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

作者&投稿:傅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国土分局~

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北部,西邻洛阳市、偃师市,北与巩义市交界。全区总面积为149.4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8.21万亩,林地19.57万亩,耕地2.61万亩,河荒、村庄、道路占地1.07万亩。
郑红媛 局长(女)
景宏昌 副局长
郑红媛简介:女,1965年11月出生,登封市大冶镇南街村人,汉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88~1991年在登封市土地管理局法规监察科工作;1991年任土地局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任编制办副主任,负责单位的《土地志》编纂工作;1993~1999年,任法规监察科副科长;1994~1998年连续荣获郑州市及登封市法制工作先进个人奖;1999年通过竞争上岗,接任土地局宣教科科长,连续任职七年,2006年2月调任登封市国土局财务科长;2007~2010年12月任河南嵩山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国土分局副局长;2010年12月至今,任河南嵩山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国土分局局长。
【机构设置】依据《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机构编制方案》(郑编[2007]48号)文件精神,嵩山风景名胜区国土分局于2007年4月正式成立,是主管嵩山风景名胜区国土资源工作的职能部门,隶属郑州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管理,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纪检室、用地管理科、地质环境科、信访科、行政科、执法监察队。
【土地资源】根据国务院已审批的《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年)》,嵩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49.4平方公里。目前嵩山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没有从登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分离出来。经嵩管委国土分局实测并与登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现状对接,嵩山风景名胜区土地总面积为14396.2629公顷,其中农用地8230.8264公顷(全部为耕地),建设用地883.3711公顷,未利用地5282.0654公顷,该实测范围涉及嵩阳、少林、中岳3个办事处及唐庄、大金店、君召、石道、告成等5个乡镇的67个行政村。
【用地管理】2010年嵩管委国土分局对景区涉及的嵩阳办事处、少林办事处土地进行了详细分类:土地分类成果6本、土地利用现状4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光盘4张。
【地质灾害防治】嵩管委国土分局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结合景区地形地貌编制了《2010年嵩山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2010年嵩山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预警预报制度,完善了工作制度,优化了工作流程,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按照国土资源部2010年6月24日召开的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紧急行动部署动员视频会议精神,嵩管委国土分局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共排查出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21处,并全部设立了标志牌、警示语,对周边群众发放了两卡,建立了领导包片,责任到人相关制度,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启动汛期24小时值班速报工作方案,做到“五到位、四应知、四应会”,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矿产资源】嵩山是我国版图上少有的几块古陆之一,也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内沉淀地层分布广泛,与其相关的沉积矿产资源丰富,所有的矿产几乎全是沉积或变质矿产,其中以煤、铝土矿为主,其次为石灰岩、白云岩、黏土矿、硅石矿、铁矿、磷矿、玉石、建筑石料等,内生矿床少,有铜、铅、水晶、花岗岩和医用麦饭石等。
【土地执法监察】2010年11月2日至11月18日,嵩管委国土分局对嵩山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违法、违规用地和擅自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进行了排查,共查出违法事实17件,全部上报郑州市国土局执法监察处,并报嵩管委执法大队进行查处。
【矿产执法监察】为贯彻落实登封市政府2010年11月5日召开的打击非法开采现场会议的有关要求,嵩管委国土分局对嵩山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区内的矿山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查出各类矿业90处,其中嵩山风景名胜区内有5处无证偷采、嵩山国家森林公园有4处无证偷采,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登封境内,采矿权设置21处,非法偷采共计60处,已全部上报有执法权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对地质公园边界(西起偃师市东到巩义)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查出违法开采65处,其中位于巩义境内的有40处,位于偃师市境内的有25处。嵩管委国土分局积极与偃师市和巩义市沟通,在严查违法开采,保护嵩山地质公园环境方面达成共识,对查出的65处违法开采进行了严肃查处。
【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从2010年8月开始,按照登封市委、登封市政府《关于印发嵩山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综合整治通知》(登办[2010]30号)和《嵩管委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豫嵩字[2010]43号)文件要求,在嵩管委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对在嵩山风景名胜区(八龙潭、九龙潭、五指岭、石淙河)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共查出违法违规事件共计157件,其中空置房26处,总面积10285平方米;饭店旅店11处,总面积2950平方米;商店17处,厂房企业22处、石灰窑7处、石材加工厂13处,已全部上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大事记】2010年4月10日,地质公园领导及相关人员前往马来西亚参加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大会;2010年4月22日,举行许昌学院实习基地挂牌仪式;2010年8月18日,嵩山在河南首届“双十”地质景观与地质遗迹初评选活动中双双夺魁;2010年10月,完成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修编,并按照规划要求重新设计制作地质遗迹保护区、线、点的界桩和解说牌。
(冯玉昊 周晓静)

