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智信仁勇严篇之总结

作者&投稿:寇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注:从2018年8月9日开始,每日6点起床,看书写字一个半小时,日日不断。立此言,不断提醒自己。今日2018年8月11日。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个人感悟,从管理者的角度看,确实离不开这五个字。其中又以“智”最为主要。难怪孙子会把智排在第一位。

一个“智”字,贯穿所有的管理动作。现代管理也好,古代的兵法管理也好,个人认为,都离不开智。

按宁向东先生的说法:“管理学是一个分析、权衡和决策的学问。”这三大要素都离不开“智”,正如王皙所说:“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会分析就是会谋虑,会谋虑就能不惑;而懂权衡就是通权变;最后都是下决断。

那三个管理要素,我觉得最难的还是权衡思维。学问全在此处啊!为什么?贾林说得好,他说:“专任智则贼,遍施仁则儒,固守信则愚,恃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为将者所有的要素,你都不能太过。太过就会适得其反,那怎么才不会太过呢?就是靠权衡权变思维了。

权衡权变思维,我觉得宁向东先生就解释说明得很恰当:中国有很多俗语,其实里面都充满了这种权变的智慧。比如“看人下菜碟”,再比如“顺毛驴不能用犟方法”,都是对权变思维的形象描述。以前,我听一位搞拆迁的人给我讲他们的套路,就是典型的权变操作。对于先同意拆迁的人,他们给一个价格,起到示范作用;然后在启动之后,对于绝大多数的拆迁户,他们又给一个价格,重在降低拆迁成本;而对那些钉子户,他们在进行各个击破的时候,条件是极其灵活变通的。这个例子虽然在商业伦理上不是很好,但是便于你理解“权变”这个概念。

我特别能理解“管理是一门艺术”这句话。因为管理工作需要权衡事态。因此才会有管理上的高手和菜鸟之分!

扒开《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的画皮(七)
答:7、华杉原文:人才:智信仁勇严和廉明。《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智、信、仁、勇、严”,是企业领导可以对企业人才提出的非常好的标准。对这个体会我倒想讲对另外一个人的体会,就是曾国藩,他要带兵去打太平天国,但他一个书生从来没有打过仗,没有打过仗肯定没有智。信和仁也许有吧,勇也谈不上...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智信仁勇严篇之总结
答: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个人感悟,从管理者的角度看,确实离不开这五个字。其中又以“智”最为主要。难怪孙子会把智排在第一位。一个“智”字,贯穿所有的管理动作。现代管理也好,古代的兵法管理也好,个人认为,都离不开智。按宁向东先生的说法:“管理学是一个分析、权衡和决策的学问。...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智信仁勇严之勇,严篇
答:1. 随波逐流 2.多变 3.阿谀奉承。不敢说真话,只能拍马屁保全自己。以上是我对勇的感悟。不都对。“严”,杜牧注解说:“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华杉先生说:这就是为什么古来名将一出兵,就老是找碴儿杀人立威,最好是杀皇上的亲信,杀那些自以为“有靠山”的人。我所理解的为将者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