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的双方兵力,双方战术等

作者&投稿:秋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辽沈战役,我军以6.9万人的伤亡代价,共歼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3个师,连同各种特种兵部队和地方保安团队,合计47.2万余人,其中俘敌306200人,毙伤56800人,起义26000人,投诚83000人.

平津战役.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3人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当东头的天津守敌拒绝接受和平改编后,1月14日,解放军以强大兵力发起对天津的总攻,东北野战军集中5个纵队22个师34万人在刘亚楼指挥下,经过29个小时激战,攻克了这座坚固设防和重兵守备的大城市,天津国民党守军10个师13万人全部被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我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淮海战役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我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辽沈战役:
四野: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
国民党:杜聿明、廖耀湘、侯镜如

平津战役:
四野与华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国民党:北平的傅作义、天津的范汉杰

淮海战役:
二野的刘邓和三野的陈毅粟裕
徐州剿总:杜聿明、黄维、邱清泉、李弥、黄伯韬

渡江战役:
二野的刘邓和三野的陈毅粟裕
南京方面的汤恩伯,武汉方面的白崇禧

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10b6970aef7ab51f95ca6bd3.html

  辽沈战役:
  中国国民党军
  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国民党二级上将)
  所属部队:
  第一兵团(驻长春)司令:郑洞国,辖新编第7军和第60军。
  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该军辖新编第38师、253师和290师
  第60军,军长曾泽生——该军辖182师、265师和286师
  第八兵团(驻沈阳):司令周福成,辖第53军和第6军。
  第53军,军长周福成 ——该军辖116师、130师和270师
  第6军,军长罗又伦,后由赵家骧接任——该军辖第207师、195师(后该师改隶第49军)
  第九兵团(驻沈阳):司令廖耀湘,辖新编第1军、新编第3军、新编第6军、第49军、第71军和第52军以及骑兵司令部。
  新编第1军,军长潘裕昆——该军辖新编第30师、50师和287师 新编第3军,军长龙天武——该军辖第14师、54师和292师
  新编第6军,军长李涛——该军辖新编第22师、169师和296师(后改隶第52军)
  第49军,军长郑庭笈——该军辖第79师和105师
  第71军,军长向凤武——该军辖第87师和91师
  第52军,军长刘玉章——该军辖第2师和25师
  骑兵司令部,司令徐梁——辖骑兵第1、2、3旅
  锦州指挥所(驻锦州):司令范汉杰,辖 第六兵团、新编第5军和新编第8军,第54军一度归其指挥。
  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 辖第93军和第184师。
  第93军,军长盛家兴——该军辖第263师、264师和266师
  新编第5军,军长刘云瀚——该军辖第26师、293师和284师
  新编第8军,军长沈向奎——该军辖第288师、289师和88师 第54军,军长阙汉鶱——该军辖第8师、36师和198师

  东北人民解放军 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在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
  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司令部
  司令员 林彪(代号101)、政治委员 罗荣桓(代号102)、参谋长 刘亚楼(代号103)、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谭政、政治部副主任 陶铸 、作战处处长 苏静
  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 司令肖劲光 副司令员 陈伯钧
  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 司令 程子华 政委 黄克诚
  各纵队(相当于军) 第1纵队(后改38军)司令 李天佑 政委 梁必业 、第2纵队(39军)司令 刘震 政委 吴法宪 、参谋长 吴信泉 、第3纵队(40军)司令 韩先楚 政委 罗舜初、第4纵队(41军)司令 吴克华、 政委 莫文骅 、第5纵队(42军)司令 万毅 副司令 吴瑞林 政委 刘兴元 、第6纵队(43军)司令 黄永胜 、 副司令员杨国夫 、李作鹏 ,政委赖传珠 ,第7纵队(44军)司令 邓华 、政委吴富善 、第8纵队(45军)司令 段苏权、政委邱会作、第9纵队(46军)司令 詹才芳 、政委李中权 、第10纵队(47军)司令 梁兴初 、政委 周赤萍 、第11纵队(48军)司令 贺晋年 、 政委 陈仁麒 、第12纵队(49军)司令 钟伟 、政委袁升平 中将、炮兵纵队司令 朱瑞(第一任,义县战斗中触雷牺牲) 苏进 (第二任) 以上各纵队均有3个师,另外还有17个独立师


