地理图示中,春分日、冬至日、秋分日和夏至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断:1. 春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南半球是秋分。2. 冬至日:二分二至图中,太阳和地球的两个球心连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地球地面的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时为夏至,南回归线时为冬至...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各是什么意思?
答:一、春分介绍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二、秋分介绍 秋分...

什么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答:3. 秋分: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持续12小时。从这一节气起,南方地区开始进入秋季。4. 冬至:每年的公历12月22日左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南端,几乎...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是多少?
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和太阳直射点和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是什么?春分3月21日,赤道,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秋分9月23日,赤道,向南移动;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约在每年6月22日(夏至)到达北回归线、9月23...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哪几天?
答:夏至:在每年的6月21日,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接近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秋分:约在每年的9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使得全球昼夜平分,各持续12小时。秋分也是南方的气候开始进入秋季的标志。冬至:大约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为什么是春秋分夏冬至为什么春秋是“分”而夏冬是“
答:夏天是特别热的,冬天是特别冷的。而春天和秋天,是把冷和热分开,所以称为“分“。”至“则有着非常,程度很深的意思,分别是非常的热,和非常的冷,所以冬天和夏天是”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分别是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的时间。春夏秋冬是依照太阳直射地球的直射点的位置来...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哪几天?
答: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

北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出时间各是多少?
答:北京北纬39°55′48″,东经116°24′0″,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1、冬至日:日出07:30, 日落16:30 2、夏至日:日出4:30 ,日落19:30 3、春分秋分日:日出6:00,日落18:00。影响日出和日落时间的因素主要有时区、纬度,以及高度。1、时区(经度):由于世界上的不同地区使用...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哪几天?
答:秋分和冬至则分别代表着秋季和冬季的开始,秋分时太阳再次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相等;而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夜晚时间达到最长。在中国,冬至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吃饺子等传统食品来庆祝。总的来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节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可以帮助...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分别直射在哪?
答:1、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2、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3、秋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4、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