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作者&投稿:贰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学好古汉语?~

兴趣很重要,尤其像古代汉语这种略显枯燥的学科。如果是功利的学习,只为了考试拿分,给你几点建议:
1、古现代结合。多读古文和其译文,相互对照,找出自己翻译不明白的地方,问老师此处为何这样翻译。
2、注重学习语法。句式、词语、语法现象等等,不是只有英语才需要去记这些,古代汉语更需要去记。
3、尽量背诵有代表性的语法句子。背诵课文这种要求所有的老师都会要求,我说的是,不只是背课文,更要背熟有代表性的语法句子,这样有利于你的语法学习。
4、自己多练翻译。先是逐字逐句的翻译,不要顾及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明确,只是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先用这种方法掌握词和字的翻译。能够熟练逐字逐句翻译之后,开始在这基础上进行全文意译,翻译的过程中结合语法知识。
如果是真的对古代汉语感兴趣,那也有几点建议:
1、多读。名家名篇,历代史书,阅读面要广,古汉语研究需要的就是广泛的知识涵盖。
2、多记。文章读了还不够,一些重大的事件,人物,都需要去记,博学强记,也是研究学习古汉语的一个要求。
3、多想。古汉语看上去很枯燥,其实,她一样有着自己的魅力,只是隐藏的很深,需要你多去思考,慢慢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哲理与乐趣。

总的来说,以运用为主。注意:1,树立历史观点,重在掌握古今汉语不同之处。2,熟读课文,多练习。所讲篇章要精读.要求背诵的篇章有: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吕相绝秦》,《晏子不死君难》。3,勤查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大字典》、《大词典》,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中科院语言所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等。

什么是古代汉语?
顾名思义,就是古代汉族人民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古人的口语是怎样的,我们已无法了解其面貌。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汉语,只能依据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古代书面语的情况怎样呢?请看下面两段材料: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孔子徒弟,姓曾名参,根前奉侍来。孔子说:“在先的圣人有至好的德,紧要的道理。以这个勾当顺治天下有(蒙古语助词,相当于”啊“)。百姓每(们)自然和顺有。上下人无怨心有。你省得(懂得)么?”曾子起来说道是:“我不省得,怎知道着(呢)?”孔子说:“孝道的勾当是德行的根有。教人的勾当先以这孝道里生出来。”———贯云石《孝经直解》上面所引的第一段材料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孝经》的原文。第二段是元代大臣贯云石解释《孝经》的“白话讲章”。
当时元代皇帝读不懂《孝经》,便由精通汉文的大臣用当时的口语作解释,写下来便成了一篇反映当时口语的白话文。可见,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还有文言和白话两个系统。古代汉语要研究的主要不是古白话,而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和口语的关系怎样呢?文言文最初与口语较为接近,后来同口语逐渐脱节,并形成一套较为定型的词汇,语法系统。口语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文言则处于相对凝固的状态,但它又不是一层不变的。尤其是秦汉以后的作家在模仿先秦经典作品进行写作时,他们不能不受当时口语和民间创作的影响,不断给文言增加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使文言也有所发展和变化。所以我们说,文言文是以先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模仿它所写的种类作品的语言,如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八大家、桐城派等等,都是古文言实际应用的范例。直到“五四”运动,文言文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现代白话文所取代。

因此,一般把“五四”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限。

为什么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重点是文言文,尤其是先秦两汉散文,而不是古白话呢?这是因为在我国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文言文担负了记录、传播、积累祖国文化遗产的任务,历代许多伟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曾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自然重点是文言。从殷周到清末,文言尽管有所变化,但其基本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早在先秦两汉时代已基本定型,并且创作了许多典范的文言作品。因此,可以就只要能读懂先秦两汉典型的文言文,就能读懂其后大多数文言文,算是学好了古代汉语。

