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春秋何谓战国?

作者&投稿:长沙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这是我上初中时,就背诵过的历史朝代顺口溜。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开始是周平王迁都算起的,这点没有争议。但对于春秋和战国这两个阶段如何来划分,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在讨论分解点之前,我们先要来明确一下概念,究竟何为春秋,何为战国。

“春秋”一词,来源于鲁国的史书《春秋》,而战国一词,来源于西汉末年刘向所著的《战国策》。《春秋》所记载的内容到“三家分晋”而止,《战国策》则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六国的历史,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也是从“三家分晋”开始写起的,因此,我比较赞成“三家分晋”是春秋的结束和战国的开始这种说法。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春秋和战国的区别究竟有那几点?

一、守礼不争,尊卑有序。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力尽管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仍然是天下共主,因此,没有那个诸侯敢于公开违反周礼的约束。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称霸于诸侯的原因就在于他采取了名相管仲的“尊王攘夷”的策略,替周天子讨伐西夷,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因此其霸主地位被周天子承认。大家谁不按照规矩来,齐桓公就代表周天子讨伐他,后来的宋襄公和楚国争霸,就是因为守礼才不击半渡之敌,因为称霸的前提就是要守礼。同样晋文公在要求死后按照王的礼节安葬自己的时候,也被周襄王拒绝了,因为这不符合规矩,尽管晋文公是当时的天下霸主,但是也不能公开反对周天子的决定,因为那意味着叛逆,成为天下讨伐的对象,因此谁也不敢先破坏规矩,也就是要守礼。

二、三家分晋,礼崩乐坏。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从周天子封赵魏韩三家为诸侯开始写起的,因为在司马光看来,周天子册封他们,标志着周礼彻底的崩塌,周天子的权威彻底丧失了,从此以后君不君臣不臣,历史进入了弱肉强食强者为上呢大争之世。当时晋国国君已经没有了权力,中行氏、范氏、智氏三家及公族也被赵魏韩三家所灭,但是他们三家还是没有敢自称诸侯,因为他们心里对于周礼也心存敬畏,毕竟没有人开这个先例。于是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周天子请封,这时的周天子是周威烈王,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同意赵魏韩的要求,另外一个就是派兵讨伐他们。

三、天下大争,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没有了周礼的约束,各国纷纷吸纳人才、变法图强、互相征伐,导致战争不断。战争本身不管其是否正义,都是反人类的,因为那意味着无数无辜的人要失去生命。但是同时也为百家争鸣提供了条件,如齐国的稷下学宫召集了天下名士,形成了很好的论辩之风,各种学说之间激烈的碰撞,让整个战国时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方面取得巨大突破的时期。

战国时期称霸靠的不是周天子认可,而是自身实打实的实力。有实力就可以和诸侯会盟,让大家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魏文侯率先称霸,出了天时、地利,最为仰仗的是人和,魏文侯其人心胸宽广、能纳人言,因此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这些人里既有帝王之师,也有变法之臣,更有攻伐之将和治世之人,各个层次的人才都有,这样的国家不称霸都有点说不过去。

对外魏文侯推行三晋一家的策略,避免魏国成为众矢之的,可以放开手脚发展壮大。但是到了魏武侯,魏国的霸权开始衰落,最核心的原因就是魏武侯和魏文侯治国理念和个人能力上的差异。魏国霸权衰落,其他诸侯国开始崛起,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最终位于西北边陲之地的秦选择了坚持,成了最后的赢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春秋与战国是如何定义划分的呢?
答:第二,以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 考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去世,并没有实际意义,故而也有人认为,既然春秋的历史,与孔子整理编撰的《春秋》,在时间上大体一致,孔子只纪录到公元前481年,理应以该年作为春秋的结束。但是这个观点也有一个缺陷。因为从史事纪录的详细程度来看...

春秋与战国是如何定义划分的呢?
答:历史上,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跨越500多年。它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进,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界线,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主要观点是公元前476年周靖王之死 “春秋”这个名称的由来,来自鲁国的史书《春秋》。春秋是编年史。春秋的意思是“年&rdquo...

战国与春秋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春秋时期,由于社会的长期动荡,贵族垄断学术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的风气日益发展。(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到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有七个:齐、楚、燕、韩、赵、魏、秦,称为“战国七雄”。为了进一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发展地主经济,加强封建统治,各国先后实行了封建的...

何谓春秋何谓战国?
答: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春秋和战国其实没有明显的分界线,研究历史的专家把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为大概的时间点进行区别,其实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他们之间也是相差了好几年的时间,为何区别春秋战国呢?他们之间的差别实在太大了。春秋其实还是宗法制为主导,虽然诸侯每一个人争霸的心不死,可是...

周朝八百年天下,如何分为春秋战国时期的
答: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名字由来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

春秋和战国有何区别
答:第一种,前475年说,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春秋战国进行划分的时间,他的解释说,是为了便于历史记载,因为这一年是周元王元年,新周天子继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第二种,前403年,这一年是实际的春秋时期的结束,战国时期的开始,因为这一年,周天子正式承认并册封了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历史上春秋和战国到底有什么区别,怎么区分春秋和战国?
答: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战国七雄。因为这断时间各诸侯国之间连年发生战争,因此也就把这断时间称作战国。战国和春秋都属于东周时期,春秋时期虽然各国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但多少还讲一点礼法,不仅仅以土地,人口,利益为目标。而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不再讲礼法,一切以利益为目标。

为什么春秋时代被称为春秋,而战国时代被称为战国?
答:春秋时期,指的是中国东周前半期,时间跨度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1]这一称谓源于鲁国史官将当时的重要事件,按照年、季、月、日记录,并命名为《春秋》。因为这部史书是按四季来记载一年的事件,所以简称“春秋”。战国这个词汇,在那时已经被使用,但它最初只是用来描述那些参与连年战争的...

“春秋”“战国”的各自起止时间
答: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2、战国: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春秋和战国时代是怎么划分的
答: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划分是以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三家分晋。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