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论述一下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背景和历史意义。谢谢

作者&投稿:葛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共合作的形成原因,过程,历史作用和基本经验,还有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和主要责任~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两党为了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政党,而国民党是小资产阶级,工商业资产阶级,金融,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同盟。两党在对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上有着共同的要求。因此,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就是向中共靠近,希望能与拥有广大阶级群众基础的中共组成反帝联合阵线。而中共由于没有自己的政权与武装,迫切的需要与拥有广东革命政权与强大革命武装的国民党合作。于是,以国民党一大为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北伐战争结束后,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使国民党的性质变为金融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对共产党有极大的敌对情绪。1927年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人,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
1931年以后,,由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走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头。全国各界要求国共停止10年内战。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被迫答应与共产党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由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以表面撒混过要求和平,暗地里调兵遣将,向解放区发动进攻,虽然两党在1945年10月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国民党拒不执行。1946年,国民党召开一党控制的国大,接着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结束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能够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两党在该阶段的政治纲领基本一致(中国革命的性质 )。
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中共的发展陷入低潮。
过程: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加快了和国民党的合作。这是因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而且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他的领导人孙中山也真诚的欢迎中国共产党和他合作。同时,共产国际也指示中国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以后,深感国民党内人员过于复杂,应当改组。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会上确定了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主要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华北事变后,中共意识到中日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共产国际号召反法西斯;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过程: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的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他指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中共的任务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会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共来领导。这个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一致抗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第二天,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后中国改变军队为八路军和新四军。9月22日,国名当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意义: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但后来,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破坏了统一战线。

这可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的啊!源于高中历史教科书,你就采纳了吧!

找到了,自己看看吧:
http://bk.baidu.com/view/19646.htm

帮忙论述一下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背景和历史意义。谢谢
答:意义: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后来,全国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北伐就是其中之一。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但是,由于党的不成熟,轻易地放弃了武装,导致后来的反革命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华北事变后,中共...

历史上国公两党有过两次合作,它的标志,成果,形式分别是什么?
答:形式:党内合作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成果: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5)形式:党与党之间的合作 不在是党内合作 结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对立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以达成共识.并且在两次革命成功后,国共合作中将以失败告终.此时的中共已经...

国共两党历史上有两次合作是哪两次?
答:1、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家统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2、1937-1946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历史上国公两党有过两次合作,它的标志,成果,形式分别是什么?
答:形式:党内合作,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成果: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5)形式:党与党之间的正式合作,不再是党内合作 结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对立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能达成共识。两次国共合作虽然成功推动了革命进程,但...

国共合作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
答:1、第一次国共合作:党内合作 2、第二次国共合作:党外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第二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承认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地位,共产党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率,国民党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一国两制”式的党外...

第一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答:一、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是,革命统一战线仅维持了三年半时间,在革命形势一...

为什么说国共两党合作第一次是党内合作 第二次是党外合作的形式?
答:1.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形式是党内合作。这一合作的设想最初由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的二大上提出,原定为党外合作。然而,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主张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将国民党改造成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一提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支持。2...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内容是什么
答:1、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

近代两次国共合作是哪两次,他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两次国共合作方式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没有具体形式:形式上为国民政府领导,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保持着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两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不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请大家谈谈两次合作的成果??
答: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47年3月7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因国民党方面的原因破裂。在当前形势下,发展国共两党关系主要作用 基于当前国共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当下形势,发展国共两党关系可以遏制岛内“台独”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