什么是古白话呢?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古白话上承古代汉语,下接现代汉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不把古白话弄清楚,那就不能说对古代汉语有了全面的认识。因此,研究古代汉语也应该重视对古白话的研究。但古白话与文言文比较而言,它毕竟离现代汉语近一些,总体难度小一些,况且古白话使用范围大致限于唐宋以后的俗文学作品,可以不作为我们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重点。前人是怎样研究古汉语并有些什么贡献呢?古汉语从它产生开始,就有人对它进行研究,但真正作为一问学问,还是从开始的。我国传统语文学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称为“小学”。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王力先生的说法,从汉代至清代,古汉语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汉初到东晋末,是语义研究阶段,即偏重文字训诂的研究。因为汉代崇尚儒术,提倡读经,每一个儒生都要求具有阅读古书的能力,自然对语义的研究就比较重视,其代表作品是《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和《释名》。这一时期,为了读经的需要,还出现了许多经学大师,最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他对《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所作的注,对后世也有巨大影响。从南北朝到明末是音韵研究阶段。南北朝以后,诗律学兴起,于是研究韵律和节奏成了当时的“热门”。南朝沈约著《四声谱》,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汉语里有四声并把这种认识运用到诗律的实践上。这一时期,韵书已开始出现,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部韵书,它在汉语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根据《切韵》语音系统,可以上推古音,下考今音。从十三世纪开始,音韵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话语言方面。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为北曲创作需要而作的,它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清初到太平天国)是汉语研究的全面发展阶段,也是最有成绩的阶段,清统治者严厉钳制思想,一般学者被迫离开现实而从事古书的整理与考证,汉语的古音和古义研究在这一时期有很多发明。《说文》之学,此时最盛。段王裁、桂馥、王筠、朱骏声是最著名的《说文》四大家;高邮五氏父子王念之、王引之虽不以《说文》名家,其成就却在《说文》四家之上;此时在古音方面,特别是古韵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顾武、江永、戴震、段五裁、孔广森、王念孙、江有浩、章炳麟、黄侃等都有卓越成就。

此外,以研究金文和甲骨文为主的古文字学也开始也新局面。吴大、孙诏让、罗振、王国维郭沫若都是研究金文和甲骨文的名家。字典编纂也有很大进展,如《康熙字典》、《佩文韵府》、《统籍纂诂》等均是集大成的辞书。语法作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的一门新兴学问,此时也有了开创性的发展。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首先创立了一些语法术语并分别了词类,成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人。

综观我国传统的古汉语研究,内容相当丰富,成就也很显著,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几百种,汉语研究的专著,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尽管如此,我国传统的汉语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发达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历来“小学”总是经学的附庸,基本上以经字为中心,因而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方面,普遍存在重古轻今、重通语轻方言、书面语轻口语的现象,这就必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建国后,王力先生在大学中文课程中首倡开设《古代汉语》课程,从此,全国各高校相继响应,并成立了全国性的有关汉语研究的学会和专门研究机构。在古汉语研究领域,人才辈出,著作如林。这一切都给我们古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一般实学者来说,怎样学习才能费力较少,而收获较大呢?学习古汉语不同于学习外语,古今汉语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是有利条件。但是,古汉语(这时主要指文言文)毕竟是过去时代一种比较古奥难懂的书面语,不下苦功是学不好的。要说“诀窍”和“捷径”,很好总结前人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并充分利用现在研究成果和有利条件,那么以较短的时间有效地掌握古汉语还是可能的。

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感性与理性、范文与规律相结合的方法,即阅读一定数量的典范的文言文,自觉地掌握最低限度的常用词和最基本的文言文规律知识,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和配合,就能较快学好文言文。六十年代王力先生编的《古代汉语》,采取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体系,就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体系。实践证明,这是学习古汉语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学习古代汉语为什么要读文选呢?

因为学习古代汉语,目的是为了读古书,文选是古书的举例,是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各种古汉语知识的综合体现。不读文选,不仅知识不能掌握,而且也很难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那么,阅读文选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着眼于语言,不要着眼于文学。如《论语、侍坐章》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作为文学作品,在了解文句以后,要着重领会这几句描写了怎样的情境,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趣、爱好和态度等,作为古汉语材料,则要求切实弄懂“鼓”、“瑟”、“希”、“铿”、“尔”、“舍”、“而”、“作”这些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如不切实弄懂,就没有达到古汉语学习的要求。要逐字逐句读,不能囫囵吞枣,望文生义。如前例,按古汉语的学习要求,应该懂得,“鼓”原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但不能作“敲打”解,而应作“弹奏”解,因为“瑟”不同“鼓”,是一种拨弦乐器,“希”同“稀”,这里不能解释为“稀少”,而是指瑟的声音渐渐减慢减弱,接近尾声。“尔”是助词,用在象声词“铿”的后面,开窍推瑟发出的声音。象声词或形容词后加“尔”或“然”都是同一种构词方法。“作”一般作“劳作”解,这里用的是本义,作“起来”解,即“起身”。

“而”是连词,连接“舍瑟”和“作”两个动作,但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偏正关系。读文选就应该这样一字一句,细细比较推敲。当然不是每一句都要平均用力,可以有重点有一般,但必须有这样认真仔细的态度。还要注意常用词和特殊句式。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对于这段话中的“晋侯”、“秦伯”、“郑”、“楚”、“函陵”、“汜南”等人名,爵位、国名、地名等只要一般了解即可:“晋侯秦伯围郑”这样的句式古今也一样,不必多花力气。面对于“以”、“其”、“于”、“贰”、“军”这些常用词的意义或用法则必须掌握,对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无礼于……”、“贰于……”这样的句式,也应该注意比较、分析。“无礼于……”或“贰于……”句式虽然相似,但表达的意义则不完全相同。“无礼于晋”是指对晋国无礼,“贰于楚”则不是对楚有二心,而是指表面上跟晋好,实际上向着楚。要熟读成诵。古汉语在用词造句等许多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有一套特殊词汇,句式和修饰手法,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去时代的书面语。

