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方法浅谈

作者&投稿:亥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方法浅谈~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找规律》时,遇到一列数,11、13、15、17、19、21、23、()、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前面一个数加2就等于后面一个数。()里填23。讲到这里这个题目做完了,但我并没有让孩子停住思维的脚步,而是进一步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我请学生给这一列数来取名,并引导学生:像这样,一些数排成一列,我们给它取个名,两个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数排,有的说数列。我告诉孩子们数学家统一叫他们数列。和数学家想到一块去了,孩子们非常高兴。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要培养一个人成材,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
(三)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
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语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俄罗斯著名教育家
(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普通高中数学》(试验)的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提出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

应该说 数学素养 一词首次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出现, 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素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时代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需要。要实施这一目标, 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完成这一历史重任, 是我们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认真探讨和切实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数学素养的几种不同阐述
在现代社会,许多以往被视为象牙塔中的理论正在走向公众生活,并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些科学知识,正在成为现代人所必备的基本的科学素养。在这些科学素养中,数学素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它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定理、公式、计算和题海,而是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它让我们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数学;它甚至能让我们体会到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于数学素养,也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下面几种较为典型:
1、湖南湘潭师范学院王子兴先生指出: 数学素养乃是数学科学所固有的内蕴特性, 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 通过后天严格的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的, 融于身心中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数学素养只有通过数学教育的培养才能赋予人们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品质, 是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实践所无法代替或难以达到的 数学素养涵盖创新意识、数学思维、数学意识、用数学的意识、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等五个要素 。
2、东北师范大学孔凡哲教授撰文指出: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关心、会思考的市民的需要而具备的知识, 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能力, 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
3、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学生评价方式--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它认为:数学素养是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 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 从事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
这些观点都非常有见地,并从不同侧面对数学素养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简单的说,所谓
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具有数学素养,不仅仅表现在平常的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处理问题具有数学意识。
二、深刻理解数学《标准》的基本理念,认识提高数学素养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级基础教育阶段。《标准》根据时代要求,对高中数学课程进行了新的设计。所体现的基本理念主要有:(1)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性;(2)
高中数学课程应当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4)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5)与时俱进地认识 双基 ;(6)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7)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
通过对数学素养的认识,我们知道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就是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 应试教育 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 应试教育 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第五章 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启示 一文中数学课程改革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数学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数学课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 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而不是统一模式, 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强调为所有人的数学,而不是少数人的数学;强调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需要的基本数学素养;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用发展的眼光考量数学。
数学素养是学生学习知识以及今后从事研究或工作所应具备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它体现了人格力量,是数学与品质的结晶。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 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培养学生数学品质素养的目标和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数学品质素养的培养较之数学知识的传授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更大的价值。
三、提高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充分重视新教材教学内容改革
新教材内容与传统内容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新课程内容增加了 数学建模 、 探究性课题 、 数学文化 三个板块,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素材。这是对前几年 研究性 学习的继续和发展。
新课程内容增加了算法。算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优良传统,又是当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应当正式地提出算法概念,应让学生熟悉算法的语言,学会设计简单问题的算法框图,掌握算法的一些典型范例,并把算法的思想渗透和贯穿于相关的数学内容之中。
新课程内容增加了数据处理的内容。21世纪每个公民所需要知道的数学知识,以数据处理最为重要。人们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不断受到数据信息 轰炸 的冲击。因此,高中数学基本课程中的概率统计内容的安排,是先统计,后概率,展开的线索是: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解释数据、研究数据特征、做出统计判断。强调统计思想的内核,而不仅仅是把数据处理变成普通的 算术 计算。数据处理和概率的教学,主要通过编制事例,提出课题,进行实际问题的处理。通过案例教学统计,而不从一般的抽象概念出发,以免又烧成夹生饭。
新版教材更贴近生活, 易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另外选材具有典型性, 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我问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体味到高中数学的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避免传统教材的简单枯燥,除了解题还是解题。
2、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就象美术有 美感 ,音乐有 乐感 ,语文、英语有 语感 一样,数学也有 数感 。在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已经非常明确地把 数感 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了。数感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也就是会 数学地 思考。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 7月15日降水的概率是75% 这样的话都不能正确理解的话,那我们的数学就等于失败。张奠宙教授曾经愤然指出: 中国学生几乎失去了应用能力。 他说: 请问, 读了那么多的数学, 不会算利息、投保险、计税额, 难道是应该的么? 市场中风险万千,却没有丝毫概率观念, 岂能说懂得数学? 电视上 去掉一个最高分, 去掉一个最低分 ,数学课上都只字不提, 可否称为失职? 翻翻当前的报纸,沪深股市走势图、房产价值变化示意图, 都已赫然在目,可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却不屑一顾,能说正常吗?
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让人人都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一个公民都具有数感,会 数学地 思考问题。数学素养作为公民素养之一,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而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才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学生数感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和情境,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更加自由,可以多引用与高中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种载体作为教学素材,不断拓展教学的空间,延伸课堂教学的范围。如:在 教育储蓄收益问题 中,不直接提出问题 那种教育储蓄收益更划算 ,而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各种教育储蓄的存入,利率及若干年后的收益。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体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借此来学习社会上常用的各种不同年期的房贷问题等。通过这些现实的例子真实地认识数学就是生活,并会在生活中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3、注重实践,加强数学运用能力的教学

