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投稿:聂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双十一现象~

如今的11月11日早已不是几年前网友用来调侃的“光棍节”。在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为主力军,京东、苏宁易购、当当、亚马逊等为配角的电商们的大力推广下,“光棍节”俨然已成为了全民公认的“消费节”。事实上,早在2009年,淘宝就率先发起了所谓的“1111购物狂欢节”,2009年11月11日淘宝网当天的销售额达到1亿元。次年,淘宝延续上一年的营销方式,在11日当天收获了9.36亿元的销售额。2011年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再次急剧飙升,达到了53亿元,其中天猫33.6亿元,淘宝19.4亿元。直至2012年,“1111购物狂欢节”又一次刷新了其历史记录。据统计至11月12日00:00为止,阿里巴巴集团“双十一”促销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其中天猫132亿元,淘宝59亿元。与去年相比,天猫今年的业绩同比增速为292%,而淘宝为204%。“双十一”当天,支付宝交易笔数超1亿笔,最高峰时处理交易数达20.5万笔/分钟。这些数据让人们在乍一眼看到时惊讶得合不拢嘴,而回过头想想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也的确曾为这些骄傲的业绩作出过小小的贡献。
“双十一”现象是营销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本文并不是要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阿里巴巴的营销手段的高明之处,而是试图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简单分析“双十一”快递爆仓的原因所在。

原理一:激励理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因此,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利用节日做促销其实是一个比较老套的营销手段了。元旦、中秋、国庆、圣诞,只要是个节日,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里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但是,“双十一”促销之所以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节日促销都要成功,就是因为电商们不仅仅采用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
首先,别忘了11月11日最原始的意义是光棍节。而这一意义也被精通心理学的营销者们运用到了促销理念中。“光棍节,我们除了购物还能做什么”、“把谈恋爱的钱用来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趁着还没有另一半的时候尽情虐待自己的钱包吧”。很多单身的男女们并不是受到价格的吸引,而是被这样的带有浓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论给拉到了光棍节的购物大军中。
另外,大多数的人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即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原本电商们就有一大群忠实的消费群体,即使没有所谓的“购物狂欢节”,他们也习惯了网上购物。平日常常要买的商品突然间铺天盖地地打起了折,这使得他们成为了最先受到激励的一批人。在他们状若癫狂的行为的影响下,他们周围很多原先并不了解这个活动,甚至几乎从不进行网上购物的人也不知不觉打开网页,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大捞一笔”。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女性)在这种强有力的激励下会失去理性消费的约束,造成大量的过度消费。“光婚节妻子疯狂消费,导致婚姻危机”,“一女子光混节狂拍一万多元,用光全部积蓄”。节后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些案例似乎有点极端,但也证明了,在全民消费的激励之下,很多人在光棍节当日的消费是超出了自己的预算约束的。