要真正熟悉古汉语,掌握古汉语的微妙差别,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读熟,有些片断要能够背诵。如果有十几篇,几十篇古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烂熟于心,那对古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句式,常规的实词、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也就“看来百事只在熟”,“熟则精”、“精则巧”。“工夫自熟中出”。

学习古汉语,在重视读文选的同时,还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把前人总结归纳出来的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学到手,用它来驾驭分析古汉语语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今天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也不应该像古人那样十“年寒窗”,完全沉浸在古书堆中,慢慢用自己的感性经验去摸索、体会。这样做花力费时太多。何况今天我们还有许多有利条件,因为前人已花了许多精力,为我们整理出有关古汉语的规律知识。古汉语知识涉及面很广,重点应该是学习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词是语言的建筑料,要能读懂古书,至少到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

所谓常用词,是指那些古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而不是那些冷僻的使用频率很低的词。所谓“掌握”,就是要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弄懂并记住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特别是那些细微差别。《史记。

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使者,皆斩之。”我们知道羊是很温驯的,怎么说“狠如羊”呢?原来古代“狠”是“不听从”的意思。羊有时很犟,你拉它,它就是不走。又如《汉书。霍光传》:“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初学者指出疑问,霍光是男的,上官桀身为左将军,自然也是男的,说二人“结婚”,不可理解。其实古代结为夫妻的双方,女方的亲属可称为“婿”,男方的亲属可称为“姻”,这里指霍光的长女嫁给上官桀的儿子做妻子,双方成了亲“家”。可见应该从古今比较之中逐步掌握这些常用词。学习古汉语语法,应重点了解古今语法的差异方面。因为古今汉语的一些基本语法规律(如之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等)古今相同,这些就不必死记硬背。

而对古今差异方面(如词类活用,特殊语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动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见的虚词的用法等)应很好地掌握。如《史记。扁鹊传》:“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这句话中的“生死人”

是什么意思?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律去理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解,就讲不通。在古代汉语中,这里的“生”是不及物动词的使用法,是活着的意思。“生死人”即扁鹊能使死人复生。只有注意这些特殊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原文。

古代汉语叫文言文!!!我转载了一篇,希望对你有用!!!

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

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

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

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

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

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新语文教材中,高一文言文的比重上升到50%,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的份量也在不断加大。这的确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学好文言文并非难事,只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郭沫若老先生也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了。”由此可见,学习文言文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然后就能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了。

2、字词积累。学习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积累分两大类:实词积累和虚词积累。相比较而言,实词又好记一些,而虚词是难点,因为文言虚词意义较抽象,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样。这时用一些灵活巧妙的方法也不难记忆。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一共有23处用到“而”这个虚词,我们可将其用法归纳为五种,就比较好记了。

①“溪深而鱼肥”,表示并列关系;

②“日出而林霏开”,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表示修饰关系;

④“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示递进关系。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示转折关系。

3、语法归纳。一篇文言文中,通假活用、前置后置、古今异义等弄得学生晕头转向,怎么办?我们不如用归纳法将它们分类总结,可画一简表,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疑问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变式句分门别类标在表中,这样一目了然,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1、喜爱文言,培养兴趣。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文言文是渊源流长的瑰丽财富,我们不懂它,又如何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深厚,搏大精妙呢? 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和典故绝大部分来自文言文。例如:缘木求鱼(盂子·粱惠王上)、远交近攻(《战国策,秦策三》)、因噎废食(《吕氏春秋·荡兵》)、平易近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这些脍炙人口、词简意达的成语皆来自文言文,更不必说“事后诸葛亮”、“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样的典故了。再次,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赞美要头脑冷静,仔细分析;而《谏太宗十思疏》则告诫我们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言文的益处远远不只这些,“学习的最好刺激,乃对所学材料的举,”,只有从心底里喜欢上了文言文,才能学好它。

2、克服懒惰,“勤”字当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苦和勤在学习文言文上尤为突出,磊量的文章要全篇背诵,密密麻麻的注释要一一背会,频频出现的语法要条条掌握,没有“勤”是断然不行的,学习文言文最大的敌人是懒惰,只有勤背勤记勤写的同学才能学好它。

怎么样,这样一座宝库——文言文,你去开掘,只要做到以上两方面,文言文其实并不难学,不是吗

第一、了解该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能
力相结合,要求自学者结合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阅读和背诵,通过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
和应用,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

