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的时间,指挥者,歼敌人数,特点,站果(意义)…

作者&投稿:系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怎么区别这四个战役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辽沈战役
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是大决战中最早开始的战役
性质,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结束后4野有100万军队,那时候解放军一共才3、4百万。对关内各站区国军都是一个相当大的压力。并且战后得到了我国重工业基地----东北。
淮海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比辽沈战役晚2个月,1949年1月10日结束,国民党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性质,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3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展开。
性质,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以上三大战役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战役。三大战役后解放军基本确定胜利,国民党败局已定。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性质,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
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辽沈战役,我军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连同各种特种兵部队和地方保安团队,合计47.2万余人,其中俘敌306200人,毙伤56800人,起义26000人,投诚83000人.

平津战役.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天津国民党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我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淮海战役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我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辽沈战役:
四野: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
国民党:杜聿明、廖耀湘、侯镜如

平津战役:
四野与华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国民党:北平的傅作义、天津的范汉杰

淮海战役:
二野的刘邓和三野的陈毅粟裕
徐州剿总:杜聿明、黄维、邱清泉、李弥、黄伯韬

渡江战役:
二野的刘邓和三野的陈毅粟裕
南京方面的汤恩伯,武汉方面的白崇禧

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10b6970aef7ab51f95ca6bd3.html

  一、 辽沈战役概况: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 解放军参加辽沈战役的部队由东北野战军两个兵团(共12个步兵纵队,注:1个纵队相当于一个军),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及1个坦克团组成,总兵力约65万。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政,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作战处处长苏静。国民党参加辽沈战役的部队由顽固驻守东北的4个兵团组成,共计14个军部、44个师旅,5个炮兵团、1个战车团,总兵力约55万。总司令卫立煌,副总司令范汉杰、廖耀湘、卢浚泉,参谋长顾祝同。辽沈战役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民党军共损失了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1个冀辽热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此外,还有1个骑兵司令部,5个炮兵团、战车团等特种兵部队也被歼灭。

  二、淮海战役概况: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解放军参加淮海战役的部队由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军区地方兵团及炮兵纵队计27个纵队、近70个师旅外加地方部队组成,总兵力约63万。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淮海战役,邓小平为书记。国民党军参加淮海战役由徐州剿总直辖部队、7个机动兵团以及1个绥靖军区组成的31个军计80个师或旅,总兵力约78万的庞大兵力参战,而且有很多都是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妄图在这场规模超大的战役中一举歼灭华东和中原解放军主力。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 ,副参谋长章毓金。淮海战役规模很大,战况惨烈,过程复杂。最终解放军取得战役全胜,而国民党军则是大溃败,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五个兵团部(第2、7、12、13、16兵团)和1个绥靖区的共22军部、56个师旅、连同其他部队共计55万军队被解放军消灭,占其参战兵力的65%以上。其中被解放军俘虏32万人,毙或伤17万人,投诚3.5万人,起义改编2.8万人。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投诚22人,起义8人。以上战果还不包括其溃散逃亡人数。解放军则阵亡2.6万人,伤9.8万人,失踪1.1万人,合计损失13.6万人。敌我损失比为4.06:1。淮海战役使蒋介石在中国南线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已是解放区,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区,国民党只得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南半壁,但随着精锐主力的丧失,也已缺乏足够的兵力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国民党政治上的危机随着军事上的失败进一步加剧,派系间的权利争斗趋于白热化,同时人心惶惶,国内外许多民意机关,甚至统兵作战的高级将领,都认为国军前途无望。四面楚歌的蒋介石,只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宣布下野引退,将总统之职交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自己回到家乡浙江奉化溪口,在幕后遥控指挥。淮海战役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在华东地区国民党军再也无力与解放军主力展开决战。淮海战役的意义就如毛泽东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三、平津战役概况: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参加平津战役的部队由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第二兵团、第三兵团、直属第7纵队的19个军(纵队)计77个师旅及其他地方部队组成,总兵力约84万,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国民党参加平津战役的部队由驻守华北、北京和天津的4个兵团,天津警备司令部共计12个军部50个师旅及多支非正规军组成,总兵力约57万。总司令傅作义,副总司令上官云相 、冯钦哉、吴奇伟、宋肯堂、邓宝珊、刘多荃、李文、郭宗汾,参谋长李世杰。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基本上解放了京津及华北地区,并使北京古都文物完整地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兵团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四、总体战果和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争取起义或投诚、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正规军共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军事力量在这三大战役中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其规模之大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附:国民党军参加三大战役的部队构成及其命运

