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有哪些战争

作者&投稿:闳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战争包括哪些战役~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晨三时,日军第九混成旅团在大岛义昌少将的指挥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崐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大岛义昌负伤,只得下令退却,午后二时全部撤离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由立见尚文少将的第十旅团(又称朔宁支队)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联队(又称元山支队)担任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三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遂被日军攻陷。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阻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野津道贯见难以得手,下令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则夸大失败,以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当时部署在鸭绿江北岸的清军共八十二营,约两万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节制各军。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包括桂太郎中将的第三师团和野津道贯中将的第五师团,共三万人。双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庆虽负节制诸军之名,各军实则不服调度,而且士气不振,将领多无抗敌决心。是日午前十一时,日军先于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过江成功。当夜,日军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未觉察。25日晨六时,日军越过浮桥,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在不到三天内,清朝重兵近三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一军进攻鸭绿江清军防线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十二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今辽宁金县)。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发现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日军在大连湾休整十天后,开始向旅顺进逼。当时旅顺地区清军有七统领,道员龚照玙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有“隐帅”之称,共辖三十三营,约一万三千人。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19日,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三统领也先后潜逃。21日,日军向旅顺口发起总攻。22日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英勇抵御,壮烈牺牲。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中弹毙命。由于敌我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被敌人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连日来,日军水陆两路配合,先后向刘公岛和威海港内北洋舰队发动八次进攻,均被击退。在此期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毅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拒不从命,自杀殉国。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的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它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下一章会具体讲到)。
马关条约的失败原因
落后的封建主义不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对手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4年,英法为扩大在华权益再度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持续4年的战争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条约:
1.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
2.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
1876年因马嘉理案签订烟台条约。1883年,法国为侵略越南而挑起战争。在这场被称为中法战争的战争中,清军于马尾海战大败后在陆地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此时清政府却主张趁胜求和。1885年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
《辛丑条约》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常识历史篇。

与中共有关的
1、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日俄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6、抗日战争
7、第二次世界大战
8、解放战争
9、朝鲜战争
10、对印反击战
11、珍宝岛保卫战
12、越南战争
13、对越反击战
14、两伊战争(卖给双方武器,发大财)
往后基本没有了!!!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日俄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
4、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5、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6、抗日战争
7、第二次世界大战
8、解放战争
9、朝鲜战争
10、对印反击战
11、珍宝岛保卫战
12、越南战争
13、对越反击战
14、两伊战争(卖给双方武器,发大财)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之后是什么?
答: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战争过程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

中国历史上大的对外战争有哪些?
答: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与八国联军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只象征性的派了劳工)北洋军出兵协助干涉苏俄革命 29年中苏中东路事件冲突 918,1.28与日本的冲突 抗日战争 朝鲜战争 中苏边界冲突 对印还击作战 西沙群岛海战(与美国扶植的南越政府)对越南还击作战与边界冲突 ”我这里再补充一下。战国后,还有唐...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的顺序
答:按时间顺序为:鸦片战争1840年、烧圆明园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南京大屠杀1937年。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下哪些国家发起了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_百度...
答:俄国、德国与法国 三国干涉还辽,发生于甲午战争后。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予日本。六日后,俄国、德国与法国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日本为此深感屈辱,三国干涉还辽也是日俄战争的原因。

近代中国战争有哪些?
答:此战使中法战争发生了全局性的变化,法国茹费里内阁因此倒台。 黄海海战:指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次大海战。1894年9月17日,清北洋海军的12艘军舰护送陆军增援平壤,准备返航时突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12艘军舰的袭击。双方在黄海北部的大鹿岛附近激战了五个多小时。日海军5艘军舰受重伤,死伤约...

中日甲午战争四十三年后日军再袭日舰
答:此前,1937年9月14日,中日虎门海战中,日本海军巡洋舰赵贺号与日本海军巡洋舰西漳号展开海战。然而,根据日本的记录,炮击赵贺没有造成任何日本船只伤亡。甲午战争后四十三年,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武器上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不得不更多地依靠陆军来攻击日本军舰。今天,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史册时...

甲午战争中国有哪些反侵略的方式
答:您好。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这些战争中除了中法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均以失败告终。

中日甲午战争中 “黄海海战”打完之后又打了一场什么战役,北洋舰队才全 ...
答: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23日全部登陆完毕。30日...

中国近代有几个战争时期
答:从此,外国侵略势力不但扩大到中国沿海各省,同时还深入了内地。俄国利用这次战争的时机,先后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及其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成为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3、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

中国近代发生过多少次海战,从清朝末期算起
答:海战的话,有:1、1841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和英国鬼子舰队在广州、镇海等地的陆海对战(中国没海军)。2、1860年的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和英法鬼子舰队在大沽等地的陆海对战(中国还是没海军)。3、1884年的中法战争,在福建马尾,中国南洋舰队(终于有海军了)和法国鬼子的海战。4、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