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一概念是何时提出的?由谁提出的?为什么提出?

作者&投稿:家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花园城镇”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国际花园城市”竞赛自1997年起已举办14届。该项竞赛最早得到发达国家城市的广泛参与,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注重可持续发展也纷纷加入竞赛行列。中国泉州、晋城、杭州、大连、厦门、常德、张家港、濮阳[3]、无锡、南京、东莞、南昌[2]和上海;美国芝加哥、加拿大多伦多、英国纽卡斯尔、法国里昂、德国汉诺威、厄瓜多尔洛加、阿联酋迪拜、南非约翰内斯堡等来自亚、非、欧、澳、北美、南美等六大洲70多个国家的100多座城市已加入国际花园城市的行列。

1972年6月5日。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发起的“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这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开端,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中国政府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环境保护始于1972年。官厅水库保护办公室设在北京,三废处理办公室设在河北省。共同研究和处理了河北省沙城农药厂对官厅水库的污染问题。导致中国颁布法律正式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使用DDT。
1979年中国通过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扩展资料:
环保的意义:
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有利于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实现转型跨越。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利于民而又利于国的关系到千秋万代的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境保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环保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 同时又以“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出现。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是指华丽、兴旺;也有说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故中国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
而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中国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汉代始建蛮夷邱,并使汉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馆,明代四夷馆,内分八馆,曰:鞑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自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宗主的局势逐步被打破了。

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中国”,并不是现在的“中国”。
古代的“中国”,是“中央之城”或“中央之国”的代名词。在我国的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六种含义:
1、指皇帝所在的都城。
2、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因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一般都处在各诸侯国的中间,所以叫“中国”。后来又发展为凡是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都叫“中国”。
3、指中原地区。
4、指国内、内地。清朝就把内地叫“中国”。
5、指诸夏族居住的地方。诸夏地区不仅居住着汉人,也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人们把这个地区叫“中国”。
6、指诸夏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从汉代起,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历史上“中国”的范围,除了王朝之外,还应包括各民族建立的政权和部落。19世纪以来,“中国”则指我国的全部领土,与古代的不同。
“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王朝——商朝。由于商朝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之中,所以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它同时又是政治、经济中心。
在古代,“中国”没有作为正式的国名出现,因为那时的王朝或政权,只有国号,而没有国名。他们所说的“中国”,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
真正以“中国”做为正式国名简称,是从一场近代十分有名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开始的。从这时起,“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名称。今天,“中国”已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组成的国家了,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话说 当年康熙领导的中俄什么战争(其中有一场雅克萨之战)获胜后签了个《尼布楚条约》,清朝第一次使用中国这一国号而不是大清这一朝号。中国就这样提出了。 最原始的中国是先秦时期指的是中原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答:况且民主这个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与人民相同。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了。” 张奚若教授这个建议经过讨论被接受了,并被写进了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最早是由清华大学的张奚若教授提出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许多民主人士在文章和演讲中通常使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呼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然而,在1949年6月举行的政协筹备会上,一些代表对这个国名提出了异议。张奚若教授在会上表示:“有些同志觉得‘...

谁最早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
答:梁启超最早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同的定义。1899...

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是?
答: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是梁启超。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

“中国”这一国名是从何时开始起的?是古代就有的?还是1949年才有的?
答:又如在宋代,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二、“中国”一词之地域观念演变 “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

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谁提出的
答: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梁启超首次提出的。1901年,他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随后,在1902年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一词。他详细阐述了“中华”一词的含义,并在讨论战国时期齐国学术思想的地位时,首次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词汇。1...

中国民主一词的由来
答:梁启超在1901年的《中国史叙论》中首次提出“中国民族”的概念,并将中国的民族演变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1、上世史,从黄帝到秦朝统一,这是中国的中国;2、中世史,从秦朝统一至清朝乾隆末年,这是亚洲的中国;3、近世史,从乾隆末年开始,这是世界的中国。中华民族是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是由 任弼时提出的。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许多民主人士写文章、发表演讲,大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谓将要建立的新中国。1949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政协筹备会上,一些代表对这个原先拟订的国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清华大学张奚若教授说:“有些同志认为...

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谁提出的
答: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是梁启超提出的 拓展知识: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

“中国”这一国名是从何时开始起的?是古代就有的?还是1949年才有的?
答: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成为了列国全境的称号,最终成为我国通用名号。到了19世纪中叶,“中国”成为专指我国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尽管“中国”一词有三千年的文字记载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到清末,从未有一个王朝或政权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直到辛亥革命后,1912年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