第二、了解该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包括绪论、文字、音
韵、词汇、语法、修辞、诗词格律、古注、工具书使用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包括古文阅读背诵、古文
句读、古文今译等部分。其中,凡要求“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
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必
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汉语书
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凡要求“一般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一般不
直接作为考核时的命题的内容,但由于这些内容对于其他相关知识和理论以及古书阅读能力的考核有直
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求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要有所了解,而不应忽略。此外,一些古代
文化常识(如人名、职官名),虽未列入考核目标,但仍属于古文阅读的有关常识,也要求应考者予以
注意。

我作过这咚咚啊!难啊!你可以给<<古代汉语>>的主编发电子邮件啊!你用的是谁的啊???有王力的有郭系亮的!荆贵生的!好多班笨的啊!
回答者:aim10000 - 助理 二级 11-30 09:35

古代汉语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文言文”。这是以先秦的语言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书面语。中国古代的很多重要文献都是用这种语言写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皆熔铸在这种语言里。 具体而言,学习古代汉语应当注意下列几个方面:第一,切实掌握一批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语;第二,学习一些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常识;第三,多阅读一些古代作品,以增强古代汉语的语感;第四,掌握一些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基本常识。做到了上面几点,才有学习古代汉语的门径可入。
我觉得词汇其实也很重要~~~~~~当你掌握的词汇多了以后就会觉得读起来就没什么了~跟英语是一样的啊~~~怎样学英语~其实就可以怎样学古代汉语~~

还有就是古今汉语的差异,最明显地表现在虚词的使用上。古代汉语虚字不但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使用频繁,作用多样,意义复杂,常使初学者望而生畏,是初学古汉语的难点之一。因此,初学阶段,应把虚词的学习作为重点,下功夫突破这一关
回答者:gzc_gzc520 - 初学弟子 一级 12-1 17:42

古代汉语学习与现代汉语学习基本相同,都遵循字、词、句、篇的顺序。把握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就是古代汉语的全部。当然这其中还有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毕竟汉语经过漫长历史的选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举简单的例子:倒装、通假等。所以应该注重与现代汉语的联系,同时也要在区别中理解他们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积累!学习方法的养成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把握以上几点,自己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法!

祝愿所有中文系同学,学习进步!

如果真想学好的话,语言学科不外乎下苦功夫,要多读,多培养语感,不要老是把它翻译成白话文来学。
熟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你的古文就基本能全看懂了。

回到古代

《古代汉语》的内容与学习方法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答:第一、了解该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古代汉语 是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 是 阅读古书的工具课。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能 力相结合,要求自学者结合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阅读和背诵, 通过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 和应用,较系统地掌握 古代汉语 基础知识, 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阅读...

怎样才能学好古汉语?
答: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是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新语文教材中,高一文言文的比重上升到50%,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的份量也在不断加大。这的确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学好文言文并非难事,只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

怎样提高古代汉语水平
答:提高古代汉语水平,要掌握以下方法:1、必须抓住重点。古代汉语通论含文字、词汇、音韵、语法、其它有关阅读的知识四个方面,一般说来,古今差异较大、现代汉语不涉及的知识,应作为它的重点。比如语法中的虚词,有些用法可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之”可以等于“的”,“于”可以等于“在”,“与”作...

如何快速学习古代汉语?
答:)每一课都要这样做。刚开始可能会很慢很麻烦,以后总结的多了就好了,你会发现很多多东西都是重复的,而且在重复的过程中你已经记住了。别人推荐的学习方法只是参考,自己能在学习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那是再好不过了。以上这些只是我目前所能想到的,希望其他网友还能给你提出更多好的意见。

学习古汉语,要什么样的顺序才好呢?
答:现代人要想深入提高国学水平,循序渐进必不可少,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 首先,从四大名著入手,通读四大名著原著,不要看现代改编版,什么连环画电影电视剧,误人子弟。当你将四大名著读到可以通顺的理解,就像你读现代汉语一样简单的时候,你的古文基础就差不多了。其次,有了四大名著的...

古代汉语如何学习效果最好
答:古汉语的语言魅力十分强大,这主要是因为汉语语音上的抑扬顿挫以及词义高度浓缩,所以要想能学习好古汉语,首要的就是要大声地朗读经典,直至能够倒背如流,形成强烈的语感才行。

学习古代汉语最好的学习方法
答:我个人认为学习古代汉语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读,这个朗读是很重要的,是培养语感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吧!在朗读的过程中,你别朗读,一边理解一边体会他的思想感情,同时能够在头脑上及时反馈这句话的意思,这是我认为学习古代汉语比较好的一个方法

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答:六十年代王力先生编的《古代汉语》,采取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体系,就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体系。实践证明,这是学习古汉语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学习古代汉语为什么要读文选呢? 因为学习古代汉语,目的是为了读古书,文选是古书的举例,是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各种古汉语知识的综合体现。不读文选,不仅...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点和重点?
答:认识古代汉语的性质,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