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民歌傈僳族民歌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仰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黎族民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黎族民歌在黎族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黎族民歌是黎族人民世代传唱的歌曲。它不需要任何目的或音乐背景。这只是一首民谣,是那些感受现场,自由感受情绪的人唱的。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深受人们喜爱的傈僳族民歌。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流域,后逐渐迁移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四川省的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和楚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县。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傈僳族人非常喜欢唱歌。没有盐他们不能吃东西。“说不要唱这首歌。民歌朴实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的模仿动物,有的表现生产生活。傈僳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以歌曲为代言人,用歌曲回答问题,形成了热爱民歌的传统。每年在泸水、碧江、云龙举办的汤泉演唱会,是歌手们充分发挥才华的地方,他们的歌可以听上好几天。傈僳族年轻人喜欢唱传统的和即兴的情歌,都是剪辑的时候唱的。有长情歌,也有短情歌。


傈僳族民歌种类繁多,老少皆宜。一般人出门,上山,散步,感受现场,随便唱唱。这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民歌,白天的田野、田野、山野、公路上随时都能听到,但曲调大多相同,只是快慢不同。这个速度表现在单词和句子之间,或者句子之间。用不同的速度来表达内心的快乐、喜悦或沮丧、悲伤。


傈僳族民歌有木瓜、石狮、树叶等。是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傈僳族社区的最流行、最重要的傈僳族民歌之一。木瓜过去泛指傈僳族语言中的所有歌曲和曲调,后来成为古代叙事曲的专称。其他属于木刮类的歌曲和曲调,通常都是从内容开始,如《阿奇木瓜》及其《本木瓜》。木刮主要用在内容严肃、气氛庄重的传统叙事诗中,在民族节日、集会等场合也常被传唱。、《木瓜》、《创世纪》、《生产调》等代表表演,古朴、深沉、苍凉、古老。


傈僳族崇尚歌唱交流。在傈僳族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族民歌《石头》、《飘叶》、《木瓜》享有“峡谷之声”的美誉。2006年5月20日,傈僳族民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怒江文化局社会艺术处处长云东说,近两年来,怒江一直致力于整理和保护傈僳族民歌。2008年,省、州两级投入40多万元对傈僳族民歌进行整理和保护,出版了650首傈僳族民歌。傈僳族民歌保护初见成效。


据了解,自2007年组织开展傈僳族民歌专项保护工作以来,怒江州成立了专项项目组,在州县文化馆设立专门岗位,指派专人收集整理傈僳族民歌。工作人员采访了泉州60多位傈僳族老艺术家,收集了170多首各种类型的傈僳族民歌,录制了近1200分钟,录制了1000多分钟,拍摄了1600多张照片。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87部傈僳族民歌手稿、87部傈僳族民歌成品和130部傈僳族民歌单曲。


近年来,怒江州通过组织乡村农民文艺汇演、扶持民间文艺团体、资助民族文化传承等方式,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截至2008年,泉州共有农村艺术团体160多个,其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团体数十个。2009年初,怒江州还对22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了3000元的一次性补助。2009年“文化遗产日”期间,怒江州还将对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每人给予8000元的资助。



傈僳族民歌的介绍
答: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调“摆时”“优叶”“木刮”有“峡谷天籁”的美誉。2006年5月20日,傈僳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傈僳族民歌杰作木刮
答:在傈僳族的传统文化中,一项独特的艺术形式——木刮民歌,是中老年男子之间的一种对唱活动。他们在火塘边围坐,以男声和女声的身份进行互动,一人领唱,众人和声,酒与歌声交织,形成热烈的对歌竞赛。这种活动常常持续数日数夜,展现出傈僳族对歌能手的才艺与热情。木刮对唱蕴含着丰富的叙事元素,它涵盖了...

为什么栗粟歌动听
答:因为富含感情浓厚傈僳族民歌,云南省泸水县、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傈僳族民歌历史悠久,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崇尚唱歌对调,在傈僳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中,傈僳民歌三大...

怒江傈僳族有传统三大调分别是什么
答:怒江傈僳族有传统三大调分别是“摆时”“优叶”“木刮”。傈僳族民歌历史悠久,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摆时:通常由男女青年在山野对唱,内容多反映爱情和生产劳动。歌词格式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由三句和一...

舞动三江是哪里的歌曲
答:傈僳族歌曲艺术:民歌是傈僳族人民喜爱的艺术活动。用傈僳族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行”。民歌几乎成了傈僳族人民的“第二语言”,无论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或是婚丧嫁娶时,傈僳族都要唱歌,甚至告状打官司或调解纠纷,也常采用唱调子的方式解决。傈僳族民歌在演唱上保有独自的...

您好!您能帮我收集一些关于“僳僳族民歌”的资料吗?尽可能很多,我需要...
答:如过您能给我找到很多“僳僳族民歌”的资料,希望您能发送到我的邮箱:yly8315@126.com,还有希望您能给我介绍一些“僳僳族民歌”的情... 在此希望您能给予我较大的帮助。如过您能给我找到很多“僳僳族民歌”的资料,希望您能发送到我的邮箱:yly8315@126.com,还有希望您能给我介绍一些“僳僳族民歌”的情况...

世界上有特色的民族
答:出猎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傈僳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民歌朴素感人,曲调丰富,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有模仿动物动物的,也有表现生产生活的。传统乐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 傈僳族以从事农业为主,种植玉米...

傈僳族 --简 介
答:傈僳族人民热爱歌舞,在收获、结婚、狩猎和建房等时刻,他们会欢歌劲舞。傈僳族信仰万物有灵,敬仰祖先,传统节日包括阔什节(新年)、刀杆节、收桐节和收获节等。傈僳族人民热爱歌唱,有“无盐不餐,无歌不欢”的说法。他们的民歌真挚动人,曲调多样,传统舞蹈多为集体舞,既有模仿动物的,也有展现...

急求大理傈僳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现状!!!
答:傈僳族没有父子连名制,氏族有姓氏,但家族中没有姓氏。命名也不按辈分排行,孩子出生后由伯父、叔父命名或请外祖父、舅舅命名。自然历法与节日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傈僳族人民逐渐认识了自己居住地域的自然物候变化的特点,并结合生产生活的需要,总结出了一套简明、直观、易于掌握的生产节令和安排...

傈僳族的文化
答:①多声表现手法不仅出现在各种民歌中,也出现在乐器中,如其布厄、达提吐、阿其诀列、葫芦笙等都具有多声性。民歌的多声部几乎都在领唱之后出现,不仅有二、三声部,还有四声部的合唱。②怒江地区傈僳族在演唱民歌时,常用喉部颤音润腔,这种独特的颤音形成傈僳族民歌特有的演唱风格。1950年以后,音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