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真是以宽仁失天下的吗?

作者&投稿:毓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元朝确实宽仁,这还不是现代人说的,而是推翻元朝的朱元璋都承认的。但是,宽仁和失天下,并没有必然联系。


忽必烈的政策,造成的宽仁表现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上层统治者,就有把中原变成蒙古人牧场的想法,至于这些未来牧场上的人,也没什么用,不如就杀掉算了。幸亏耶律楚材等精通儒家文化的大臣据理力争,才保住了汉族和汉文化。

之后的忽必烈,是因为他能坐上大汗之位,背后有当时北方汉人地主军事集团的支持。所以,蒙古人对于汉地,没有像中亚那样,动不动就屠城。而是任命了很多的达鲁花赤,作为收税官,去各个地区收税。但是因为蒙古人没有那么发达的官僚系统,所以,这些外派出去的达鲁花赤虽然是地方官,除了收税,却不会管理地方事务。这种小政府的现象是导致宽仁的一个表现。

元朝的税收,依靠八成的盐铁专卖和两成的商业贸易。至于农业税,既然也没多少,就懒得去收,地方上的达鲁花赤收一点,够用就得了。汉人也不用被征调到边关去戍守。这样一来,广大的农民的赋税减轻了,又不用服兵役,于是空前繁荣。

失天下的原因:


瘟疫

1348年,欧洲出现黑死病,人口大幅度减少。在四年之后,中国也爆发大规模瘟疫。这极有可能是欧洲蔓延过来的。当时的朱元璋全家,大部分死于这场瘟疫。

1368年,明朝建立。使得元朝灭亡的,最大的一个推手是瘟疫。

政策方面

蒙元初年的贤臣耶律楚材极大的保护了汉文化和汉人,而元朝后期的丞相伯颜则废除了科举制,使得汉族士人没有了晋升通道。读书没了用处。一下子给了汉族读书人打开了另一扇窗。反正也做不了官。那就跟着反吧。

伯颜为了防范农民起义,还下令对刀具进行管制。做饭的时候,几户人家轮流用一把菜刀。据说,由此催生出了刀削面。但管的越严,激起的反抗也会越大。

元朝皇帝更换频繁,也导致政权不稳定。而贵族或将军掌权之后,也都割据一方。战乱频仍。


文化方面

元朝皇帝大多数也不会说汉语,不愿意学习汉文化,导致统治阶级与底层民众在文化上的割裂。话都说不到一起去,早晚也得乱。

临门一脚

而正是看到了以上种种乱象,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登基了。元顺帝很特别,不仅会说汉语,而且汉文化修养甚至比朱元璋高出许多。还有一个宰相脱脱,凑成了一对锐意改革的君臣。于是,货币改革、治理黄河等政策相继出台。但结果却是催生了元朝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

因为元朝的官僚系统不发达,早期只负责收税的达鲁花赤,很多都是世袭的,也没有监管体系,贪腐现象越来越严重。

货币改革是好事,但下面执行起来变成了印假钞。治理黄河是好事,但下面执行起来给民众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于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元末农民起义的帷幕拉开了。




我觉得是的。因为他们以宽仁治天下,这就导致了有一些叛军他们根本就不收拾,所以就最终失去了天下。

不是,元朝是因为自己没有合理的传承制度,帝王更换频繁,忙于内斗的他们忽略了社会矛盾,因此才导致了天下的丢失。

我觉得是,这是因为他们的君主非常的仁慈,也非常的勤政爱民,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前提等等。

朱元璋:“元以宽仁失天下”,历史上,元朝真的如朱元璋所说那样“宽仁...
答:是的,当时元朝的法律对老百姓非常的宽容,据历史记载忽必烈曾经和大臣们说过,如果他下令杀一个人让大臣们先不要遵照他的话执行,三天之后再来问他怎么处理避免杀错人,而且忽必烈在惩罚犯人挨板子的时候,都会少打三下,说是天地和他赦免犯人的,而且在元朝的律法中是没有死刑犯的,所有罪大恶极的犯...

元朝真是以宽仁失天下的吗?
答:元朝确实宽仁,这还不是现代人说的,而是推翻元朝的朱元璋都承认的。但是,宽仁和失天下,并没有必然联系。忽必烈的政策,造成的宽仁表现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上层统治者,就有把中原变成蒙古人牧场的想法,至于这些未来牧场上的人,也没什么用,不如就杀掉算了。幸亏耶律楚材等精通儒家文化的大臣...

朱元璋说:元以宽仁失天下。是这样吗?
答:传统意义上,元朝这个宽是对官吏宽,其实也不假,元朝由于分封制得传统有大量相当于土皇帝的贵族,先不说蒙古贵族,享受蒙古待遇的汉军世侯就一大堆,一砖头下去都能砸死不少。而且同样是蒙古传统的问题,元朝对基层得控制力度并不强,对于地方的治理依赖于民间自治,你也可以理解为社区自治。虽然看似超前...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
答:朱元璋之所以会说,元朝以宽仁失天下,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元朝的宽仁并非是宽厚仁爱,而是过度放纵,使得朝廷出现了问题,就跟着朱元璋的连刘伯温也曾经批评过元朝时期的朝纲制度。在元朝时期法度相对较为宽重,社会的贫富差距相对过大,所以很多人只图享乐,不图上进,最终导致了国家走向灭亡。正是因为元朝...

朱元璋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地步呢?
答:朱元璋没有说过元朝“以宽仁失天下”,他的原话是“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帝曰:“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明太祖宝训》这里的“宽”,指的是元朝统治者不...

朱元璋说元以宽仁失天下 朱元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你不会真的以为朱元璋说的这句话指的是元朝对待天下特别的宽仁吧,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事实上元朝把整个朝廷分成了三六九等,甚至直接给标上了序号,与此同时对于汉人的所作所为几乎让人不齿。元以宽仁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这是朱元璋的原话,我们把它...

朱元璋说元朝以宽失天下,其最大的意思是什么?
答:这里的宽不是说宽容仁厚的意思,而是指的放纵、懒政的意思,朱元璋在元朝过于放纵,导致朝廷小人得志,荒唐至极,老百姓苦不堪言,最后丢了天下。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了什么程度?
答:朱元璋说:“元以宽仁失天下”是因为元朝的政治环境十分宽松,没有较强的约束贵族的权利,使得贵族手中的权力过大。放纵贵族和官吏使得贵族和官吏不畏惧王权,肆意妄为,从而导致百姓遭殃。百姓受苦自然怨声载道,动摇元朝的统治基础。也导致了频繁的农民起义。十年内出现了三十多次的农民起义。另一方面,“...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答:需要说明的是,朱元璋所指的“宽仁失天下",不是指元朝对平民百姓的宽容而是指对贵族统治阶级的宽容。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对丞相说:如果我盛怒之下让你去杀人,你不要执行,等3天后再说。还有一说:杖责犯人时比规定的总数要少3下,说什么天饶一下,地饶一下,我饶一下。如果说在元初忽必烈时期为了...

朱元璋为何说:“元以宽仁失天下”?那么元朝“宽仁”到什么程度?
答:朱元璋所言的“元朝以宽失天下”是指元朝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方面的管理强度不够,导致最终灭亡,而不是仅仅指元朝对百姓宽仁。朱元璋是在称帝灭元后,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总结元亡教训时说这样一番话的。史书上有两段明太祖总结元亡原因的话:“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