  淮海战役
  国民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徐州剿总: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 副参谋长:章毓金 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 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 参谋长:舒适存 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
  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
  下辖:第五军(熊笑三):第45师(郭吉谦、崔贤文)、第46师(黄宗颜、陈辅汗、郭方萍)、第200师(周朗)
  第七十军(高吉人、邓军林):第32师(龚时英)、第96师(邓军林、刘志道)、第139师(唐化南)
  第七十二军(余锦源):第34师(陈渔浦)、第122师(熊顺义)、 第233师(李芝、徐华)
  第七十四军(邱维达):第51师(王梦庚)、第57师(冯寄异)、 第58师(王奎昌)
  第十二军(舒荣):第112师(余一凡)、第238师(徐有成)、第一百一十六军(谭心)、第287师(李芝)、第288师(陈元良)
  独立旅(新44师)(王屏南、耿文哲)
  骑兵旅(陈陶、张荣甲)
  备注:一、黄宗颜原为暂编14师师长,拨归邱清泉指挥,邱将其与第46师合并,取消暂编师番号,将黄调为第五军副军长。
  二、第七十军第96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编为快速纵队,师长邓军林兼任纵队司令,周志道为副司令。
  三、第181师米文和部是刘汝明系统曹福林第五十五军建制,临时归邱清泉指挥,在马牧集牛王崮附近被歼。
  四、济南战役开始时,第七十四军奉命空运济南增援,9月19日济南机场被解放军炮火控制,仅运去第57师7个连,运去部分在济南战役中被歼灭。
  五、第122师原为第十六兵团第四十一军建制,第十六兵团单独突围被歼灭后,收容残部编成第122师。
  六、第十二军第238师驻灵璧地区整训时被解放军歼灭。
  七、第一百一十六军是在包围圈内编成,实际上是一个空番号,余锦源计划以第七十二、第一百一十六军编成一个新兵团,第一百一十六军人员均由第七十二军抽调,未编好即被歼灭。
  第六兵团(增援黄维的部队)司令:李延年
  下辖:第三十九军(王伯勋):第103师(曾元三)、第147师(张家宝)
  第五十四军(阙汉骞):第8师(周文韬、施有仁)、第198师(张纯)、第291师(廖定藩)
  第九十六军(于兆龙):第141师(甫绍武)、第282师(肖续武、张毓金)
  第九十九军(胡长青):第92师(艾瑗)、第99师(杨达)、第268师(李慎言)
  备注:一、李延年原为第九绥靖区司令,因战略需要放弃海州西撤,将所辖第四十四军拨归第七兵团,李率司令部人员撤至蚌埠,加上由海上撤回人员改编为第六兵团司令部,指挥第三十九、第五十四、第九十六、第九十九军四个军。
  二、第三十九军原属第十三兵团建制,驻河北昌黎,战役前未赶到徐州,后调蚌埠归第六兵团指挥。该军序列中原有第91师,不在淮海战场,未列入此表。
  三、第九十六军原在蚌埠驻扎,曾一度受刘汝明第四绥靖区指挥。 四、第九十六军第41师有写为212师、第282师有写为281师,是否番号更改或另有原因待查。
  五、第九十六军原属第十六兵团,1948年10月底调蚌埠守备,后第十六兵团北上,该军留滞蚌埠,归第六兵团指挥。
  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
  下辖:第二十五军(陈士章):第40师(曾正我)、第108师(李世镜)、第148师(刘清衵)