注重实践活动是现今国际数学课程的一个趋势,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更重要。数学实践活动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教师只有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体验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得更灵活。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最薄弱环节, 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 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 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二是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 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 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解决问题, 最后反过来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4、积极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的力量源泉。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路时说: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无数名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授课不能再用老的模式 一言堂 ,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收容器。教师的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而应育人于教书中, 树立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成为数学化的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传统的 一包到底 的教师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如,在讲解不等式时,可设计如下实际应用题:某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二种方案: A方案第一次打折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B方案买几赠多少销售,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学生通过审题分析讨论,可归结为比较与大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这样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数学,喜欢数学,进而产生浓厚兴趣。这个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和创新思维,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凸现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的教育思想,通过精心选取数学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知识体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创设不同教学情境,组织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改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 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重视教材改革,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突出数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增强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良好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主旋律,也是新型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本文通过高中课堂实例,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一、渗透学科知识的文化背景;二、优化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搭建"脚手架",追求严谨深刻的思维等方面进行讨论。
进入21世纪,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和数学发展异常迅速,甚至超出想象,这势必会影响教育,影响基础教育,影响数学教育。20世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一致吗?哪些不一致?这是跨世纪的挑战,也是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的背景。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21世纪,我国确定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强调以课程为载体落实指导思想,进而以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突破,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推广。“以素养立意课程体系”主要是将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基本目标,根据每一个学科的特点,把三维目标通过每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加以落实,把课程总目标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
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数学教育应留给学生什么?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不严格地说,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含外显能力,还包含内在思维品质。数学课标修订组提出了六个核心素养: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它是五大基本能力的延续和深化。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数学核心素养通过“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四个方面表现出来,这四个方面也是描述核心素养水平的四个维度。
每一个数学核心素养有自身的独立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各自在不同的环节发挥不同的作用,但我们更需要强调整体性,六个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不是两两“不交”的独立素养,而是相互“交着”相互“渗透”的,在直观想象中,蕴含着抽象、推理、模型;在抽象概括中,也离不开直观、推理、模型;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更需要直观、推理、模型交互发挥作用……
数学核心素养不是独立于知识、技能、思想、经验之外的“神秘”概念,综合体现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技能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及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体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要突出三件事,一是符合数学规律并结构清晰;二是突出数学本质;三是便于转化,转化为数学核心素养。
1.体现选择性的高中数学课程结构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特长,会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需要有不同水平的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课程标准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课程。
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考试的内容要求。选修I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I课程是高考的内容要求。选修Ⅱ课程分为ABCDE五类。这些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自主招生提供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大学专业的要求选择学习其中的某些课程。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特别包括大学先修课程(CAP)。
2.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数学内容结构
数学有丰富的研究领域、问题和方法,形成了很多特点鲜明、作用不同的数学分支,但数学又是一个有机整体,拥有清晰的结构,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根据高中学习特点和需要,高中数学内容将突出三条贯穿始终的内容主线:函数及应用、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是另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另外,还应将数学文化渗透在高中课程内容中。抓住这些贯穿始终的主线,才能反复感受到抽象、推理(运算)、模型、直观所起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3.体现数学本质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
在整体认识高中数学内容结构和主线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支撑主线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等。以函数主线为例,首先,抓住以下关键问题:整体、全面认识函数概念;深入理解函数性质——整体性质与局部性质;掌握一批基本函数类;把握函数应用;感悟研究函数思想方法;深入理解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等,步步深入,逐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
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主线—主题—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
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3.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著名数学家P. Harmous 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问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
5.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需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情境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
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调“学法指导”,是一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学习,应关注以下问题。
1.视野—见识
学习数学需要有开阔视野,了解数学的历史,了解数学的发展,了解数学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在美国科学委员会写给美国总统的咨询报告中特别强调:“高科技本质上是数学技术”;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英国研究理事会的评估报告认为,数学研究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约占英国所有工作岗位的10%和GDP增加值总额的16%。对优秀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不满足学到数学知识,得到好成绩,还需要好的见识。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2.做题=数学学习?会学—自主
以做题取代数学学习,这是数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做题巩固学习内容,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但仅靠做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学习数学也需要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应用,需要理解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
做题与做数学是有区别的。做数学,首先要选择问题,进而猜想结论,确定条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题,完全不同,条件和结论是确定的,方法也是学习过的,在锻炼数学素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3.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探究是围绕某个具体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它们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建模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主要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让他们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4.会交流
在数学学习为主的阶段,交流很重要。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写一遍,很有道理。大学研究生授课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报告,导师很容易从报告的过程中判断是否真懂,希望中学教师和学生也能借鉴这种方法——交流。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是落实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高考评价。如果高考试题、考试等形式不进行改变,这次改革就很难落实。当然,也应循序渐进。数学课标修订组下专门成立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考试命题研究组”,研究需要改进的命题要素和形式。
因此,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评价的命题,要关注以下要素:(1)命题者要整体把握高中数学课程,围绕内容主线—主题(单元)和关键概念、结论、模型、思想方法、应用展开;(2)突出数学本质;(3)创设合适情境,强调发现、提出和分析、解决问题背景,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4)强调开放性、探究性。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一线数学教师是落实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关键,希望广大教师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直面问题,不断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教育。

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答: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仅仅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

如何贯彻落实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答: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3、 ...

什么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答: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

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哪几方面核心素养
答:直观想象:学生要能够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问题,能够运用图形和图像描述和解决数学问题。数据分析:学生要能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能够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和引导,...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答: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 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 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例如:确定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主题的 教学目标时,关注学生符号意识、数感、量感、运算...

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
答: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

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答: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仅仅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答: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分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学会适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简述数学课程中如何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
答:3、注重实践应用: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注重实践应用。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4、培养自主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

如何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答:一、立足整体,建构知识链条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学生从宏观把握数学内容,才能使数学内部结构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宏观把握数学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同时也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比如“一次函数”这节课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们用待定系数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