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作者&投稿:中叔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有不少,而昏君也有很多,但是同时既是明君又是昏君的,就不多了。有人可能会觉得,怎么会有人既是明君又是昏君呢,事实上的确是有这样的人,而且还不止一个,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汉武帝和唐玄宗。这两位皇帝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大人物了,他们治理国家都是一把好手,汉武帝击败了一直以来的敌人匈奴,而唐玄宗则是开创了唐朝最辉煌的时代,然而他们到了自己老年的时候,却都遭遇了人生的最低谷,汉武帝巫蛊之祸以及穷兵黩武,而唐玄宗则是安史之乱。为什么他们在前半生都那么优秀,后半生却堪称是昏君呢?

1.古代帝王和上古圣人为何不同

在一些典籍记载中,上古的帝王不仅贤明,而且个个长命百岁。唐朝韩愈的《谏迎佛骨表》中写道:黄帝年百一十岁;少昊年百岁;颛顼年九十八岁;帝喾年百五岁;帝尧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韩愈这篇文章是写给唐宪宗看的,他不可能拿一个一戳就破的谎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姑且不说我们信不信上古皇帝的寿命,至少当时的人们是普遍相信的。

人们普遍相信的事一定是事实吗?也不一定,造成这样的原因,或者人们不愿意打破自己编造的谎言,或者人们需要借用这个谎言。

春秋的诸子百家,各有各的主张,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无为等等,却有一个共同点——喜欢用上古名人。

诸子百家的名声,在我们听来是响当当的名人,可在春秋战国,顶多属于名士一类,稍有名气罢了,他们说的话又如何能让别人信服呢。

于是各种各样的圣人出现了,孔子说,这些话不是我说的,是文王、周公说的。韩非子说,这些事,尧做过,舜做过,大禹也做过。

圣人们说没说过、做没做过不重要,他们能拿来用就行。韩非子讲过三人成虎的故事,试着想想成百上千的人同时说一件事,相信一件事,又是怎样的景象。

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提到的君主,皆是一生皆贤明的圣人,可历史中的帝王怎么样呢?完全没有一个同上古圣人类似的人。

2.汉武帝唐玄宗为何会变得昏庸

汉武帝刘彻,在位50余年,内部进行改革,外部则驱逐匈奴,到末年仍不免落下个昏聩的名声。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晚年引发安史之乱,不仅失去爱妃杨贵妃,最后连皇位也被儿子抢去,孤独死去。

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昏庸的一大罪证,而连年征伐匈奴,似乎又是另一个明证。不过我们细究下去,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俗话说: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事放到皇帝身上一样能用。皇帝活得越久,见到的各种权力斗争便越多,越会担心类似的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

汉武帝晚年,一天天老朽,正慢慢迈入死亡的深渊,而太子一点点成长,正要跨入人生巅峰。太子的巅峰不正是皇帝吗?

汉武帝会把皇位传给儿子,不过要在自己死后,只要活一天,他就不会放权。汉武帝抓权越紧,猜忌心便越重。

有个成语叫推己及人,这是褒义词,意思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但人总会产生一个想法:我这么想,别人一定也这么想。

汉武帝喜欢权力,他认为太子也一定很爱权力。想的越多,汉武帝便越害怕权力被夺走,于是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以巫蛊之祸爆发为结局。

唐玄宗李隆基,一口气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原因是武惠妃想让自己儿子当太子,于是向玄宗进谗。根本原因还是李隆基害怕李瑛夺取自己权力罢了。

3.皇帝并非昏庸而是害怕

三国活得最久的皇帝孙权,晚年一样陷入诸子相争的局面。太子是孙和,而孙权最喜爱的儿子偏偏是鲁王孙霸,这一套听着是不是很熟悉?

曹丕是曹操嫡长子,但曹操最喜欢的却是庶子曹冲,曹冲死后,曹操也是更喜欢次子曹植。李世民的太子是李承乾,偏偏更喜欢魏王李泰。

历史上的明君大多喜欢玩这一手,因为他们都担心自己的权力被儿子夺走。孙和、孙霸都没有好结局,李承乾和李泰也是以悲剧而收场,无不说明权力斗争的残酷,哪管父子兄弟。

汉武帝晚年颁布《轮台诏》,表达自己对派遣李广利远征匈奴一事的悔恨。一些人认为这是汉武帝的罪己诏,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亡,公元前90年,李广利为扶持外甥而谋反,逃亡匈奴,公元前89年颁布《轮台诏》,表明自己息兵修养政策。

观汉武帝一朝,汉武帝最信任的人,田蚡、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人有个共同身份——外戚,他利用外戚以防止自己的权力被他人夺取。

