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发力下半年经济增长?增发专项债成为可能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作者&投稿:斋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工作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对于全年增速目标,会议强调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对于市场期待的宏观增量政策,地方专项债是近年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工具,会议提出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而在全力稳预期方面,本次会议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在疫情防控方面提出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在房地产政策方面提出保交楼、稳民生,在平台经济方面重申常态化监管并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上半年经济增长2.5%,二季度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在此背景下,市场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及宏观政策安排尤为关注。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作为经济发动机,金融将如何发力下半年经济增长?

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受访对象均认为,下半年增发专项债成为可能,叠加政策性金融发力,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高增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些部署从财政和货币政策两个方向入手,都指向继续推动基建投资提速。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从上半年的7.1%进一步加快至13%左右,全年有望实现10%的累计增速,显著高于去年全年的0.4%,对GDP增长的拉动将达到1个百分点左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1%,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此次政治局会议表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流动性方面,4月以来,市场资金面一直维持宽松的态势。7月以来DR007徘徊在1.5%左右,远低于历史同期,绝对水平正在逼近2020年4月的低点;DR001在本周跌破1%,创2021年1月以来的新低,显示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7月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就是我们常说的DR007,目前在1.6%左右,低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流动性保持在较合理充裕还略微偏多的水平上。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央行7天逆回购操作在30亿元、70亿元、120亿元、50亿元、20亿元之间灵活切换,但利率维持在2.1%左右。市场普遍认为,逆回购操作规模的小幅变动对当前银行间流动性水平总量的影响很小,意在提醒市场重价不重量、不可过度加杠杆。

王青则表示,下半年市场流动性不会转向大幅收紧,三季度社融及M2增速也将阶段性保持较高水平,进而以宽信用巩固经济反弹势头。不过,考虑到下半年美联储将持续大幅收紧货币政策,加之国内经济已转入复苏过程,降息降准的可能性较低,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将主要体现在狠抓现有政策措施的落实上。

此次会议表示,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目前已出台的政策工具有:6月1日召开的国常会表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信贷额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6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这也被称为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7月21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依法合规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等工作,加快专项债资金使用,引导商业银行相应提供配套融资,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额度要及时投放。在此要求下,可形成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政策性银行贷款、专项债+政策性银行贷款的融资模式。

当前3000亿基础设施基金已开始投放。国开行7月22日披露,在取得银保监会批复后,国开行第一时间完成基金(国开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注册设立,并实现首批两个项目投放。

农发行方面,7月20日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7月21日农发行成功投放全国首笔农发基础设施基金5亿元,用于支持重庆市云阳县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侧重信用支持,政策性银行发挥准财政作用,成为财政政策的重要补充。

支持地方用足用好专项债限额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指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

按照国务院要求,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财政部7月27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全国发行新增债券4021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6148亿元、专项债券34062亿元。换言之,从发行角度看,任务已完成,后续的关键是使用好专项债资金。

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宋其超7月14日在财政部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对地方的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做好专项债券发行收尾工作;二是督促地方及时拨付专项债券资金,压实项目单位责任,推动专项债券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下半年增发专项债成为可能。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独家报道,6月下旬监管部门通知地方,要求地方申报2022年第三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此批申报项目可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既有九大领域的基础上,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申报范围。

考虑到今年专项债额度已基本发完,新一批专项债项目仍需额度匹配:利用往年剩余额度发专项债、提前下达2023年专项债额度并在今年发行成为两种可能的选项。

根据财预(2017)89号文(《财政部关于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的通知》),各地利用新增专项债务限额,以及利用上年末专项债务限额大于余额的部分自行选择重点项目试点分类发行专项债券的,由省级政府制定实施方案以及专项债券管理办法,提前报财政部备案后组织实施。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18.2万亿,余额16.7万亿,二者存在1.5万亿的空间。但这一空间在各省之间并非平均分布,京沪较多。

赵伟表示,扩大需求,财政担当重任、货币与之配合,或使用专项债剩余额度加量。当前地方专项债务限额较余额多近1.5万亿元,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可能指向剩余限额。