原理二: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则是衡量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们很容易就能推知,不同于大米、食盐这些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装首饰等的需求量往往极易受到价格的影响。当价格变动时,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将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即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而针对这些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采取适度的降价手段将有利于提升销量,增加收益。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衣服、饰品、化妆品、家具等购买决策易受价格影响的商品,也正是“双十一”当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总结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难以理解、琢磨不透,但运用经济学的原理便能很轻松地得到解释。就如这次电商们所创造的网络购物奇迹,深刻地体现了经济学中
的激励理论和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而反过来说,这些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也为电商们此次营销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为了使价值规律具有更大的解释力,马克思把价格偏离价值的现象也归结为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比如具有价值10元的一个物品,它的价格有时是12元(甚至更高),有时是8元(甚至更低),这些,都不过是价值决定价格的一种波动性的体现----尽管人们对此充满疑问,特别是波动过大的时候。
但马克思除了指出价格可以在价值的周围作一定程度的偏离波动外,似乎并没有对此作更深入的解释,即为什么价值规律会体现为这种波动?而有许多人,则因价值规律容许这种波动而干脆抛弃它,想以纯粹的供求关系(供求规律)来说明价格的变化。
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我们到底如何理解并解释价值规律的这种偏离波动现象?
价值规律中的价值意义实际上是“代价耗费”,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抽象劳动的凝结”,它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谓的“成本”,耗费越大,成本就越大。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便变成价格围绕其产品成本的大小上下波动。由此我们可以获得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最合理又最令人感兴趣的解释。
当产品价格大于其成本耗费(包括活劳动实际耗费所构成的成本)时,便产生超额利润,这一超额利润的存在会刺激供给的增大,从而使价格趋向下降。相反,当产品价格低于其成本,产生亏损时,供给减小,使价格上升。
这样简单的阐述即可解释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它实际上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另一种存在形态。因此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及它所包含的价格波动性是与供求关系相一致的,并没有矛盾。价值规律决定着供求关系,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供求关系来解释价值规律。
在这里,价值,即成本,既可以是个别价值即个别成本,也可以是社会价值(市场价值)即社会成本。
西方市场经济学有“均衡”与“非均衡”的概念。均衡也即是价格等于价值的市场状态。非均衡即是价格背离价值的上下波动时的状态,其中,非均衡状态有回归均衡状态的趋势。当然这些都要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状态下才能成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这就是著名的价值规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或是因为供大与求,或是因为他本身的价值下降了。
拓展资料:
价格波动是价格因生产成本和供求关系而上下涨落的现象。商品价格由生产商品的成本和利税构成,价格形成还受供求状况的影响。由于产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是经常变化的,这就决定着价格是经常上下波动,而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价格波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地说,生产成本下降较多,或者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下降;相反,在生产成本有所上升,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上升。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运动,因而价格的上下波动是有一定限度的。在一般情况下,价格上升,会刺激供给增加同时又抑制需求,所以,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继续上升,甚至可能会下跌;相反,价格下降,会刺激需求增加同时又抑制供给,所以,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继续下跌,甚至可能上升。价格的这种上下波动,形成一种机制,自动地调节着社会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生产和消费的均衡。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要求价格符合价值。然而,在每一次具体交换过程中,两者并非都能达到一致。商品价格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符合价值,是以商品的供求平衡为条件的。在竞争规律支配下,商品的供求关系处于经常的变化中。因而,价格与阶值是经常不一致的。供过于求时,价格低于价值,求过于供时,价格又高于价值。价格以价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价格波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马克思说:“不同商品的价格不管最初用什么方式来互相确定或调节,它们的变动总是受价值规律的支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
这就是著名的价值规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
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或是因为供大与求,或是因为他本身的价值下降了
供大于求:由于市场上的这种商品的供给者多于购买者,导致了商品价格的下降,商品价格下降以后,就会有一部分的商品生产者推出生产,这样就会导致商品数量的相应减少,达到供不应求时价格又会上升......

如果你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背老师给的答案就好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
答: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是分析商品——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商品首先是用于交换的物。没有交换,就不是商品;不是物,也不是商品。由于商品用于交换,因此我们说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同时,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那是因为它是对人有用的...

马克思什么是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答: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是指:劳动产品,其可以用来进行交换,并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货币是指:人类在长期的交换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具有物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价值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
答:分析商品——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知道马克思写这些的目的是推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样就好理解了,其中关键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答:从纵向上来看是由价值决定,从横向上来看是由市场因素巨鼎的。从纵向上来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而价值又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从横向上来说,商品的价格则是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的,即是通过需求关系决定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反应的是一种横向...

商品的价值源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答:商品价值的源泉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①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例如,衣服御寒,食品充饥。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关系。②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求阐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几个例子?例子越多越好呵~~~
答:最好能在例子基础上加点分析,谢谢诸位解析: 经济发展要靠良好的经济秩序 —浅论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的建立 上个世纪初,西方商业经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确立了一个牢固的信条,就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童叟无欺这个信条在中国人头脑当中是根深蒂固,因为我们的传统道德是人以理自信。古话说“人无信不立”,可见...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_百度...
答: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篇处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原理分别是什么呀,求高手总结后告诉我_百度...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经济规律的客观...

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怎样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答: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他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0)
答: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名词解释 1、生产力标准:是指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的存在与更替的合理性,要以是否适应于生产力状况和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2、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开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为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