卫青、霍去病掌权的时候,汉武帝正值盛年,他有绝对的信息掌控这些人,不怕他们谋反。不过人到晚年,精力终究有限,汉武帝的掌控出现弱点。

汉武帝不能再将权力交给这些外戚,更不可能交给其他人,于是借着息兵的理由,取消对匈奴的战争,以防军权被外人利用。

李隆基晚年类似汉武帝,他想借完全忠于的藩镇,达到控制天下的目的,哪知道却被安禄山利用,成了祸害唐朝的根源。

汉武帝也好,唐玄宗李隆基也罢,亦或其他皇帝,造成他们昏庸的原因,与其说因为老了,不如说是害怕,害怕权力不再属于自己,不再讲究所谓的平衡,而是开始清除所有威胁到自己的人、事。



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答:汉武帝也好,唐玄宗李隆基也罢,亦或其他皇帝,造成他们昏庸的原因,与其说因为老了,不如说是害怕,害怕权力不再属于自己,不再讲究所谓的平衡,而是开始清除所有威胁到自己的人、事。

唐玄宗执政的前期和后期为何判若两人?
答:玄宗确实是权谋高手,但我觉得帝王过分玩弄权术,总是会带坏朝堂风气,像隋炀帝,嘉靖帝,乾隆帝,也都是权术大牛,权术这个东西绝对是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自伤。对于英明神武的皇帝,最大的对手就是年龄,不是怕活不长,就怕他们活的太长,看看汉武帝,唐玄宗,康熙帝,乾隆帝,都是典型前期牛的一...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为何后期判若两人,变得昏庸无能呢?_百度...
答:因为在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以后,就变得非常的骄傲,目中无人,从此以后不听大臣们的建议,所以在最后变得昏庸无能。

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为何后期判若两人,变得昏庸无能呢?_百度...
答:我国历史上,先明君后昏君的典型代表有两个,汉武帝和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位君主,在位时间是唐朝最久的,在位44年,此人也是饱受争议的一位帝王,前期政治清明,继贞观之治,永徽之治,外加上武则天的治理,唐朝国力强盛,民殷富强,后期奢侈放羁,将唐帝国带入万丈深渊,从此大唐朝再无...

作为一代明主的唐玄宗,为何前期和后期的表现悬殊如此之大?
答:唐玄宗的确是一代雄主,但并不代表一代雄主就可以不犯错误。在历史上许多英明神武的皇帝,到了执政后期都犯这一问题。像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清朝的乾隆等皇帝,全是常见的前期牛的一塌糊涂,后期各种各样瞎搞的代表。大部分我们不能否定她们初期的贡献,因此因为当政时间好长时间,当然有点儿草率的自...

很多帝王的晚年都不如他们的前半生?都有哪些帝王?
答:楼主,这样晚节不保的封建帝王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帝王后半生不如前半生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1)沾沾自喜,志得意满,以为天下太平,听不进忠言逆耳,故“荒于嬉”,典型的如唐玄宗李隆基、后唐庄宗李存勖、清高宗乾隆;(2)晚年身体恶化,年老体衰,执政的劲头与政治上敏锐力大不如前,导致判断...

唐玄宗统治的时期为什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答:借用后人的话,玄宗说了,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一半的努力,一般的灵感。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开创了盛世,因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1.前人所开创的有利条件:隋炀帝耗费人力物力,建造了大运河,造就了中都洛阳,并且大修粮仓,直到唐初都没有用完,同样炀帝还开科举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再者就是...

汉武帝刘彻和唐玄宗李隆基比?
答:不同的是,唐玄宗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而汉武帝时期汉朝基本上维持了繁荣的景象。汉武帝时期的军事上取得了比较重大的胜利,而唐玄宗时期、主要是天宝年间,唐朝不仅发生了安史之乱,在对外战争上也没有汉武帝时期的辉煌。唐朝对外战争比较辉煌的时期,是在唐太宗时期,汉朝在汉高祖时期却...

唐玄宗如果五十岁驾崩,可否比肩唐宗汉武?
答:汉武帝,依靠文景之治攒下来的国力,扬威漠北,驱逐匈奴,派大臣出使西域,武功比肩秦皇大帝。虽然私德有点问题,晚年偏信巫蛊之术,还导致了太子身死,晚年逃不了昏聩之命运,但也掩饰不了其功绩足以彪炳史册。或许由于做事越多,错的越多,汉武辉煌下是百姓沉重的负担,唐玄宗在这一点上比汉武帝做得好...

我国三个大一统盛世,为何说始于爷爷败于孙子?
答:明朝永宣盛世33年,时间不足以与汉唐和大清相比。我国大一统王朝三大盛世,分别是:西汉盛世、前唐盛世、康乾盛世,时间都差不多130多年左右。这些盛世都是爷爷开创,到孙子辈推向顶峰,然后盛极而衰,毁誉参半。这三对爷孙分别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康熙,乾隆。西汉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