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投稿:水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课堂上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要培养学生的评价技巧。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在教学中,我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做的怎样?”“好在里?”“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这样,既让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互补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体现得更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还是处于主动、主体地位,这不仅是传统教育观与现代教育观的一道分水岭,而且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条分界线。在语文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发挥主体性教育,把学生看作人,而不是看作物,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器,而应看作是知识的主人。
一、创境激情,培养兴趣。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惠多斯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指导质疑,引导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
三、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适合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正在教师们的尝试和探索中逐渐形成。针对这种形势,课前预习则显得尤为重要。是否预习,预习的效果如何,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其次,要具体指导其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总结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并寻找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做适当的课后练习及习题,以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及自学能力。但是,要防止把预习当成负担,应付了事,这样的预习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次是指导学生高效率听课:课堂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所做的是对学生的引导、疏导、辅导,使其更高效地学习。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认真进行预习,而且要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听课,并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启发学生去发现预习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引导其积极思考,寻求问题的解答。同时,引导学生找出预习中所存在的不足,使其逐步学会预习、学会听课。
最后指导学生做阶段总结及复习:根据记忆的特点,知识的掌握是需要定期进行复习的,只有遵循了记忆的规律,知识才能被牢固掌握。另外,知识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只要总结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会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积极合理地做阶段总结及复习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每节课小结,而且要对每一单元及每一章进行总结,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阶段复习。通过做阶段总结及复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更加规律化、系统化。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常采用游戏、角色扮演、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针对学生对威尼斯异国他乡独特的地理风貌十分陌生的情况,笔者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威尼斯的风光录像。通过录像直观地将水上城市的奇特风貌,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威尼斯有了大致的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引导质疑,以疑促思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是发挥其主体性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首先要创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在学生敢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善疑,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点提出来。在教学中对学生敢于质疑作出肯定后,我们可以再通过启发学生分析哪个问题提得好?为什么?来使学生逐渐把握住紧扣主题或重难点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题、文章关键词句、标点符号处等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结果是什么?”等问题,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为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可贵的沉默》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学生围绕这个句子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教室里因为什么而热闹?”“沉默前的热闹是怎样的?”“两次热闹有什么不同?”笔者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哪些自然段在写沉默前的热闹场面?哪些自然段在写沉默后的热闹场面?从而使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在教学《杨桃》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对文中对话部分的标点符号质疑“‘不……像’‘像……五……五角星。’”学生提出了“省略号在这表示什么意思”的疑问,通过本处质疑从而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质疑问难是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疑的活动中。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问迅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一些因为学生读书马虎而造成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弄明白,对一些学生易于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还要善于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做到以学定教。

3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课内外学习要有效地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分析教材,找准课外延伸的点。

我们可以从写作背景入手,让学生在新课的预习时去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比如在小学课文中有不少像《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一类的红色经典文章,在学生预习的环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了解长征的背景,长征中的其他的感人故事,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长征的艰难,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各种课外书籍,语文教材实际上是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材作为出发点,由此延伸开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节选自古代名著中的故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们可以推介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经典故事,如《火烧赤壁》、《三顾茅庐》;在教学《猴王出世》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讲讲《三打白骨精》等章节,这样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地理解,同时也会激起学生阅读我国历史名著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亲自“下水”弄清楚从何处可以收集到这些信息,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归纳、提炼。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思想。_百度...
答: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讲述故事、播放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2. 引导探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答:教师在这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拼音、汉字的角度来进行完善,在课堂充分讲解的同时,课后给学生留下作业,以完成学生对语文基础的硬性记忆。(二)加强教学引导,引导正确方向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的教育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着重提高自身的文学水...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育思想。_百度...
答:2. 营造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当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如歌曲、诗词、故事等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教育中来,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自我把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3. 以学生为主体,高效开展教育活动 教师应...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什么?
答:要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小学语文看来,一般质疑的都是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同时,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1.在预习中质疑 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预习,预习中除要求学生完成一般的作业外,还应提倡学生“不...

怎样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答:”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答: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下:一、树立积极的语文教育观念 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力,学校、教师需要树立积极的语文教学观念。教师要全面、正确认知核心素养的主要特征,把学生作为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对象,联系构建主义理论知识,注重语文课程教育的整体性、合理性,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

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将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答: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92
答:一、运用插图,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少年儿童具有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认识事物具有直观性。因而,小学语文课本内编排了大量的彩图、彩照,便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新课教学中,利用插图导入,创设课文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我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答: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最关键的因素,语文教师应该从小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答: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常采用游戏、角色扮演、实验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