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型的目录

作者&投稿:刘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现代汉语中句式有多少种?~

1、【文言句式 】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2、【判断句式 】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3、【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4、【被动句式 】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5、【倒装句式】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说)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3)、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民政部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6、【省略句式 】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7、【疑问句式 】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8、【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句式
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比如排比句式,命令句式等等。共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介词宾语提前、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语后置等。
1.判断句:

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

"……者,……也"系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被动句:

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而君幸于赵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3.成分省略句。

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

⑴主语和谓语的省略。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省谓语、主语]

⑵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⑶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

(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⑷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⑸分句的省略。如: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倒装句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

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6、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7、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摘自百度百科

吕叔湘序
自序
增订本自序
凡例
术语和代号
单动句型
一 单动句型中的名施
二 单动句型中的名受(1)
三 单动句型中的名受(2)
四 单动句型中的名数
五 单动句型中的名介
六 无名施句型
七 无名受句型
八 双名受句型(1)
九 双名受句型(2)
十 存在句型
十一 隐现句型
十二 非意志句型
十三 身体行为句型
十四 多指动词句型
十五 “糊”类动词句型
十六 “揉”类动词句型
十七 “遭”类动词句型
双动句型
十八 连动句型
十九 “兼语”句型
二十 “助动词”句型
二十一 “动补”格句型
代表字句型
二十二 “被”句型
二十三 “得”句型
二十四 “是”句型
二十五 “有”句型
其他句型
二十六 数量语对应句型(表“每”)
二十七 形谓句型
二十八 主谓谓句型
二十九 名词短语补语句型
附录一 句型的延伸和交叉
二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分章目录总表
主要参考文献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答:例: I am a teacher.句型:句型是根据句子的结构(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对不同的单句进行分类,从而划分出的类型。主谓句又分为三小类: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网络上有些资料把“主谓谓语句”归为“句型”类,为了避免网友疑惑。在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黄伯荣)中,主谓谓语句被...

【复习笔记】汉硕考研《现代汉语》知识点笔记之语法(六),码住!_百度...
答:深入解析汉硕考研现代汉语语法,掌握核心知识点,迈向高分之路!一、句型基础 句子世界分为主谓结构,如动词句、形容词句、名词句,各有其独特之处。叙述、描绘或判断,每一种都暗藏语法规则。1. 主谓句 主语与动词、形容词或名词的结合,构成了基础叙事(动词谓语句)、描绘(形容词谓语句)与判断...

现代汉语中单句基本句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现代汉语中单句基本句型,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主谓句,包括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一。)、动词谓语句(同学们认真做作业。)、形容词谓语句(肇庆的端砚十分精美。)、主谓谓语句(河边绿草茵茵。)。二是非主谓句:包括名词性非主谓句(大象! 大年初一的早晨。)、动词性非主谓句(下雨了)...

句型有哪几种类型
答:主谓句又分为三小类: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注意,网络上有些资料把“主谓谓语句”归为“句型”类,为了避免网友疑惑,特此说明,在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黄伯荣)中,主谓谓语句被移除出了“句型”类,划分到了“句式”类)。非主谓句又分为五小类: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

现代文三大句式
答:现代汉语中单句基本句型,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主谓句,包括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一。)、动词谓语句(同学们认真做作业。)、形容词谓语句(肇庆的端砚十分精美。)、主谓谓语句(河边绿草茵茵。)。二是非主谓句:包括名词性非主谓句(大象! 大年初一的早晨。)、动词性非主谓句(下雨了)...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三(句子及句子的类别)
答:第二,下列几种因素不影响句型:其一,语气不影响句型。例如:“我能够参加。”“我能参加吗?”前者是陈述句,后者是疑问句,但它们都是动词谓语句。由此也可以看出句类和句型的关系:不同的句类可以属于同一句型,不同的句型也可以属于同一句类。其二,变序不影响句型。例如:“这孩子上学了吗?”...

现代汉语三级分类句型
答:1、句子可分为单句和复句。2、单句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3、主谓句可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可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7讲♥语法
答: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第七讲 教学目标:1.了解语法性质2.了解语法的功能作用3.遵从语法学习语言教学重点:语法的功能作用教学难点:遵从语法学习语言教学过程:3课时第一课时谈到语法,我们就得用一个词语粗略地概括一下,那就是——灵活多姿,我们说语法是研究词汇、短语、句子的规律的,这个规律不是一条僵硬的直线,而是一...

语文句型有哪些
答:三、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步骤确认句型?句型的确认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句型,因此句型的确认必须按照层次关系层层确定,从上位到下位,确定了上位句型,再分别确定下位句型,下位句型根据需要再进一步划分更下一层次的句型。现代汉语句型确认有四个方面的层次:第一层次:划分为单句和复句。第二层次...

现代汉语 句子结构分析
答:你一次问这么多,我这里受图片的限制,不能回答这么多。先回答两个。第1个是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带宾句。第2个是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分析结果如下 图片点击可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