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交友原则是什么?

作者&投稿:毕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交友原则是什么?~

于丹的《论语》感悟:交友之道讲的是什么原则问题吗

于丹的《论语》感悟:交友之道讲的是什么原则问题吗

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交友原则是: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一、首先是对我们有帮助的朋友,有三个特点:

1、友直。能够对我们讲真话的朋友。不管我们的优点还是缺点,做对了还是做错了,他都可以直言不讳,毫不隐瞒,真诚的劝告,衷心的祝福,这是真朋友。

2、友谅。性情宽厚,有容人之量的人。欣赏你的优点,更能包容你的缺点,这样的朋友可交。

3、友多闻。知识丰富,学问渊博的朋友。记住,有知识不算有学问,能说到还能做到,有真正的道德修养才算有学问。“多闻”可不是那些所谓喜欢八卦的“消息灵通人士”。

二、其次是对我们有害处的朋友,也有三个特点:

1、友便辟。有特别的嗜好,有怪癖脾气的人,比如喜好赌博、偷盗、打架斗殴等等,有这些恶习的朋友,尽量敬而远之。

2、友善柔。表面柔顺,内无主见的人。这样的人表面看起来脾气特别好,特别温顺,你说什么他都不反对,你就是

要做犯法的事,他虽然心里认为不对,但嘴里还是不说,也不反对。这种朋友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也不足。

3、友便佞。最坏的人。可以说是专门奉承迎合的拍马屁高手,表面花言巧语,实则口蜜腹剑,一肚子坏水。这种朋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要特别当心。

扩展资料:

《论语》经典名句分享: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释义】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赏析】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往往想让别人来承担,但是若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不管谁来承受结果,其最后的性质是不会变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战在对方的立场想想,这应该是我们终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则。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释义】多想着责备自己,而少责备他人。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我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君子的修养方式:严格要求自己,常思己过不责备他人。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释义】遇到贤达之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见不是贤达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的过失。

【赏析】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嫉妒或厌恶,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会讥笑或轻视,沾沾自喜,这都是不好的处世观念,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不断进步。

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

【释义】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赏析】这句话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青少年来说,是具有相当警示的言语。因为它提出了“酒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这句话,应为它对我们的下一代、对祖国的未来,都具有相当的教育意义!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孔子所说朋友分为好朋友三种,坏朋友三种
好朋友(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谅,友多闻。
坏朋友(损者三友)即:有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所谓益者三友指的是,正直刚正不阿的人,宽容的人,有广博学识的人。
所谓损者三友指的是,性情特别暴躁的人,特别优柔寡断的人,以及心怀不轨不择手段的人。

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孔子所说的:侍于君子有三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孔子说;爱人,知人

不友不如己者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于丹的《论语》感悟:交友之道讲的是什么原则问题吗



论语 怎样交友
答:孔子所讲,现代人尤其是青年多有不懂,而择友、交友仅凭两条:一是情感,二是利益。从情感出发,本该充分肯定,但实际情况十分复杂,有时情感会蒙蔽双眼和心智,背离原则。从利益出发,比比皆是,但却应该完全否定。青少年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者,不在少数。《说苑·杂言》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

论语中的 交友之道 具体什么意思?
答:论语》中的交友之道。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这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话里无不渗透着朋友对于一个人的社交生活的重要意义。然而也显示着我们对朋友的选择也应有着一定的原则。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孔子说,交友有三益亦有三损。只是暗记在心里了,竟不知它却是处于《论语》。而原句是这样:孔...

请问“勿友不如己者”本意是什么?
答:李泽厚《论语今读》说,“无友不如己者”,作自己应看到朋友的长处解。即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地方,并非真正不去交结不如自己的朋友,或所交朋友都超过自己。如是后者,在现实上不可能,在逻辑上作为普遍原则,任何人将不可能有朋友。所以它只是一种劝勉之辞。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是教育我们不要看不起...

论语中有哪些关于“交友”的句子?
答:)交友的益和损,关键是交什么样的朋友。要交益友,不交损友,这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经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长期流传的格言,这条格言的精神现在也没有过时。对于择友择邻的问题,孔子有多次谈论: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智)?(这里有问号)(《里仁》第一章)(孔子说:居住...

孔子有句话讲:什么朋友可以交,什么朋友不能交
答:孔子说:“君子如果不严肃不稳重,就没有权威和威信,所学习的东西就不稳固。要坚持以忠诚守信为主,不要交往那些与自己不志同道合的人,有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还要说明一点,《论语》篇章之编排在内容上有联系,《学而》篇十六章,主旨是首章三句。而这里的“如己”之人,实际指的就是首章“...

请问一下关于论语中交友的句子
答:(作者:春秋·子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者:陈寿)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作者:摘孔子)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作者:唐甄)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作者:宋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者:先秦·孟子)更多关于关于论语中交友的句子,进入...

孔子的名言关于交友
答:孔子的交友思想内涵丰富 ,主要包括交友目的、交友标准、交友原则、交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是我为你分享的的内容,希望你喜欢!摘录 1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2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4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

读完关于交友的论语,有什么感想或建议
答:中庸说:「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这是率性之谓道。」朋友交往以诚以真,相待以礼以敬,相处以平以淡,相勉以学以道,都是交朋友的原则,所以交友之道有四点:傅佩荣讲“孔子的交友之道”第一个志趣相近-孔子说“无有不如己者”,第二个是真诚相待,交朋友一定要真诚,所谓的“忠告...

论语交友名言
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之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中关于交友的句子
答:《论语里仁》 3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4、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