  第四十四军(王泽浚):第150师(赵壁光、第162师(李秾) 第六十三军(林湛、陈章):第152师(雷秀民)、第186师(张泽琛)
  第六十四军(刘镇湘):第156师(刘镇湘)、第159师(刘绍武、钟世谦)
  第一百军(周志道):第19师(赵尧)、第44师(刘鹤声)、第63师(盛超)
  备注:一、第二十五军第148师在宿县被歼。
  二、第一百军第19师在济南战役中被歼。
  三、第四十四军第162师486团在扬州未归建。
  第八兵团 司令:刘汝明 参谋长:朱秀德、杨然
  下辖:第五十五军(曹福林):第29师(荣光兴)、第74师(李益智)、第181师(米文和、刘兴远
  第六十八军(刘汝珍):第81师(葛开祥)、第119师(刘广信、张勋亭、刘铁钧)、第143师(崔贡琛、阎尚元、王保谦、李金玉) 备注:、该兵团前身是第四绥靖区。
  第十二兵团 司令:黄维 副司令:胡涟、吴绍周
  下辖:第十军(覃道善):第18师(尹俊)、第75师(王靖之)、第114师(夏建勋)
  第十四军(熊绶春):第10师(潘琦)、第83师(张用斌) 第85师
  第十八军(杨伯涛):第11师(王元直)、第49师(何竹本)、 第118师(尹钟岳)
  第八十五军(吴绍周):第23师(黄子华)、第110师(廖运周),第216师(谷允怀)
  备注:一、第十二兵团归国防部指挥,未明令归徐州剿总指挥。 二、第118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编成快速纵队,师长兼任快速纵队司令。
  三、1946年整编时,整编11师把原11师33团拨给118旅,后来重新调整故118师有33团番号,而11师有352团番号。
  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
  下辖:第八军(李弥、周开成):第42师(石建中、伍子敬)、第170师(杨绪钊)、第237师(孙进贤)
  第九军(黄淑):第3师(周藩)、第166师(肖超吾)、第253师(王青云)
  第六十四军(李荩宣,原第九军副军长):第156师(吴家钰)、
  第159师(黄志圣)
  第一百一十五军(司元恺) :第39师(韩肇琏)、第180师(陈芳芝)
  备注:一、李兵团原辖第八、第九、第三十九三个军,淮海战役前第三十九军在葫芦岛,后调蚌埠归第六兵团。战役后期又将第六十四、第一百一十五军编入序列,这两个军都是仓促成立的,其中第六十四军是空番号,没有什么战斗力。
  二、第六十四军原系第七兵团建制,在碾庄被歼。表中所列是在包围圈中成立的,兵员仅有王洪九部改编的独立旅和收容的散兵约4000人,所谓师长均未到职。
  三、第39师司元恺部原由安阳空运徐州增援,后扩编成第一百一十五军,第180师原系第三绥靖区第五十九军建制,该军在贾汪起义,未参加官兵收容约3000人编成第180师。
  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 副司令:曾苏元
  下辖:第四十一军(胡临聪):第122师(张宣武)、第124师(严翊)
  第四十七军(汪匣锋):第125师(陈玲)、第127师(李家英、张广汉)
  备注:第125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组成快速纵队,由该师师长兼任纵队司令,副司令为战车二团团长吴文芝。
  第三绥靖区 司令:冯治安 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
  下辖第38师(杨干三)、第180师(崔振伦)
  第七十七军(王长海):第37师(李宝善)、第132师(过家芳) 徐州剿总直辖:
  第二十军(杨干才):第133师(景嘉模)、第134师(李介立) 第一百零七军(孙良诚:第260师(王清瀚)、暂编25师(孙玉田)

