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第三期,有多少人?最有名的十大将领是谁?这两人最可惜

作者&投稿:仍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25年7月1日,黄埔军校第三期进行开学典礼。这一期没有工科和辎重科,全部学员都被分入了步兵科和骑兵科,其中步兵科9个大队,骑兵科一个大队。1926年1月17日,第三期1225名学员毕业。他们当中,最有名的十大将领都是谁呢?

先说我军方面。排第一的当属朱云卿。他是广东梅县人,黄埔三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陈炯明的战斗,1925年入党。之后他又参加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我军高级将领当中,同时参加过这两次重要起义的人少之又少,足见朱云卿资历之深。

井冈山时期,朱云卿展现出了极为出色的指挥能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国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红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和闽西进军的途中,他带领的红31团担任开路先锋,在大柏地和长岭寨等战斗中接连取胜,成为红四军的拳头部队。

红军来到瑞金后,朱云卿先后担任过红一军团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和中革军委总参谋部部长,成为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1931年5月,朱云卿在和敌人作战时英勇负伤,在后方医院治伤期间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4岁。以朱云卿的资历和贡献来看,如果不是过早牺牲,1955年授衔的时候,至少是个大将。

排第二的是黄公略。他是湖南湘乡人,早年时期曾经在湘军中任职,担任过连长。黄埔三期毕业后参加了北伐,累积战功升任副团长。之后他先后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平江起义,红5军主力上井冈山后,黄公略率部在赣西南地区坚持作战,连战连捷,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了大块的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秋,赣西南红色区域扩大到34个县,人口达400多万。毛泽东甚为称赞,挥笔写下了“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著名诗句。

1930年7月,黄公略出任红一军团第三军军长。不久后他率部奇袭湖南浏阳文家市,消灭敌军3个团又一个营,取得红一军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捷。之后黄公略又在龙冈战斗、富田战斗和老营盘战斗中接连取胜,被誉为“飞将军”。1931年9月,方石岭战斗中,黄公略遭到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大会并撰写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后来黄公略被评为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如果不是过早牺牲,55年至少也是大将。

排第三的是陈奇涵。他是江西兴国人,黄埔三期毕业后参加了北伐,之后又参加了赣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过红一军团参谋长和红15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担任过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东北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排第四的是常乾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担任过中朝联合空军副司令员,55中将;排第五的是吴光浩,黄埔三期毕业后跟随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担任过营长。黄麻起义时担任副总指挥,1928年1月担任工农革命军第7军军长,半年后第7军改编为红11军,吴光浩出任军长兼第31师师长。1929年5月,他在罗田滕家堡遭到敌人袭击,英勇牺牲,年仅23岁。

国军方面排第一的当属王耀武。抗日战争期间,王耀武打了许多大仗和恶仗,74军也在他的带领下成了著名的抗日铁军,后来更成了国军五大王牌主力之首。单论抗日功绩,国军将领中能和王耀武相提并论的不多。排第二的是方先觉。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以17000人的兵力和十万日军血战了整整47个昼夜,歼敌4万多人,堪称抗战以来国军在正面战场上表现最为出彩的一战。

排第三的是戴安澜。他是安徽无为人,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参加过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随枣会战。昆仑关血战中,身为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重伤不下火线,和兄弟部队一起重创日军第21旅团,并击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之后戴安澜又率部跟随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同古保卫战中,他率部和日军血战12天,打退敌人20多次冲锋,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歼敌4000多人,一战扬威。

后来由于英军不战而逃,中国远征军的后路被切断,杜聿明决定率部从野人山回国,戴安澜部负责殿后。在和日军血战中,他身负重伤,1942年5月26日不幸去世,年仅38岁。在给妻子的遗书中他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2009年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排第四的是李天霞。他是王耀武的老部下,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上高会战、长衡会战和雪峰山会战,屡立战功。特别是在上高会战中,李天霞的51师表现最为出彩,战后获得了 “陆海空第一号武功状”;余程万的57师获得了“陆海空第二号武功状”;张灵甫的58师颗粒无收。排第5的是石觉。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过85军副军长和13军代军长。解放战争期间出任第9兵团司令官,国军大溃败后逃往台湾,1986年病逝。

