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之后是什么?

作者&投稿:殷勤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战争后中国损失了什么?~

1,整支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在甲午之前是公认的亚洲和远东最强大的海军力量,甲午之后,荡然无存。
2,中国的海防:这是伴随的北洋水师的衍生,虽然当时的中国还有南洋水师,但其力量根本无法企及北洋的一半,从北洋覆灭的那一刻起,中国的海防也就基本崩溃了。
3,洋务运动的大好形势:虽然洋务运动有局限,但其本身绝对对中国是利大大大于弊,也算是中国近代早期很光辉的一笔,如果继续下去,即使缓慢也是会大大促进中国近代发展的,但是甲午战败使支持洋务的北洋派和湘怀派置于风口浪尖和权利核心范围外,导致洋务运动实际破产。
4,对朝鲜半岛的控制:甲午战败,中国彻底失去对朝鲜的控制,使中国北方陆海都失去了最好的战略缓冲区和屏障,从而使得中国东北和京畿直接面对入侵危险。
5,失去宝岛台湾:台湾在当时是最难得的完全归属中国统治的时期,甲午战败导致台湾长期日占,也使得后来抗日战争中日本获得了客观的战略区位优势和很多的兵员和资源,其也是如今台独思想的源头。
6,大量的财富:略去战争损耗和被日本掠夺的部分,就只说两亿两的白银和三千万两的赎辽费就已经是中国一个农业国家难以承受之重了,失去了这些资本,中国的发展更加雪上加霜。而日本则依靠中国的巨额赔款从轻工业和手工业结合直接过渡成重工业,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并且进一步加强军事实力,使得中日力量对比彻底拉开一个大档次。
7,进一步经济发展空间:甲午战败,马关条约中日本可以直接在中国设厂,并且其工厂和铁路周围土地归属日本所有的条款其实是非常致命的,这导致了外部的经济入侵可以从商品倾销直接演化成资本输出,从而形成”以侵养侵”,而因为过去条约的规定,其余列强也自动获得了这个特权,于是中国的经济自主能力基本被扼杀,民族资本无从发展。
8,中国对日本的威慑:甲午之前,中国对日本还是有着很大的威慑能力的,其对入侵中国甚至与北洋水师作战都是不那么自信的,虽然说到底日本一定会来,但会有顾忌和延迟,中国对日本的威慑可以为中国换来宝贵的发展时间,但甲午之后,中国之威慑荡然无存,日本心态直接变为肆无忌惮,毫无顾虑并一直持续至今。
9,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尊重和顾虑:甲午之前,中国虽是弱国,但在列强眼里却已经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那种任人宰割的弱国,是时之列强把中国看作弱国中的强国,是有反抗能力的弱国。所以当时的中国还是有外交可言的,各国对中国也是有顾忌的,但甲午一战,中国败于日本让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最后顾忌彻底消失,列强把中国视为了等同非洲和拉美一样的弱国,从此开始疯狂瓜分中国。
10,近代发展的最好机会:甲午是中国近代的转折点,可以说,在甲午战败前的中国虽然腐朽落后,但其前景却是有光明的,洋务运动的进行,思想的相对解放,中国被迫的开放,近代工商业的一定发展,北洋水师和新军的客观存在都使得中国获得了近代最难得和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如果甲午不战或者战胜,那么中国即使没有彻底中兴跻身列强也不至于有后来那样凄惨黑暗。但甲午战败就使得中国基本彻底走向了负面,开始了我们民族可痛苦和煎熬的一个世纪。
11,民族的自信和自豪:甲午的战败,使得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扫地殆尽,自此之后,无论东洋人西洋人,举凡不是华人统统强于华人的心态开始形成,华夏之最后自信和风骨被打破,中国人被迫形成了愈加逆来顺受的无奈心理,并且慢慢形成了严重的民族虚无和崇洋思想,这种影响也一直延续至今。
希望帮到你,都是我个人的总结,不求什么最佳,只希望楼主能看到看完,有个看考。最后说一句,一定要找回我们的自信和民族情结,那个时代过去了,这个时代,中华的月亮可以比较圆。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国力军力迅速强盛,并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战争过程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至1895年4月17日。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甲午战争,是中国晚清年间发生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舰袭击中国船舰,甲午战争爆发。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战后双方于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一、甲午战争的结局确立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地位。二是展开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权以及划分势力范围的争夺。三、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争之后,瓜分狂潮日渐激烈,“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的危亡,使中国的民族运动走向高涨。

1、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2、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3、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

甲午战争之后是戊戌变法。
日本取代中国,成为东亚的强者。日本开始自信起来,并在之后的日俄战争中胜利,成为列强之一。
中国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许多人认识到,中国缺少的不只是洋枪洋炮,仅仅学习军事技术是不行的。之后,开启了百日维新。

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从此失去了相应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日本打败中国取代中国,成为东亚的强者.日本开始自信起来,并在之后的日俄战争中胜利,成为列强之一.所以就开始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地欺负中国,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之后有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
甲午战争在帝国主义侵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战争的结局使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发生了质的变化。同时甲午战争也加速了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解体,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战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战争的结局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甲午海战下一战是什么?
答:不过这一切都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戛然而止了,甲午战争之后,满清国运一路向下,最终直到灭亡,到了混乱的民国。所以中国近代现在的源头可以说是甲午战争造成的,为什么甲午战争中国会输呢,要知道当时中国虽然比西方列强差了不少,但是从国力来讲,应该比日本还是强出很多。战争本来就是国力的比拼,从国内...

中国自救之路,共和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答:2、“维新之路”是指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维新变法,希望通过效仿西方的君主立宪制逐步改革,改变中国落后和被侵略的局面,但由于慈溪等顽固派,变法仅仅持续了百余天就失败了;3、“共和之路”是指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到了近乎亡国的地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

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的原因是什么?
答:朝韩分裂经历过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朝鲜本为宗藩关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衰落,朝鲜也渐渐被西方势力所侵蚀。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全面控制了朝鲜,从日俄战争到二战期间,朝鲜人民彻底沦为亡国之奴。二战之后朝鲜半岛更是被强行分割,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朝韩分裂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衰落,...

甲午战争后中国是什么样的时局
答:在甲午战争开打之前,国际社会的舆论大多认为中国肯定会像1592年的明朝那样教训日本一番。不幸的是,中国甲午战争被打败了。以前中国败给英国、法国,大家都觉得也算正常,因为当时英国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强国,输给她很正常。谁能想到,当时的中国一年之内就被日本打败了,所以从甲午战争之后世界各国就开始...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提出一个什么口号
答: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日本与韩国在二战有过战争吗?
答:从甲午战争以后,朝鲜韩国,都是日本的殖民地了。。60年,整整一代人,连语言都不会了。。就连侵军日军里,包括进入南京的部队,都有朝鲜族伪军。为什么你经常听到高丽棒子,不是因为他们产棒子,是日本当时殖民东北时,兵力不够,用的全是朝鲜人,但又不相信他们,不发他们枪,只发他们棒子。

朝鲜的国名是什么?
答:北韩: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南韩: 大韩民国(Republic Korea)

割让香港是什么条约?什么地方签订的?
答: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又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

中日甲午战争中 “黄海海战”打完之后又打了一场什么战役,北洋舰队才全 ...
答: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被歼灭。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本在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威海陆地悉数被日本...

香港在什么情况下被清政府割让给英国?
答:香港被英国打败的情况下割让给英国的。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2、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3、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又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