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之术是什么?它是如何在古代流行起来的?

作者&投稿:初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黄老之术就是一种长生不老之术,在古代的时候是秦始皇先来追求的,后来在各大皇帝之间也开始流行起来。

指的是黄老之学。这是黄帝和老子的文化融合起来。就是因为里面有一些深刻的大道理,让人们能够简单易懂。

指的就是,黄老的寿命是非常长的,练就了长生不老之术。因为在古代寿命是非常短的,于是他们就开始追求长生不老药,开始练习邪术

黄老之术是种庄稼的一种方法,因为在国内的时候人们就需要吃饭的,那么庄稼就一定要种好的。

黄老之术一般指黄老之学。

一,什么是黄老之学

黄指的是黄帝,老指的是老子。因为老子继承了黄帝的基本思想,两人都主张不争、清静、无为等,所以后世把他们两人的学问并称为黄老之学。司马迁在《史记》里多次把黄帝和老子以“黄老”并称。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黄老之学是中国道家的主流学派。在魏晋南北朝以后,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庄,老庄之学成为了道家的主流学派。

黄帝

黄帝、伊尹、辛甲、吕尚、鬻子等人的治世思想是黄老之学的重要源头。

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开始兴起,兴盛于西汉时期。主流说法都认为黄老之学形成于齐国的稷下学宫。

当初齐国的田氏政权是取代姜氏而成立的新政权。田氏的祖先公子完与老子都是陈国人,而田氏的齐威王又以黄帝的后裔自居,而姜氏自称为炎帝的后代。古代黄帝战胜炎帝就为当时田氏取代姜氏找到了根据。所以,齐威王很愿意把自己推崇的黄帝和老子学说结合形成黄老之学,以压倒姜氏以及当时社会崇尚的儒家、墨家、农家等学说,以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学宫中最有名望的学者邹衍、田骈、接舆、慎到、环渊等都是道家人物。稷下学宫的黄老之学主要是由这些人从黄帝老子学说进一步发展而来。黄老之学在稷下学宫里占主导地位。齐国推行黄老思想,不久就使齐国得到了强盛。

战国时期著名的黄老学者有申不害、鹖冠子、文子等。黄老学派的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家、法家、墨家等的思想观点。黄老学派的理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修身养性、政治思想、技术发明等,具体包括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不少古籍都以黄帝署名。也有些人认为,不少黄帝的书都是假托黄帝之名而写。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署名黄帝的书有21家,包括《黄帝内经》、《黄帝四经》、《金人铭》等。黄老学派的其它典籍还有《道德经》、《管子》、《淮南子》、《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等。

黄老之学的修身养生思想注重清静、寡欲,崇尚节俭。

黄老之学包容性很强,认为君主治国时不要向下面多干涉,让大臣和人民多发挥主观能动性。黄老之学实行薄赋税、轻徭役、减刑罚的政策,认为减轻人民的负担让人们休养生息,国家就会繁荣起来。这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方法。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唐朝初期李世民治下的“贞观之治”,清朝初期康熙乾隆治下的“康乾之治”,都是采用的黄老治国思想。历史上凡是使用黄老之学治国的,往往都是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二,黄老之学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黄老之学是融合多位上古贤人的思想形成的。黄帝、老子,商朝的著名丞相伊尹,周朝的姜子牙,周朝道家人物辛甲、鬻子等人的治世思想都是黄老之学的重要源头。

春秋末期战乱不已,而对中国人民印象之深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之大的,莫过于吴越之战。吴越之战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后人在形成黄老思想时,就吸收了越王勾践和范蠡复兴越国的一些智慧精华。越国灭亡吴国成为霸主以后,黄老学派的著名典籍《黄老帛书》就形成了。

在春秋的末期,老子写出了《道德经》,正式开创了道家学派。而黄老之学正式形成是在战国中期的齐国稷下学宫之中。

稷下学宫

黄帝自古在中国就具有崇高的地位。在远古时期,有虞氏、夏、殷、周等族都十分崇拜黄帝。《史记》中讲:战国时期“百家言黄帝”,战国时期出现了一股“黄帝思想热”,以至于达到《庄子》中说的“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的地步。后来中国道教形成以后,署名“黄帝”的道教经书不胜枚举。如《广黄帝本行纪》、《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略》等等。中国道教自古以来一直以黄帝为大祖先进行祭拜。

