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的路线勘测工作可分为哪两种?

作者&投稿:阴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速公路勘测这个水泥是什么意思?跟线路有关吗?~

高速公路勘测这个水泥是什么样的质量,这是跟公路有关系的。

(一)工程地质勘察方案不合理。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大多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虽然也制定了勘察大纲,但多数项目勘察方案简单,未能针对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的特点,对项目工程地质勘察进行详细规划,所采用的勘察方法,时有不合理或欠缺的地方。如桥梁钻孔布置未考虑到山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钻孔数量偏少、钻孔位置不合理,高边坡勘察中对横断面的地质条件变化考虑不足,地质条件未勘察清楚,导致施工中高边坡加固设计变更过多,对活动性断层勘察欠缺,隧道勘察中未进行水文测试等等。
(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针对性不强。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不明确,勘察针对性不强是山区高速公路勘察项目较常见的问题,部分勘察单位仍习惯于“钻探、取样、提承载力”的模式,无论是路基、桥梁、还是隧道勘察都是这种勘察模式,这种早期的工程地质勘察模式,已不能适应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求。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对象主要包括桥梁、涵洞通道、隧道、高边坡、高路堤、软基及不良地质等。不同勘察对象的勘察目的不同,勘察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勘察对象,对勘探方法、取样试验、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等做出不同的要求,并非所有的勘察对象都应提出地基承载力。如高边坡的勘察目的,主要是查明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勘察在查明岩土层结构的同时,还要查明软弱夹层和构造结构面情况,并提供抗剪、抗滑指标。
(三)勘察深度不够,定性的分析太多,定量成果不足。我国的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到十年时间,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经验不足,我国高速公路地质工作仍停留在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勘察报告描述较笼统,多是一些定性的描述,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利用。如在深路堑勘察中,常见地质报告中未能进行稳定性分析,所推荐的处理方案及措施较笼统,设计人员无法利用。或者虽然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但未用设计拟采用的坡率,进行稳定性分析。此外,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单一,完全依赖极限平衡法,未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法、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也是较常见的问题。又如在桥基勘察中,常见对钻孔深度把握不准。未能根据桥梁荷载的要求及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确定钻孔深度。因此,要么钻孔钻深了,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要么钻孔钻浅了,不能满足桩基对钻孔深度的要求。再如某山区高速公路初勘中,对断层构造勘察时,在评价区域断裂构造对公路的影响时有这样的论述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K25+600处有一断层,建议路线与断层呈大角度相交”。没有深入查明断裂带的规模和路线的关系对公路的影响等。
(四)对山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虽然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中,复杂的地质条件越来越为工程技术人员所重视,但部分工程地质勘察人员仍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不足,如某山区高速公路中,由于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为了节省造价,路线以路基通过,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边坡稳定性不足问题。又如某山区高速公路基岩为砂岩、泥质砂岩,但其风化程度变化较大,勘察过程中对风化程度变化不足未引起足够重视,钻孔数量偏少,导致施工中桥梁所采用的大部分嵌岩桩质量检测承载力不足,不得已改为摩擦桩。此外,还存在勘察经费不足,勘察工作量较少,不能满足查明地质条件等。

