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主要观点

作者&投稿:项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吴子》的核心观点聚焦于治军策略与战术运用。它倡导以严明的法制作为治军基石,强调“进有重赏,退有重刑”,确保军队的纪律严整,令行禁止。书中特别提出,军事训练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通过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使士兵掌握丰富的战斗技能,形成整体优势。


在选拔和组织军队方面,《吴子》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的体力和技能差异进行合理分工和编组,以实现军队的优化配置。对将领的要求同样严格,要求他们具备“总文武”、“兼刚柔”的领导能力,即既要通晓文韬武略,又需柔韧应对,具备“五慎”——理、备、果、戒、约的素养,这五个条件对于指挥作战至关重要。


战术上,《吴子》主张“审敌虚实而趋其危”,即在充分了解敌情的基础上,把握战机,选择敌人防御薄弱或内部虚实之处发起攻击,以此获取胜利。这种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是《吴子》战术思想的精髓所在。


扩展资料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是一部兵法著作。



《吴子》主要观点
答:《吴子》的核心观点聚焦于治军策略与战术运用。它倡导以严明的法制作为治军基石,强调“进有重赏,退有重刑”,确保军队的纪律严整,令行禁止。书中特别提出,军事训练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通过严格的教育和训练,使士兵掌握丰富的战斗技能,形成整体优势。在选拔和组织军队方面,《吴子》强调“简募良材”...

在作战指导思想方面,《吴子》提出了哪些独特的观点?
答:在作战指导思想方面,《吴子》提出了:"用兵必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的原则。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发动进攻,以夺取胜利。《吴子》在"料敌"篇中列举了13种可击的时机,还列举了6种应该暂时退避的情况,这实际上是对孙武的"避实击虚"思想的具体化。在作战指导上,吴子还提出了"因形用权...

吴起战术思想?
答:《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吴子兵法》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

《吴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行军、宿营及保养军马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等著名观点;《论将》主要论述将帅在治国统军中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条件,以及观察分析敌情优劣的要领。

介绍一下《吴子》这本书
答: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今本《吴子》的基本思想应出自吴起。此书是由吴起后学记录、整理和增补成书,又经过汉人的修订删补,才以今天的面貌流传于世。这种说法应与事实相去不远。《吴子》是中国古代颇有影响的一部兵书。《吴子》全书分为《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和《励士...

介绍一下《吴子》这本书?
答:《吴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题名作者,为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曾师事左丘明的弟子曾申。他初为鲁将,后为魏将,因率兵击秦并参加攻取中山之战,被荐为西河郡守。魏武侯时,吴起甚有声名,后受大臣王错排挤,去魏入楚。楚悼王任吴起为令尹进行变法,楚因而强盛一时。悼王既死(...

...战国军事家、政治家,与孙武齐名。《吴子》一书反映了吴
答:劳不可催,才能万年永春,即使遇到强敌劲旅也不怕无将可用,无人献策导致无力回春!吴起的话告诉我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重要性,不能有临时抱佛脚的错误思想。现实中也是如此无论做什么都要学人之长,善于积累经验,虚心向比自己有经验的请教,壮大自己提高自己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过艰难险阻,到达成功的高峰!

孙吴孙吴论
答:吴起的观点体现出儒家理念,如教育人民和培养向心力,他提出的"和"与孙子的"道"在目标上一致,但强调政府对战争的慎重态度。吴起的慎战观念,既承袭儒家传统,也与孙子的观点相呼应。他警告胜利后的潜在危险,强调守胜的重要性,与孙子的"火攻"思想相互印证。在《吴子》中,对敌情的分析和部队管理的...

孙子兵法与吴子兵法区别在哪里?我看了吴起兵法后感觉是军政结合之书_百...
答:以今日的观点来看,这种对于战争起因的认识是肤浅的。但在战国初期,《吴子》能注意到战争因“争利”等经济原因而引起,也是难能可贵的。由战争的五种起因出发,《吴子》又探索了战争的性质,把它区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五类,并指出“义兵”是“禁暴救乱”的,“暴兵”是“...

吴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答:以今日的观点来看,这种对于战争起因的认识是肤浅的。但在战国初期,《吴子》能注意到战争因争利等经济原因而引起,也是难能可贵的。由战争的五种起因出发,《吴子》又探索了战争的性质,把它区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五类,并指出义兵是禁暴救乱的,暴兵是弃礼贪利的。这表明《吴子》试图对战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