  共产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华东野战军
  山东兵团下辖第4、第6、第8、第9、第13纵队及特纵炮兵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4纵队
  第5纵队
  第6纵队
  第7纵队
  第8纵队
  第9纵队
  第10纵队
  第11纵队
  第13纵队
  第14纵队
  两广纵队

  中原野战军
  第1纵队
  第2纵队
  第3纵队
  第4纵队
  第5纵队
  第6纵队
  第7纵队


  平津战役
  国民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华北剿总
  第4兵团 司令:李文
  下辖第13军、第31军、第101军、第94军
  第9兵团
  下辖第16军、第35军、第92军、第104军(含第258师等3个师)

  天津警备司令部
  下辖第62、第86军
  国民党军第17 兵团部及第87军

  共产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东北野战军(除独立师外所有部队,编成同辽沈战役)
  华北野战军(聂荣臻)
  直属第7纵队
  华北第二兵团 辖第 3、第4、第8纵队
  华北第三兵团 辖第1、第2、第6纵队

  渡江战役:
  国民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海军:海防第2舰队和江防舰队
  陆军:
  汤恩伯集团: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汤恩伯为总司令
  下辖:
  第8兵团:第55、第68、第96军
  第7“绥靖”区:第20、第66、第88军
  第17兵团所属第106军
  第6兵团及首都卫戍总司令部辖第28、第45、第99军
  第1“绥靖”区:第4、第21、第51、第123军、第34军
  白崇禧集团:
  华中“剿匪”总司令部,白崇禧为总司令
  下辖:
  第3兵团
  第19兵团
  共产党参战部队战斗序列:
  第二野战军
  第三野战军
  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详细: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详细: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详细:平津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wmj007整理---------------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进一步出现了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的变化。首先,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变化。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增加到了280万人,第一线总兵力则超过了敌人。经过新式整兵运动,全军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是大大加强了。此时,国民党军队的全面防御和分区防御都已经破产,为了避免各个被歼,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少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因此,从军事上来说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其次,国民党在政治上已经空前孤立,不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日益看清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内战、独裁卖国的反革命本质,而且国民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陷于分崩离析的困境之中,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却是蒸蒸日上。当时各主要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面积达到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有1.6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5.3%。而且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制定了关于第三年的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起攻势,进行几次大的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战略作战,需要贯彻分批歼敌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把第一个歼击目标选择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于10月15日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敌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截断了北宁线,封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上通道。长春守敌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第二阶段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进行了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全歼了妄图重占锦州,夺路南逃的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第三阶段从10月29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了沈阳和营口,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碾庄地区,围歼敌人黄伯韬兵团,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敌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000人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从11月23日至12月15日,是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由豫南赶来增援而孤军突击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的配合下,全歼敌第十二兵团于双堆集地区,生俘兵团司令黄维。在此期间,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孙元良兵团被歼灭。第三阶段从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生俘副总司令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平津战役第一阶段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确定的对平、津、张实行围而不打或割而不围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津、张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任务,使敌人失去南逃或西窜的可能,造成了解放军从容歼敌的态势。第二阶段从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灭新保安之敌两个师,接着歼灭由张家口突围之敌七个师,并于1月14日总攻天津,全歼守敌13万人,生俘敌警备司令陈长捷。第三阶段从1月16日至31日,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有力地促进下,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军达52万人,华北基本上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这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这么大的题,还这么多要求,居然不给悬赏分.懒的答.

中国共产党三大战役都是什么?
答:三大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1、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2、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

中国三大战役的时间和地点??
答:时间: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地点:东北全境 二、淮海战役 战争过程战役时间: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地点: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三、平津战役 时间:1948 年11月29日发起。地点: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北...

解放战争中四大战役分别是什么?
答:是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分别在哪一年?
答: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间进行的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发起,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7 2 其他回答 辽沈: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淮海: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平津:1948年11月29日—...

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
答:三大战役依次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8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蒋介石急忙调集华北、山东的一部分兵力组成东进兵团,并以沈阳主要兵力组成西进兵团,两路增援锦州。10月16日完成对廖兵团的分割包围,经过两日一夜激战,全歼该敌...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
答:1.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 2.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 3.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 月31日 准确的来说,是辽沈战役之后,开始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过程中,又打响了平津战役。因此,上面这样的排序还算合理,但有些不科学。

...的三大战役依次是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是否正确?
答:平津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最后战役。在这次战役之后,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外,全部获得解放。因此,按照发起的时间顺序,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依次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故表述错误。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着三场大战役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三、平津战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间进行的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

三大战役的时间顺序
答:三大战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辽沈战役第一、淮海战役第二、平津战役第三。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平津战役从1948年12月5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示意图。
答: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 共产党主要指挥官:林彪、罗荣桓、刘亚楼 国民党主要指挥官:卫立煌、杜聿明、范汉杰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 共产党主要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 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刘峙、黄百韬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