初步测量简称初测,它是两阶段设计的第一阶段。
一、准备工作
1.搜集资料
2.室内研究
二、现场踏勘
1.应根据初拟方案,针对下列主要内容进行现场核查
(1)核查所搜集的地形图与沿线地形、地物有无变化,对拟定的路线方案有无干扰,核查沿线居民的分布、农田水利设施、主要建筑设施并研究相应的路线调整方案。
(2)核查沿线各种地上、地下管线,重要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景观区点等,应注意研究路线布设后,对环境和景观的影响。
(3)对沿线重点工程和复杂的大、中桥、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应逐一核查落实其位置与设置条件。了解沿线主要建筑材料的产地、质量、储量和运输条件,对缺少筑路材料应提出解决的途径。
(4)核查工作应与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对重要的路线方案、同地方规划或设施有干扰的方案,应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2.据不同地形特点,进行路线总体方案的布设
(1)平原微丘区路线,应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道路、村庄和其他建筑物的关系,路线应短捷、舒顺,井注意整体线形的协调和连续性。
(2)越岭路线,应选择好垭口和坡面,确定垭口控制点,需要展线时,应充分利用自然坡面展线.不得已时可采用回头展线。山腰线应布设于地形、地质、水文情况良好的一侧山坡,并应通过纵坡调整.避开支河发育、剥蚀严重的“鸡爪”地形和悬岩陡坡。
(3)沿河线应根据河岸两侧自然条件、农田、水利、居民分布及洪水淹没等情况,确定所走河岸及跨河换岸位置;应注意洪水调查,合理控制洪水高程。
(4)改建公路的路线应着重调查原行路基、路面、桥涵、防护和排水系统与主要病害情况,
以及原有道路的平、纵面情况,提出对原路的利用、改善或另择新线方案。
3.现场踏勘过程中,应对对行性研究报告或室内拟定的各种局部比较方案进行研究比较、对优劣较为明显的方案,通过现场踏勘可确定其取舍;不能确定其优劣时,应作为比较线,进行初测比较;
4.经过现场踏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初拟的路线方案和比较方案进行调整或修正,确定路线走廊带后进行初测。
三、路线平面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目的,一是控制地形,二是用作定测时放线的依据。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应满足《公路路线勘测规程》(JTJ061一85)的有关要求,其内容如下:
1.路线平面控制测量,应按《公路路线勘测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2.用“现场定线法”进行初测的导线或中线,应根据地形变化钉设加桩,以供测绘地形图时使用。
3.利用路线经过地区已有的国家或其他有关部门的平面控制资料,但对原有控制点应进行检测;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与本路的坐标系统不一致时,应进行换算;原有平面控制点不能满足公路放线要求时,应按规定进行加密。
四、路线高程测量
初测的高程测量主要是沿导线布置水准点,测出导线点和加桩高程,对初测时的高程测量要求是:
1.路线高程测量,应按《公路路线勘测规程》有关要求执行。
2.尽量利用路线经过地区已有国家或其他部门的水准点,但对原水准点应进行逐一检测;若原高程系统与本路线高程系统不一致时,应进行换算。
2. 路线布置的平面控制桩,中线桩和设计需要高程控制的点,如干渠、水坝、河堤、管线、铁路等都应测量其高程。
五、路线地形图测量
地形图分为路线地形图和工点地形图。路线地形图是以导线(或路线)为依据的带状地形
图,主要供纸上定线或路线设计用。工点地形图是利用导线(或路线)或与其取得联系进行测
量的,为特殊小桥涵和复杂的排水、防护、改河、交叉道等工程布设的专做地形图。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高,测绘工作量大,其测绘要求是:
1.路线地形图应全线贯通实测。测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其测绘宽度,当采用“纸上定线法”初测时为路中线两侧各200~400m;采用现场定线法初测时,路线中线两段测绘宽度可减窄至150—250m。
2.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见表1-7-1。地形测图精度,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3.应利用国家或其他有关部门所测地形图.但使用时应进行现场核查,对有变化处须进行补测。
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分离式断面时,地形图测绘宽度须包括中间范围。但当两线离开很大时,则中间部位可不测。

