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问题

作者&投稿:钮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政治经济学原理》对商品的价值问题的阐述是怎样的?~

关于商品的价值问题,作者区分了使用价值、价值、价格等概念,认为使用价值就是商品满足欲望或适合目的的能力,一物的交换价值不能超过其使用价值,把价值规定为相对价值,否定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把价格定义为表示一物与货币的相对价值,当货币的一般购买力不变时,价格就表现为该商品的一般购买力,它的交换价值,并承认价格会普遍升降,但否认价值(实际上是相对价值)会普遍升降。
穆勒在用生产成本解释商品价值时接受了李嘉图关于价值主要取决于耗费劳动,其次取决于工资、利润的见解,而在分析工资、利润等影响价值的具体机制时,否认了绝对价值的存在,仅把价值看成是商品之间交换的比例,从而工资、利润等普遍变化不影响价值。我们可以看出,穆勒的价值论是生产费用论和供求论的调和折衷。
穆勒认为,在国际贸易中生产费用决定商品价值的法则不适用,商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及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这是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的重要补充。
《原理》认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即增长,主要表现为社会支配自然能力的增加,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和自由支配权的增加,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能力的增加;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口增长、资本增加和技术进步。社会进步能增加地主财富,劳动者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而利润有所下降;在作者看来,利润下降,会使经济增长停滞,这是一种财富分配公平、人口增长得到控制、劳动减轻、休闲时间增加、个人自由发展的“理想社会”。穆勒主张,人们的事务,应由切身利益攸关的人自由去经营,不受规律限制,不受政府人员干预。他由此认为,经济增长的一般办法和基本原理是自由放任,把经济自由主义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信条;他赞成政府对社会事业的干涉限在最狭小的范围之内,只能干涉一些与公众便利最有关的事项。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分析如下!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由于受价值规律支配和其它因素影响,从某一次具体交换看,商品价格和它的价值往往是相脱离的;但从较长时间和整个社会的趋势上看,商品价格仍然符合其价值。
因此,价格和价值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关系可概括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还必须明确,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在不同社会形态里情况是不一样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价格更多地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外,还要受国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进行宏观调控的约束。

“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这个说法是错的。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以下概念(商品、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
商品具有2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又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使用价值是有具体劳动形成的,价值是抽象劳动形成的,而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一般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价值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就是调节生产和供给,价值不能决定生产和供给,也不能决定价格,价值(规律)调节生产供给主要是通过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所形成的价格机制来调节的。也就是说,供求机制才是决定价格的主因,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超过商品的价值,达到一定超额时,价值规律就起调节的作用,增加生产供给;当某个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低于商品的价值,此时价值规律又会促使生产供给的减少。价格的上下波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值只是调节市场生产供给,而不是调节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由人们的生活消费及收入水平、生产消费等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价格并不受价值的影响,也不是由价值来决定的,决定和影响价格的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这句话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正确,因为价值决定价格,所以价格的高低是受价值影响的
而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下降,相反供小于求时,价格就上升。所以虽供求变动。
这是价值规律

商品价格与价值、供求关系、纸币、劳动生产率有着密切的联系。(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地说与商品自身价值大小成正比。(2)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是,价格低于价值。

价值的政治经济学概念
答:价值在政治经济学里给的定义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应从三方面来理解:①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否则,同种商品就不会有同一的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

关于大一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的计算问题,有人能帮忙解答吗?最好有详细...
答:剩余价值=20*6-60-20=40 剩余价值率=40/20*100%=200 超额剩余价值=20*12-120-20-40=60 说的直白一点,剩余价值等于总的收入减去总的投资,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除以工人的工资(课本上叫可变资本),超额剩余价值意思是超过社会平均剩余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所以就是生产率提高后的剩余价值减去原来的...

学政治经济学的困惑:2,什么是价值(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例如,脑力活动,体力消耗。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商品的内在矛盾时,为什么说“同一个人不能同时拥 ...
答: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中的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 的价值。因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价值 反映了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生 产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无论存在于什么社会经济形态的 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啊,举个具体事物的例子,例如电脑的价...
答:价值在政治经济学种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电脑的价值就是就是生产它所付出的劳动,这属于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是它能上网,看电影等等。。交换价值就是能换得多少价值。

请教高中政治经济学问题
答:价值是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凝结,自然物品如空气有使用价值,但因没有人类劳动凝结其中而无价值;另外,人的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其产品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化劳动,有人类一般劳动凝结即有价值,能够满足人类需要也就有使用价值了。

关于政治经济学中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答:可变资本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价值所“预付”的资本,它的价值必然是等于劳动力价值的。也意味着,工人通过必要劳动最终补偿了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两者所代表的概念是不同的,但在价值上,可变资本与劳动力价值是相等的——因此剩余价值率公式可以有两种方式体现。可变资本不包括剩余价值,资本是预付的...

《政治经济学》 在商品价值中,新创作的价值是() A c B v C m Dv+m...
答:明显是D。新创造的价值是m+v。劳动者劳动所创造的总价值是C+v+m,C是消耗的资本所转移的价值。V和M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本来是一体的。不过因为劳动者只能获得补偿自身劳动消耗的那部分价值,即V,而M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所以我们才把V和M区别开。希望能帮到你~~...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怎样理解剩余价值?
答:马克思还阐述了增加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延长工作日。在一个工作日中,有一部分时间是工人用来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这部分劳动时间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一时间内耗费的劳动是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时间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这部分时间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一时间内耗费的劳动是剩余劳动。资本家总是力...

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价值和劳动二重性的问题
答:时下有关自然价值问题的讨论,有的论者赞成马克思的观点,认为自然(环境)资源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有价格;自然被占有者赋予了价格,它才取得了商品形式,而不是相反。自然价格的内在依据即在于它天然地具备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的属性和功能,具有效用或使用价值,自然资源因此而转化为经济资源;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则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