据《汉书》记载,以黄帝署名的书有21家,黄帝思想是春秋战国以前中国主流的哲学思想。在黄帝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所以黄帝思想在当时被称为“诸子之母”,并且“包容诸子,滋润百家”。而老子的《道德经》也被当时的诸子百家共同景仰。黄帝和老子思想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都具有崇高地位。

战国中期,齐威王建立了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府。学宫延揽了各国的文化学者,几乎容纳了所有思想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如孟子、荀子、邹衍、田骈、慎子等,成为了当时各国的文化学术中心。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就是在稷下学宫中进行的。在学宫中,各个思想学派互相辩论的同时也互相吸收、互相融合,从而也创新出了新的理论。如黄老之学、荀子之学、阴阳五行理论等。

黄老之学是由稷下学宫中很多著名学者共同创造形成的。这些学者包括,慎到,田骈、接子等。

这些学者在黄帝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成功组合了道法儒三个最主要流派的基本思想,而其他学派往往只能吸收一家思想。因黄帝、老子在当时地位很高,黄老学派著名学者最多,声势最为浩大,所以压倒了其他各家,成为稷下学宫中的主导思想。齐国国君也使用黄老之学治国,使齐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之一。这也极大提振了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声望。

到了战国晚期,齐愍王穷兵黩武,稷下学宫衰落,稷下黄老学派传人纷纷投奔秦国丞相吕不韦。吕不韦在秦国推行黄老政治,使得秦国的经济和文化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景象。

黄帝和老子

秦始皇执政后不久实行“焚书坑儒”的专制政策,使得包括黄老道家在内的百家思想遭到了沉重打击。但黄老思想在民间仍然流传。

汉朝建立以后,汉初的丞相曹参在稷下黄老学派的发源地齐国学到了黄老之学的治国精髓。汉文帝、汉景帝时期都采用黄老思想治国,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著名盛世。自此,黄老之学发展到了它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



什么是黄老之术啊?
答: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黄老学派的典籍为黄帝书。《汉书·艺文志》里提名为黄帝的书有21家,除《黄帝内经》外,都已亡佚。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

黄老之术是什么?它是如何在古代流行起来的?
答:黄老之术就是一种长生不老之术,在古代的时候是秦始皇先来追求的,后来在各大皇帝之间也开始流行起来。

中国有"黄老"之说 是什么 猜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答: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 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黄老之术”是怎么回事?
答:黄老就是说黄帝和老子。中国古时的政治家深信做人为官要“内修黄老,外示儒术”。所谓黄老之学就是趋利避害之学,学好了这个,可以做到一辈子逢凶化吉。

黄老之术何意?
答:黄老之术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 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

黄老之术是什么?
答:在西方,黄老道家常被称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 Taoism)或“工具性的道家”(instrumental Taoism) 。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发展了黄帝、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

黄老之术指的什么?
答:黄老之术一般指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之渊薮。黄老学派思想尚阳重刚,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东周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

什么是黄老之学?
答: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学派思想尚阳重刚,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发展了黄帝、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

我国古史籍 所说的 好黄老之术 黄老之术是指?求知者详解,越详细越采纳...
答:到东汉时,黄老之术与新产生的谶纬之说相结合,就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道家最初是指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广义地来说,它是古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以道为其核心观念,强调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天道的一个流派。历史上凡是崇尚老庄黄老之学说的人都...

请问黄老学说指的是什么?
答:“黄老学说”指的是道家思想,是道家之学,是战国秦汉之际的道家之学,以《老子》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创造和包含了黄帝的各种思想和学问,这是道家发展和包容性的一次突出表现。道家抬高黄帝,创造黄帝书,是在与儒家争鸣中产生的。儒家孔、孟之徒,言必称尧、舜,这是当时很明显的事实,道家抬出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