5.测绘地形用的导线图,一律按路线前进方向从左向右展绘,采用坐标法绘制导线,坐标网格间距采用10cm。网格对角线及导线点间长度的误差均应不大于0.5m。
六、工程地质和筑路材料调查
初勘的任务,应根据初测与初步设计有关的技术要求,结合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完成下列工作;
1.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优选路线方案。
2.路线基本走向范围内,对各路段可能布线的区间进行工程地质初勘。
3.重点勘察对路线方案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地段,明确路线能否通过或如何通过。
4.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所需要的全部工程地质资料。
(一)工程地质初勘的内容和要求
1.准备工作
2.地质选线
3.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
(二)工程地质初勘的资料整理
1.基本资料整理的要求
(1)全线工程地质说明
应根据勘察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勘探、试验所取得的各项资料,阐明工程地质条件,分别评价各测段地质条件及筑路适宜性,提出路线各方案的工程地质评价和方案取舍意见。
(2)工程地质图
当地质条件复杂时,则需绘制1:2000—1:5000工程地质图,其主要内容为:岩层分界及成因、地质年代、产状、构造、不良地质范围及其代表符号,地下水露头、勘探点、地质柱状图、地质图例等。
(3)纵断面图(地质纵断面图)
在路线纵断面图中,应填写工程地质、主要地貌、岩性特征及土、石分类等。
(4)各类试验原始资料的汇总分析
资料中应按不同的调查与勘探资料进行分类汇总成册,并分析研究,探索规律,初步总结,并附简要说明。
2.专项资料整理要求
(三)筑路材料初勘
在资料整理中,应对所调查的料场(主要对材料的质量、数量、开采条件)作出初步评价,在合理安排供应范围和蕴藏量满足各路段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取舍,并提供下列资料:
1.编写天然材料调查说明书;
2.绘制天然材料料场供应示意图;
3.整理各项原始资料及材料试验成果。
七、小桥涵勘测
初测完成后,小桥涵勘测应提供如下资料:
1.小桥涵野外资料调查记录、桥涵汇水面积图及流量、孔径计算资料;
2.附属工程调查资料;
3.小桥涵初测说明;
3. 如果是旧路改建,还应调查原有桥涵资料调查记录。
八、路基、路面调查
路基、路面调查,主要是搜集沿线水文及水文地质的特征、气象资料、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及发展现划以及表土性质及厚度和对路基、路面的影响等;路线所在区域的公路自然区划及其特征;路面用材料质量和产量,从而确定一般路基防护工程(包括边坡加固、挡土墙、驳岸、护坡、改河工程)的概赂位置、结构形式和轮廓尺寸;概略分段提出路面结构类型、厚度和材料用量。在当地有多种材料可供选用或材料供应有困难需要远运时,应提出不同的路面结构类型进行比较。
对原有公路改建,则需对旧路的路基、路面使用状况、结构物等使用的破坏程度、原因、机理进行调查,提出利用、改善或新建的方案。
九、路线交叉勘测
(一)初测时资料的搜集
1.公路与公路交叉
(1)被交叉公路的名称、交叉位置、地名及里程、修建时间、公路等级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
(2)被交叉公路的技术标准、交叉角度、纵坡坡度、路基宽度、路面宽度、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排水和防护工程等;
(3)补充调查被交叉公路近期交通量、交通组成,以及今后的转向车流交叉量、交通组成。
2.公路与铁路交叉
调查铁路名称、等级、轨道数、运行情况、交叉位置地及里程;铁路的技术标准、发展规划和可能的交叉形式。
3.公路与管线交叉
调查公路与管线交叉的位置、长度、交叉角度、悬空高度或埋深,管线和种类、型号、规格、用途、编号等。
(二)初测时交叉口的选择原则和布设要求
初测时交叉口的形式、类型和位置的选择原则及具体布设要求,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公路路线勘测规程》有关规定,见本教材第九章。
(三)初测时交叉口的勘测工作
初测时交叉口的勘测工作,应按以下步骤的要求进行:
1.根据选定的路线和搜集的资料,综合考虑交叉道路的性质、技术标准、交通量及转向车流分布的发展规划,及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选定交叉口的类型、位置和形式。立体交叉和复杂的平面交叉,应提出可供比较的方案,通过勘测工作后确定其取舍。
2.一般平面交叉,应按路线与被交叉道路的几何关系,利用路线地形图,定出交叉口的位置。立体交叉和复杂的平向交叉,应根据拟选定的比较方案位置,实地测绘工点地形图,并据以进行交叉口布置。
3.交叉口的布置图必须经现场核对,认真比选后确定采用方案,力初步设计提供所需资料。

十、概、预算资料调查
概、预算资料调查.应符合《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应调查的资料及要求如下:
(一)施工组织形式和工资标准的调查
1.了解上级对工程施工期限的要求,落实施工单位,了解其施工组织编制情况、生产能力及施工机械化程度等;,
2.向工程所在省(自治区)、市或地区调查现行工资标准(包括各种补贴)及其计算方法。
(二)外购材料调查及采运调查
1.主要外购材料的供应价格及供应地点,包括材料的出厂价格和可能发生的包装费和供销部门手续费;
2.地方性外购材料,如砂、石、砖、石灰、工业废料等应调查当地规定或市场供应价格,以及主要厂、场的生产能力;
3.材料的运输方式、运距、运输条件及承运能力等方面调查。
(三)征用土地和拆迁建筑物及补偿费用调查
1.当地政府关于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安置补偿费、被征用土地上的建、构筑物、坟墓、水井、树木等附属物、文物保护、土地征用等收费标准及文件;
2.投集拆迁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等的补偿费用标准和办法;
3.拆迁电力、电讯设施或与铁路、水利等工程干扰所发生的工程费用量。
(四)临时工程调查
1.根据工程需要,调查落实沿线可供利用的道路(包括地方道路及大车道等)、桥梁情况;
2.了解沿线可供利用的房屋数量及其价格;
3.调查供电电源及电费标准,并向电讯、电力部门协商能否利用的原有线路、电杆加挂工地临时电讯、电力费用。
(五)其他费用调查
1.主、副食运输补贴一工地距最近的粮食、燃料、蔬菜、水供应地点及运距;
3. 气温、雨量等资料—路线所经地区的海拔高度、气温、雨量、雨季和施工季节等有关资料;
3.共他费用资料一工程所在地区可能发生并符合规定的地方性应纳入概、预算费用的资料;
4.施工队伍调迁费一主要调查工程所在的省(自治区)或有关部门对计算专业队伍的调迁费的规定与要求;
5.施工机具运输费的调查一主要调查运输调运地点、运距、运输方式和计价方式。
十一、内业计算
根据初步设计的深度和要求,进行内业整理工作,主要工作是:
1.对外业勘测资料进行复核检查、转抄或转绘;
2.在地形图上进行纸上定线,由等高线来识别、点绘纵断面图及横断面图,并进行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
3.综合检查纸上定线成果,进行现场核对、作适当调整;
4.计算土石方工程数量,确定人工构造物位置、类型和主要尺寸和工程量;
5.编制设计概算和初步设计文件的有关文字说明,以备报上级审批;
6.及时检查外业资料,以便及时发现错误、超限及遗漏,并进行及时更正、补测及纠正。