  (一)辽沈战役

第一兵团(郑洞国兵团,10万余人,辽沈战役中,困守长春,全部起义或投诚):

  • 新编第7军(新编第38师、第253师、第290师)

  • 第60军(第182师、第265师、第286师)---半美械装备

  • 兵团直属:保安骑兵第1、2旅,特务团,辎重团,宪兵第6团第2营,通信第6团第2营,独立重迫击炮第11团第1营等

第六兵团(卢浚泉兵团,13万余人,辽沈战役中,兵团大部在锦州地区被歼灭。第54军从葫芦岛溃逃,船运其残部从海上撤回江淮,后转归李延年兵团指挥):

  • 第93军(第263师、第264师、第266师)----半美械装备

  • 新编第5军(第26师、第284师、第293师)

  • 新编第8军(第88师、第288师、第289师)

  • 第54军(第8师、第36师、第198师)----全美械装备

  • 兵团直属:独立184师、独立79师、暂编第62师、保安第10团、蒙旗指挥部、交通警察第2总队等

第八兵团(周福成兵团,6万余人,辽沈战役中,在沈阳地区被歼灭):

  • 第6军(第195师、第207师)

  • 第53军(第116师、第130师、第270师)----全美械装备

第九兵团(廖耀湘兵团,15万余人,辽沈战役中,在黑山、大虎山地区被歼灭):

  • 新编第1军(第30师、第50师、第287师)----全美械装备

  • 新编第3军(第14师、第54师,第292师)

  • 新编第6军(第22师、第169师,第296师)----全美械装备

  • 第49军(第79师、第105师)

  • 第52军(第2师、第25师)----半美械装备

  • 第71军(第87师、第91师)----全美械装备

  • 兵团直属:新编骑兵第1、 2、3旅,第207师第3旅,暂编第62师第3团,宪荣支队,独立重炮兵第12团,独立炮兵第16团,独立装甲兵团,通讯兵第6团第4营等

东进兵团(大部从华北剿总侯镜如兵团抽调,39军从山东通过海运抽调,组成担任救援锦州的东进兵团,但救援不力,54军后来直接归锦州卢浚泉兵团指挥,39军和54军两军后来从葫芦岛船运撤回江淮归李延年兵团指挥):

  • 第62军(第67师、第151师、第157师)----半美械装备

  • 第39军(第103师、第147师)

  • 第54军(第8师、第36师、第198师)----全美械装备

  • 第92军第21师

  • 独立第95师

  (二)淮海战役

第二兵团(邱清泉兵团,12万余人。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 第5军(第45师、第46师、第200师)---全美械装备

  • 第70军(第32师、第96师、第139师)

  • 第72军(第34师、第122师、第233师)

  • 第74军(第51师、第57师、第58师)---全美械装备

  • 第12军(第112师、第238师)

  • 第116军(第287师、第288师)

  • 兵团直属:独立旅(后改为新44师)、骑兵第1旅等

第七兵团(黄伯韬兵团,10万余人。淮海战役中,第63军在窑湾地区被歼,第25军的148师在宿县被歼,其余在碾庄地区被歼灭):

  • 第25军(第40师、第108师、第148师)

  • 第44军(第150师、第162师)

  • 第63军(第152师、第186师)

  • 第64军(第156师、第159师)---半美械装备

  • 第100军(第19师、第44师、第63师)---全美械装备

第十二兵团(黄维兵团,约12万人,淮海战役中,在双堆集地区被歼灭):

  • 第10军(第18师、第75师、第114师)

  • 第14军(第10师、第83师、第85师)

  • 第18军(第11师、第49师、第118师)---全美械装备

  • 第85军(第23师、第110师,第216师)

  • 第4快速纵队(相当于机械化师)

第十三兵团(李弥兵团,7万余人,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 第8军(第42师、第170师、第237师)---全美械装备

  • 第9军(第3师、第166师、第253师)

  • 第64军(第156师、第159师)---原为黄伯韬兵团的建制,李弥兵团在陈官庄被包围时重建,实际未编成,算是空番号。

  • 第115军(第39师、第180师)

第十六兵团(孙元良兵团,近4万人。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地区被歼灭):

  • 第41军(第122师、第124师)

  • 第47军(第125师、第127师)

第六兵团(重建番号,李延年兵团,6万余人。淮海战役中,在固镇外围向北增援黄维兵团受阻,受损一部):

  • 第39军(第103师、第147师)---从辽沈战役战场撤退

  • 第54军(第8师、第198师、第291师)---全美械装备,从辽沈战役战场撤退的残部

  • 第96军(第141师、第282师)

