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国”一词是什么时候?

作者&投稿:佼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国”这个名词是什么时候~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京城”,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 中国卫星地形图,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只相当于今陕西大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一带。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那么"中国”指谁呢《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东汉经学大师何休进一步发挥公羊学派的说法,将《春秋》所记242年的历史,理想化分为三个阶段。即:“所传闻之世”,“所闻之世”和“所见之世”。“所传闻之世见治起于衰乱之中……故内其国而外诸夏”,”所闻之世见治升平,内诸夏而外夷狄”,“至所见之世著治太平,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小大若一”。虽然那242年历史发展事实并非如此理想化,但我们必须承认此种理念对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做出了某些正确认识和预见。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现中国境内考古发掘出的原始人的雕刻中发现,后来也有《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京城”,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东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 ,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只相当于今黄河中下游河南大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

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周武王伐商纣,立国时的祭天大典上就有了。武王向天祭拜:“余其宅兹中国”。

中国的多个解释:

1.[capital]: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或直接指京师(首都)。
例a.《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
例b.《大雅·民劳》首节:“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与第三节“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对文。

2.[central plain]:指中原地区.
例a.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例b.《史记·东越列传》:“东瓯请举国徙中国”。

3.[Hans' territory]:指华夏族居住的地区.
例a.《论语集解》:“诸夏,中国也”。
例b.《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

4.[central state]:中央之国,含有正统、正宗一类的褒义。
例a.如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中国”,将南朝叫作“岛夷”;而同时汉族建立的南朝虽然迁离了中原,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北魏为“魏虏”。
例b.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

5.[梵Madhya-desa]:古地名,即恒河中下游一带的中印度,佛教徒译称“中国”。

6.[central Chinese]:指中原人。
例a.《三国志》:驱中国士众。

7.[China]: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把中国定为国名的简称,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文的“历史”最早仅存有“史”一字。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而“历”乃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辅助义,其意味著人类所经历过的事情,在意义上其概括范围远较“史”字为之大。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文historia,意为“调查、探究”。

我见过的典故中,周武王伐商纣,立国时的祭天大典上就有了。武王向天祭拜:“余其宅兹中国”。白话文就是:我统治了中国。

但是当时“中国”是指河南、山西山西一带,即黄河中游地区。随后三千多年,“中国”的概念随着王朝疆域的扩大而逐步扩大。

更早的也有可能。

1商朝

2现代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商朝.

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国”一词是什么时候?
答: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周武王伐商纣,立国时的祭天大典上就有了。武王向天祭拜:“余其宅兹中国”。中国的多个解释:1.[capital]: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或直接指京师(首都)。例a.《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例b.《大雅·民劳》首节:“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与第三节“惠此京师...

“中国”一说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答: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的呀?
答:2、《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3、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哪
答:“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证据,是1963年在陕西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为古代的洒器,用青铜制成)上的铭文。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

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
答: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是周朝。当时的华夏民族因为拥有了相对先进的农耕文明,又在周公的领导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他们看周围的四夷仍旧在裹着树叶兽皮靠打猎为生,于是感到一种优越感,开始热衷于将自己与四夷区分开。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人们将华夏民族所居住的区域称为“中国”,意即中央之...

中国这一概念是何时提出的?由谁提出的?为什么提出?
答: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书经》曰:“...

历史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中国”这一国家?
答: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并不把“中国”作为国名使用,而是使用自己独特的名称,如唐、宋、元、明、清等,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将“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正式使用,使其首次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国”这个名词是什么时候
答:“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京城”,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 中国卫星地形图,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

中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的演变中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答: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外交文献始于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国正式作为国家名称是中华民国,简称中国,也就是叫作中华的国家.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一词的由来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国中”,还...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答: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最早的证据,是1963年在陕西鸡贾村出土的一口“何尊”(尊为古代祭器,用青铜制成)上的铭文。由于《尚书》中不少内容是出于后人的追记,又经过很多人的整理甚至篡改,往往被弄得真假参半。有了何尊铭文这件物证,《梓材》上的话就完全得到了证实。可见在周武王和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