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初测

高速公路的路线勘测工作可分为哪两种?
答:(4)核查工作应与当地政府或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对重要的路线方案、同地方规划或设施有干扰的方案,应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2.据不同地形特点,进行路线总体方案的布设(1)平原微丘区路线,应处理好路线与农田水利、道路、村庄和其他建筑物的关系,路线应短捷、舒顺,井注意整体线形的协调和连续性。(2)越岭路线,应选择...

第十四章 路线测量
答:路线测量包括路线勘测设计测量和路线施工测量,测量工作应按照《公路勘测规范》的规定执行。路线勘测设计测量一般分为初测和定测两个阶段。初测的任务是:沿路线可能经过的范围内布置导线,测量路线带状地形图和纵断面图,收集沿线地质、水文、等资料,作纸上的定线或现场定线。将先获取大比例尺地形图,随后在地形图上选定...

道路勘测设计怎么做?
答:道路勘测设计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在道路勘测设计的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对应于初步设计的称为道路初测;对应于施工图设计的称为道路定测。\x0d\x0a 一、道路初测\x0d\x0a (一)日的、任务及准备工作\x0d\x0a 1...

公路道路定测包括哪些内容?
答:2. 实地确定路线或进行放线工作(如果采用纸上定线则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桩志固定等任务)。3. 设立水准点,并执行路线水准测量工作。4. 进行路线横断面测量。5. 测绘或绘制路线周边的带状地形图。6. 对于大型构造物所在区域,应测绘相应的大比例尺地形图。7. 勘测与调查桥梁、涵洞和隧道。8...

公路测量步骤
答:一、公路工程测量不同阶段的工作 1、 初步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初测资料编制,主要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主要工程数量,提出施工方案意见,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方案说明及图表资料,初测阶段为初设提供平面、高程控制、地形图、特殊地段的控制桩及纵、横断面资料。初步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概述?
答:对地质病害应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能避当避,即使增加工程造价也是值得的。以安徽省徽杭高速公路为例,该路全长约80km,有四分之三路段位于山区,由于勘测时间较早,对山区高速公路特点认识不足,以投资为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有一半左右的路段基本沿区域性的三阳断裂带布设。受构造影响,岩体风化破碎严重,并且沿线分布有...

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要点介绍?
答:《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要点》共分15章:1总则;2术语和定义;3一般规定;4工程地质勘察;5勘测与调查;6选线;7线形设计;8路基与边坡;9路基排水系统;10桥梁、通道及涵洞;11互通式立交及服务设施;12隧道;13隧道机电;14环保与绿化;15预留与预埋设计。此外,《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

高速公路要经过几次勘探才能确定线路
答:高速公路要经过3次勘探才能确定线路 在高速公路勘察中,路线呈条带状态,跨越不同的地质单元,水文地质单元,不同的构筑物对勘察的侧重也不相同,为了使未从事过高速公路勘察的技术人员能较快的投入到高速公路建设中,是本文的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并将区域地质资料整合于线路设计平面图...

道路外业勘测一般由哪些作业组组成
答:道路勘测设计 放线的概念是指实地放线,将纸上定线和纸上移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的作业过程。根据测量控制点和纸上定线计算成果,可采用极坐标法、拨角法、支距法、直接定交点法放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采用极坐标法放线;二、三、四级公路可采用拨角法、支距法或...

高速公路勘测情况分析
答:直到满意为止,才确定最后的路线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外业定测放线工作。外业工作于1998年2月初步完成,现正开展施工图设计。4.北二环高速公路测设的成功之处 北二环高速公路的测设目前还处于施工图设计阶段,整个测设过程尚未完成,因此,对勘察设计工作是否成功或优秀作出评价还为时过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