另一种即是提前下达2023年专项债额度并在今年发行。提前下达次年专项债额度,此前确有先例:2019年-2022年额度均提前下达,下达时间一般是上一年的11月或者12月(2021年较为特殊,下达时间为当年3月初),发行则是当年初。按照此前授权,国务院可提前下达2023年专项债额度,但在今年发行可能需要特别授权,以符合预算法的规定。

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吉富星表示,可提前发2023年的一般债、专项债等实现跨周期调节。按以往的政策逻辑,提前额度可达总额的60%、规模达数万亿,但考虑到实物工作量形成需要时间,没必要在年内发行过大规模。今年在三季度或者四季度可以考虑发1-1.5万亿(具体规模可再论证),确保在年内形成拉动作用,也是可行的选项。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金融如何发力下半年经济增长?增发专项债成为可能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
答:受访对象均认为,下半年增发专项债成为可能,叠加政策性金融发力,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高增长。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些部署从财政和货币政策两个方向入手,都指向继续推动基建投资提速。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将从上半年的7.1%进一步加快至13%左右,全年有望实现10%的累计增速,显著高于去年全年的0.4%,对GDP增长的...

金融部门如何助力经济发展?
答:3. 金融创新 金融部门推动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创新服务,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4. 改善金融环境 通过优化金融监管政策和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金融部门为企业营造一个稳定、健康的金融环境,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总之,金融部门通过上述方式,不仅支持了企业...

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答:1. 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居民储蓄的不稳定增长可能会限制生产投资的增长。这可能导致许多生产过程因缺乏必要的投资而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益。2. 虚拟经济通过其流动性和高获利性,能够吸引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这些资本通常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中。通过这种方式,全社会的沉淀资本得...

金融业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答:要早作安排,为经济结构的调整铺好路,制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政策,并且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财政方面的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金融业是完善现代市场机制的关键所在。要想发挥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资源的作用就要建立完善而健康的金融体系。金融业的发展实际上强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了资源配置的速度,它是市场经济...

现代金融如何提速发展?
答:1. 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体系,加快行业健康发展;2. 创新金融发展理念,打开格局,科学规划行业布局;3. 支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鼓励特色发展,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4. 加强业务风控防范能力,开发有效的风控系统工具,尤其是网络金融,类似P2P、众筹、私募等的风控;5. 规范金融商业模式...

今年“下半场”经济如何走?多省份密集开会 透露三大信号
答:二、促消费成重要发力点 业内认为,消费潜力并不仅仅来自钱包,更是来自于改革红利的释放,扩大消费关键在于有没有及时且充分的政策驱动。各省份也在陆续召开的座谈会中将促消费作为下半年的重要发力点,提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旅游、发展夜间经济等举措。三、支持实体经济再加码 稳增长仍是中国经济...

中国金融业的新未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并寻求增长路径?
答:最后一章《中国保险业》聚焦于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如何通过能力培养和风险管理,服务于社会需求。柯安德凭借其深厚的行业背景,曾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为韩国金融改革提供咨询,以及在全球金融危机研究中对中国影响的深入分析,使得本书内容更具洞察力。柯安德拥有哈佛商学院MBA学位和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会怎么走,还有降息降准的可能吗?
答:政策加力将驱动下半年信用稳定扩张,并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内生投资和消费需求,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谈及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势,王运金提到:“上半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经济恢复增长提供了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下半年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经济恢复增长的关键所在,稳健货币政策仍将通过宽货币推进宽信用以实现...

如何利用国际金融市场来发展我国的经济
答:这次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中国必须要在中美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中寻找一个相应的交汇点,从刺激内需做起,切实转变中国的经济拉动方式。因此,中国应该以本次扩大内需为契机,建立良好的医疗保险制度与退休金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公民才会有信心消费,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资金及时回馈到经济发展中,使...

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
答:在金融战略的关键核心中,"无金融危机增长"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审视,中国在应对当前危机以及长远构建稳健经济增长的基础时,应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视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本书深入剖析了这一主题,分为两个部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发展(经济影响篇)》,探讨了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