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的文化

作者&投稿:斋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傈僳族文化与自然的关系~

傈僳族 和大自然 是一体的、 给完美。 麻烦加分。谢谢

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丽江和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等州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德昌等县也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傈僳族人口数为634912。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3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第三种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氏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份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掴、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缘。傈僳族是古夷人的一个分支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是不是今天的彝族呢?这是现在很多学者都很怀疑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族别是会消亡的,但是族群是不可能消亡的!!下面是我对彝族和傈僳族的一些认识。1、从傈僳族的族源来看他是夷人的一个分支。2、从他的宗教文化来看也和当今的彝族是一样的,特别是和凉山的彝族是一样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从图腾来看都有龙、虎、鸡、蛇、鸟、竹、荞、树,山等3、从社会组织来看是以血缘和纽带的家支头人制度,都有血族复仇的习惯。凉山彝族的“德古”与傈僳族的“实扒”和“搓吾”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充当了调解人员的角色。4、从巫术文化来看傈僳族有“尼扒”和“尼古扒”两种,彝族有毕摩和苏尼两种。“尼扒”和毕摩的社会地位都高于“尼古扒”和苏尼的。从他们的职责来看都是卜卦、驱鬼、辟邪、祭祖、祈福。5、从婚姻和丧葬来看,在婚姻中彝族和傈僳族都要给“舅舅钱”、父母包办、近亲结婚。丧葬和贵州彝族是一样的,都用土葬,只有非命死者用火葬(其实都是后来收到汉族丧葬的影响才用土葬的。)7、9两个数字在彝族的在葬礼上时隔吉祥的数字,在贵州死者男的药穿9件外衣、女的要穿7件;在四川火葬的时候难得要架9层、怒的药架7层;傈僳族祭男死者9块肉,出殡时用9棵栗树抬,祭女死者7块肉,出殡时用7棵栗树抬。难道这些数字出现在葬礼上只是一个巧合??6、从音乐舞蹈文学来看,音乐主要都是源于生活,所以由于历史地理位置不同,人们所创造的音乐也是不同的,但是彝族和傈僳族都有“祭歌”。乐器主要有口弦、笛子。舞蹈都是通过下肢动作来表现(可能这些舞蹈都源于生产生活中。),以脚上动作为主,步伐矫健,动作粗犷。文学都有《洪水泛滥》《兄你们婚》《竹娃》。7、从服饰来看,就彝族服饰就楚雄型、凉山型、乌蒙山型、滇西型、红河型、滇池及滇东南型等6大类型,傈僳族根据服饰分为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有共同的特点都崇尚黑色、男的用青布包头、女的都穿裙子。8、从语言比较很多单词都是一样的,如在傈僳族的语言里奴隶“搓巴”(P101《傈僳族简史》)意为小人,分家“海途”(P144《傈僳族简史》)这些和贵州彝语是一模一样的。虎叫腊,过年为“阔什”这些和凉山彝语是一模一样的。9、从酒文化上来看彝族了傈僳族都很一样,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席!!10、从禁忌来看彝族和傈僳族都把火塘视为神圣的地方,傈僳族屋内火塘上的三脚架,禁止蹬踏或移动,也不能溅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脚代手往三脚架下添柴。11、彝族和傈僳族都要过火把节。这个转自一个网友,那个网友转自一个网站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分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挝、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血缘。 ①多声表现手法不仅出现在各种民歌中,也出现在乐器中,如其布厄、达提吐、阿其诀列、葫芦笙等都具有多声性。民歌的多声部几乎都在领唱之后出现,不仅有二、三声部,还有四声部的合唱。②怒江地区傈僳族在演唱民歌时,常用喉部颤音润腔,这种独特的颤音形成傈僳族民歌特有的演唱风格。1950年以后,音乐工作者在对傈僳族民间音乐进行收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改编、创作了不少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如歌曲《阿克吉》、歌舞音乐《琵琶欢歌》等。



怒江傈僳族有传统三大调分别是什么
答:傈僳族的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三种独特的调式,分别是“摆时”、“优叶”和“木刮”。这些调式构成了傈僳族民歌的基础,而傈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傈僳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1. 摆时:这种调式通常是由年轻男女在山间对唱,内容...

傈僳族有哪些传统文化与习俗
答:收获节也是傈僳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农历九至十月,当新谷、玉米开始收获时,家家户户煮酒尝新。男女老少聚集在村寨广场,高烧篝火,老人弹琵琶、月琴,边唱边跳,讲述远古的历史;青年男女则围成圆圈跳集体舞,边跳边饮水酒,歌舞达旦,尽欢而散。作为基督教信徒的部分傈僳族民众,则要在每年4月过...

傈僳族文化 傈僳族的语言文化是如何发展的
答:近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拉丁大写字母及其变体形式的语音符号、苗文字母形式的语音符号和汪忍波创造的音节符号。前面种符号是外国天主教、基督教传教士为了传播其宗教和进行文化侵略而拟制的。它虽表达傈僳族语音很不准确,但这种语音文字在不同的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使用。“音节文字”是...

傈僳族饮食傈僳族饮食文化有什么特点?
答:傈僳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反映了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与民族习俗。以下是傈僳族饮食文化的几个主要特点:1. **酒的普遍性**:傈僳族人喜爱饮酒,酒是他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家庭日常还是节日庆典,酒都是必备的。2. **主食的多样性**:傈僳族的主食包括蒸玉锋粗米、荞麦等。他们会...

僳僳族的成民风民俗
答:傈僳族的民间传说中,狗在傈僳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据说狗给人类带来了粮种。因此,傈僳族人民会在阔时节时先给狗吃第一块粑粑,以示感谢。傈僳族男女都有嚼烟和饮酒的习俗。嚼烟时,他们会放入由多种植物根茎熬制的黑色胶状物质和熟石灰,这种习俗在傈僳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贴面酒...

傈僳族文化傈僳族酒文化有什么特点?
答:黎文化博大精深,黎酒文化独具特色。黎族人的热情和坦率在酒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黎族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这些酒都是自己酿的。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让我们来看看李家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傈僳族喜欢抽烟,喝酒,喝茶。烟草和茶叶是我们自己种植的,而水酒是由玉米、荞麦和其他谷物制成的。玉...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族特色
答:农业与婚姻僳僳族以农业为主,他们坚持一夫一妻制,婚姻习俗独特而严谨。服饰与艺术僳僳族的服饰极具特色,妇女穿着绣花上衣和麻布裙,佩戴红白料珠、珊瑚和贝壳等饰品,男子则着短衣,外罩麻布大褂,腰间佩刀挂箭,显示出他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才能。音乐与舞蹈在收获、婚礼、狩猎和盖房等重要时刻,...

僳僳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答:僳僳族的风俗习惯:阔时节与澡塘赛歌会 僳僳族节日众多,规模较大的有“阔时节”、“新米节”、“刀杆节”、“火把节”、“收获节”、“澡塘会”、“拉歌节”、“射弩会”等。 “阔时节”,亦作“盍什节”。“阔时”是僳僳语音译,“岁首”、“新年”之意。是僳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答:傈僳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 刀杆节:这是傈僳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的二月初七至初九举行。刀杆节起源于古代傈僳族荡秋千的仪式,为了纪念战争中的英勇行为和祭祀神灵。刀杆节上,人们会跳过长杆、绕过刀锋,以此展示勇气和决心。同时,还有歌舞表演和食物分享。2. 泼水节:...

傈僳族的文化
答: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