黄埔军校第三期,有多少人?最有名的十大将领是谁?这两人最可惜
答:1925年7月1日,黄埔军校第三期进行开学典礼。这一期没有工科和辎重科,全部学员都被分入了步兵科和骑兵科,其中步兵科9个大队,骑兵科一个大队。1926年1月17日,第三期1225名学员毕业。他们当中,最有名的十大将领都是谁呢?先说我军方面。排第一的当属朱云卿。他是广东梅县人,黄埔三期毕业后参加...

黄埔军校共多少期学生
答:1、第一期:1924年5月入学499人,11月底毕业,及格者456人,同时由湘军讲武学堂合并到军校的158人及四川送来的20余人编成的第6队学生也归入第一期,因此毕业生实际为645人;2、第二期:1924年8月、10月、11月分批入学,1925年9月6日毕业,毕业生共450名;3、第三期:1924年冬季陆续入学,1926年...

黄埔军校简介
答:1925年7月1日第三期开学,共分9个队与1个骑兵队,不分科目。1926年1月17日毕业,计1233人。1926年3月8日第四期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10月4日毕业,计2645人。1926年4月第五期开学,所分科目同第四期。1927年7月20日转至南京学习,8月15日毕业,计1480人。 黄埔军校各...

黄埔军校1-7期有哪些人?
答:第三期:王耀武、戴安澜、黄公略、曾泽生、方先觉、李天霞、陈奇涵、郭化若、康泽。第四期:林彪、张灵甫、谢晋元、胡琏、李弥、刘玉章、赖传湘、高魁元、文强、洪水、唐天际、郭天民、曾中生、刘志丹、伍中豪、邱维达、段德昌 第五期:许光达、赵尚志、陶铸、宋时轮、杨至成、郭汝瑰、廖运周、郑庭笈 第...

北伐战争中,黄埔军校学生牺牲有多大
答:据黄埔同学会编辑出版的《黄埔血史》披露,北伐期间,第一期学员共592人,而阵亡的高达300人左右;第二期学生共454人,阵亡的竟然达200人左右;第三期学生1259人,而阵亡的达500人左右,第四期学生共2651人,而阵亡的也有700人左右。黄埔一期的蒋先云,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都拿了第一,是黄埔历史上第...

黄埔军校共有几期,有多少人毕业?
答:1924年8月14日军校举行第二期新生入学考试。11月19日,湘军讲武堂学生158人并入该校,编为第六队。1925年9月6日毕业,计449人。1924年10月1日第三期开学,共分9个队与1个骑兵队,不分科目。1926年1月17日毕业,计1233人。1926年3月8日第四期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

杨立青和杨立仁是虚构的!那黄埔军校三期都有谁
答:其实不然,三期就出了解放军1名上将4名中将,抗日名将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当然还有蒋系悍将王耀武,大特务头子康泽。下面就介绍一些黄埔军校三期比较著名的毕业生 共产党方面:朱云卿 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1931年5月重伤被俘后牺牲 黄公略 红3军军长(毛泽东在词中称赞:“偏师借重黄公略。”) 1931年9月...

黄埔军校每一期是多久?
答:黄埔一期总学习时间为7个月。1924年3月27日,在第一阶段举行的日本学校新生入学考试,结果将公布的4月28日,招生编译的四支球队。 11月30日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生考试。 1925年6月25日毕业典礼填充线,一共有645人毕业。1924年8月14日,在日本举行的第二次大一校联考。 11月19日,158人进入军队...

黄埔军校第七期学员资
答:黄埔军校的毕业人数,据《中央军校十周年纪念册》,第一期585人,第二期450人,第三期1,224人,另潮州分校345人,第四期2,314人,第五期1,481人,第六期718人,第七期612人 ,共7,729人。但据《黄埔同学总名册》,一至五期毕业生共7,399人,如加上第六期718人,第七期612人,总数可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