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老之术啊?

作者&投稿:军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黄老之术?~

黄老之术产生于战国时代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所以得名。
这一派的代表们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际上是道家和法家思想互相结合,并且采纳了阴阳、儒、墨等学派的观点。

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学派思想尚阳重刚[1],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东周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则是在齐国稷下与魏国[2]时期,这一派的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黄老学派思想发展主要分为两大主题:技术发明和政治思想,以形而上本体的道作为依据,结合形而下的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等,具有极强目的性、操作性。在西方,黄老道家常被称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 Taoism)或“工具性的道家”(instrumental Taoism) 。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发展了黄帝、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上述主张在汉朝初期曾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到东汉时,黄老之术与新产生的谶纬之说相结合,就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黄老之学,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之渊薮。

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黄老学派的典籍为黄帝书。《汉书·艺文志》里提名为黄帝的书有21家,除《黄帝内经》外,都已亡佚。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4篇古佚书,是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黄老之学常用简明的语言与形象的模型来阐述学说基本内容,如宇宙生成论有三式物则有形图模型等;社会主张有九主图模型等;体育有熊经鸟申图等。

黄老之学特点:

黄老之学的特点是黄老学派推崇黄帝,在稷下学宫黄老学派的推动下黄帝传说在战国大行其道,黄帝发明了车、弩、釜、甑和冠冕,作灶穿井,作宫室筑城邑,并作棺椁。此外,黄帝还画洛书河图,铸鼎制镜,合符封禅,别12相与28宿,创原始共和制国体。

黄帝的妃子嫘祖教桑,大臣宁封制陶,共鼓、化狄作舟,杜康造酒,仓颉造字,大桡作甲子,容成制历,隶首作数术,伶伦作乐,牟夷造矢,挥作弓,曹胡作衣,伯余造裳,于则制履,胲作牛车,

黄雍父作舂,风后发明指南车,岐伯作铙鼓、号角,雷公、岐伯论医,俞跗外科,马师皇为龙医(兽医)。

除以上所述,黄帝时代还有市场、货币、图画、伞、蹴鞠(足球)等发明。此外还提出"道生法"的观点;突出刑德观念,主张恩威并施以巩固政权;在以道、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

李学勤教授指出:“在《黄帝书》公布以后,学术界为‘黄老之学’面貌的揭示而振奋。原来文献艳称的‘黄老之学’,其思想富于积极色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黄老之学



黄老之术
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
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
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
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
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由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东汉时,黄老之术与谶纬之说相结合,演变为自
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黄老之术与汉初社会

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相继消灭了专制集权的秦王朝和企图返回到战国诸侯并立时代的项羽势力之后,究竟采取何种思想进行统治以稳妥地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就成为摆在刘邦及其统治集团面前的重大问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秦王朝推行法家路线,大搞严刑酷法,推行思想专制,最终导致二世而亡。从亡秦的废墟中冲杀出来的刘邦集团对这一深刻教训有着切身的感受,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按照法家的政治思想来治国理政。而刘邦集团大多来自社会下层,“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留子孙哉”(《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因而对儒家治国的高深理论也不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刘邦本人尽管没有完全排斥儒学,但儒生的信而好古、脱离现实、高自标置也令其厌恶。这时,惟有主张清静无为、以柔制刚、以静制动、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刑德相辅的黄老之术比较切合刘邦集团的需要,能够为汉初统治者提供最合理、最有效的统治手段和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

黄老之术最初是作为战国诸子中的一个学派而存在的。到了汉初,由于它切合汉初政治的需要

黄老之术与汉初社会http://www.gmw.cn/01gmrb/2002-11/05/12-4FDE241A1A5F48A948256C67008197B7.htm

长见识...

我国古史籍 所说的 好黄老之术 黄老之术是指?求知者详解,越详细越采纳...
答:黄老之学是除老庄学派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黄老之学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约公元前5-3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所以得名。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则是在西汉时期,这一派的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

黄老治术是什么意思 其治要用黄老术
答:黄老之学是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让民众“自化”,从而使天下安宁而治。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黄老之学兼容并包,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主张君主治国"...

汉初的“黄老无为而治”具体指什么
答:黄,就是皇帝,老,就是老子,黄老之术指的是道家的方略,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皇帝则是道家的源头西汉初年,由于暴秦之后,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当时的统治者顺应历史要求,以黄老清静之术治理天下,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于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蔚然大兴,盛极一时。当时以研究黄老之学而著名的...

黄老之学指的是什么?
答:黄老之学,指的是黄石公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是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1、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黄老学派的典籍为黄帝书。2、黄老学派思想尚阳重刚,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

黄老之学是什么意思黄老之学意思是什么
答:1、黄老之学,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之渊薮。黄老学派思想尚阳重刚[1],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东周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

问题:“黄老之术”是怎么回事?
答:黄老就是说黄帝和老子。中国古时的政治家深信做人为官要“内修黄老,外示儒术”。所谓黄老之学就是趋利避害之学,学好了这个,可以做到一辈子逢凶化吉。

什么是黄老之术
答:首先,黄老之术注重道德。它认为道德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在黄老之术的观念中,人们应该遵循淳朴、清静、谦让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并非消极的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要过度干预,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行事。黄老之术认为,过度的干预和...

什么是黄老之学?
答: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东汉时黄老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究竟什么是“黄老之学”?它到底又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概貌?学术界目前或以新道家名之,或以道家统而称之。但对于这个所谓的“黄老学派”有着怎样的一种...

黄老学说指的是什么?
答:黄老之学,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是华夏道学之渊薮。黄老学派思想尚阳重刚,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东周战国时代。特点 黄老之学的特点是黄老学派推崇黄帝,...

历史上(汉代)的黄老之学主要内容是啥?
答:黄老之学是除老庄学派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黄老之学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约公元前5-3世纪)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所以得名。作为一种哲学思想,黄老之术形成于战国时代。但是,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社会思潮,则是在西汉时期,这一派的代表们尊崇黄帝和老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