  • 第99军(第92师、第99师、第268师)

第八兵团(刘汝明兵团,重建番号,原为第四绥靖军区,5万余人,淮海战役中,奉命向北增援黄维兵团但消极避战基本没参与战斗):

  • 第55军(第29师、第74师、第181师)

  • 第68军(第81师、第119师、第143师)

第三绥靖军区(即冯治安兵团,4万余人,淮海战役中,在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的策动下,绝大部分起义倒戈):

  • 第59军(第38师、第180师)

  • 第77军(第37师、第132师)

徐州剿总指挥部直辖部队(13万余人,淮海战役中,第107军在大王集地区被全歼):

  • 第20军(第133师、第134师)---半美械装备

  • 第28军(第52师、第80师)---半美械装备

 (注:第20、28军属华中剿总第十四兵团,即宋希濂兵团,淮海战役后期被调派增援,但未能赶上参加战斗)

  • 第107军(第260师、暂编第25师)

  • 第4军(第59、90师;驻守淮阴至扬州一线,没参加战役)

  • 第21军(第145、146师;驻守淮阴至扬州一线,没参加战役)

  • 第51军(第41、113师;驻守淮阴至扬州一线,没参加战役)

  • 第106军(第281、282师;驻守淮阴至扬州一线,没参加战役)

  • 第66军(第13、185师;驻守盱胎,没参加战役)

  (三)平津战役

第十一兵团(孙兰峰兵团,5万余人,平津战役期间,在张家口地区被全歼):

  • 第105军(第210师、第251师、第259师)

  • 独立318师、整编骑兵第5旅、整编骑兵第11旅、整编骑兵第12旅

第四兵团(李文兵团,近8万人,平津战役期间,第16军被歼一部,第94军的43、305师在天津被歼灭,兵团其余在北京接受和平改编):

  • 第16军(第22师、第94师、第109师)

  • 第94军(第5师、第43师、第121师、第305师)--全美械装备

第九兵团(临时重建番号,石觉兵团,15万余人。平津战役期间,第35军、第104军在调派救援张家口时分别于新保安、怀来地区被歼灭大部,兵团其余在北京接受和平改编):

  • 第13军(第4师、第89师、第155师、第297师、第299师)--全美械装备

  • 第31军(仅军部和第205师在北平参加平津战役)

  • 第35军(第101师、第262师、第267师)

  • 第101军(第271师、第272师、第273师)

  • 第104军(第250师、第258师、第269师)

  • 新编骑兵第4师

第十七兵团(侯镜如兵团,8万余人,平津战役天津解放后,兵团部、第87军全部以及92军的318师等五万余人乘船南逃,其余接受和平改编):

  • 第87军(第220师、第221师、第222师)

  • 第92军(第21师、第56师、第142师、第318师)--半美械装备

  • 交通警备5师、独立95师

天津警备司令部(陈长捷兵团,近13万人,平津战役期间,在天津被歼灭):

  • 第62军(第67师、第151师、第157师、第317师)--半美械装备

  • 第86军(第26师、第284师、第293师)

  • 独立第184师、独立第326师、独立第333师



中国共产党三大战役都是什么?
答:三大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1、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2、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分别在哪一年?
答: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7 2 其他回答 辽沈: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淮海: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平津:1948年11月29日—...

中国三大战役的时间和地点??
答:时间: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地点:东北全境 二、淮海战役 战争过程战役时间: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地点: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三、平津战役 时间:1948 年11月29日发起。地点: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北...

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的时间,指挥者,歼敌人数,特点...
答: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兵团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 四、总体战果和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争取起义或投诚、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正规军共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

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
答: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
答:1.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2.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3.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 月31日 准确的来说,是辽沈战役之后,开始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过程中,又打响了平津战役.因此,上面这样的排序还算合理,但有些不科学.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是什么?
答: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拉开战幕;2个月后的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持续142天的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三大战役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大决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郭芳说,“震撼世界的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光辉...

内战三大战役的前后顺序?!
答:三大战役依次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8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10月1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

解放战争中有哪些著名战役
答:1、淮海战役 战役时间: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实现了把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多地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构想,基本歼灭了南线敌军精锐部队,解放了华东、中原的广大地区,使敌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南京、上海都处于我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2、辽沈战役 战役时间:...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示意图。
答: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 共产党主要指挥官: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国民党主要指挥官:卫立煌、杜聿明、范汉杰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共产党主要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 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刘峙、黄百韬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