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诗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作者&投稿:祝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带月思乡的古诗名句

1、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隐《端居》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前赤壁赋》

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7、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10、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1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12、来是空言去无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13、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韩愈《山石》

1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1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6、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

17、高卧南斋时,升帷月初吐。——王昌龄《周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9、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1、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22、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

23、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2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5、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26、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诗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如梦与你共欢聚。

《望月怀远》简介: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简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诗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如梦与你共欢聚。
《望月怀远》简介: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简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望月怀远》诗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诗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4.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海上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答: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诗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

请问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哪首古诗
答:应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处: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

哪句古诗说,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但是看的是同一个月亮的
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古诗说的就是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但是看的是同一个月亮。出处:唐代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出处:《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赏析: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故乡亲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
答:全诗原文: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名句
答:”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原诗如下: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

海上升明月的全诗
答:《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张九龄(唐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

海上升明月的一句是什么
答:〔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

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全诗
答:《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解】:1、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韵译】: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答: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