  一、今年灾情及我部防范工作情况

  今年,我国气候极端异常,部分地区前旱后雨,瞬时暴雨,持续强降雨,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群发。1至6月,全国发生19522起,造成464人死亡和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8.6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32.3%、177.8%和190%。

  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今年上半年作出60多次重要批示,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我部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年初开始早研判、早部署、早检查、早落实,采取多种手段严防严控。一是精心部署,先后8次召开全国和重要地区的汛期防范工作会议,多次发文和联合相关部门发文,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二是检查督促,近百次派出由部领导和司局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组检查指导。三是强化应急,派出88名专家长期驻守18个重点省(区、市),指导排查、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等。多次启动应急响应,在玉树地震和关岭滑坡等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协助和指导防范次生灾害。四是重点防范,把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作为重中之重,派出150名专家协助四川、青海、重庆、湖北四省(市)开展排查和巡查,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人口密集地区、交通干道和重要工程周边灾害点再排查。五是联控联防,加强与气象、水利、铁路、交通运输、教育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发挥部门优势,落实防灾责任,提升防控能力。

  通过以上工作,今年上半年地质灾害防范取得了显著成效。转移受威胁群众20多万,成功避让477起,避免人员伤亡14839人。仅6月一个月,全国共成功预报320起,避免人员伤亡11014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38亿元,为历年来单月最多。与2009年1至6月相比,今年同期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增长了近10倍,而造成的人员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大幅减少。

  重点地区防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成功预报和避免多起重大地质灾害。三峡库区已连续7年未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汶川地震灾区2年多来,虽然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但灾民安置点未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实现了主汛期地质灾害无重大群死群伤的目标。玉树地震灾区隐患排查迅速完成,重要隐患均被严密监控或应急排危除险。

  二、以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地质环境队伍(工程地质队、水文地质队)作为地勘队伍的组成部分连同地勘费一并下放地方。地质灾害作为地质环境工作的一部分,是在机构改革之后的10年来逐步成为一项重要职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三定规定我部的职能是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历了调查、普查、工程治理从无到有的过程,初步形成了以地质灾害调查为基础,以三峡库区、地震灾区为重点的,少数隐患点实施专业队伍监测,绝大多数采取群测群防监测,逐步开始重大隐患点工程治理的格局。

  1、在山区县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形成了群测群防体系

  从2003年至2008年,在地质灾害易发区部署完成了1640个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基于此项成果初步建立了以群测群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体系。现在全国24万处隐患点均已纳入群测群防体系,有10万群测群防员。实践证明群测群防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大创举,是在现行条件下最为有效的监测体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挽救了大量生命,取得了巨大成功。

  1640个县的调查评价程度很低,每个县只安排20万元经费,只能做一些地表肉眼观察工作,基本查清了房前屋后小开小裂小缝,但对较远距离的、具有隐蔽性的、比较复杂的地质灾害隐患还没有查清楚。群测群防体系不健全,主要依靠兼职,缺少必要的经济待遇和设施配备。原因是地质灾害多数分布在山区,大多数都是贫困县,县乡政府在财政上都比较困难。

  2、组建了部级和省级及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机构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由1个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院、32个省级监测总站、233个市级监测分站和166个县级监测站组成的全国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了三峡库区滑坡崩塌专业监测网。在典型地区开展了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示范工作。

  问题是全国地质灾害行政管理人员太少,越到基层越少,绝大多数县一个专职人员也没有。香港的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土力工程处有700多人从事地质灾害管理,我们全国都算上专职管理人员也不到他们的一半。市、县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建立的还很不普遍,绝大多数市、县没有地质灾害监测机构,现有的机构也还存在着人员少,技术人员更少的问题。经费普遍没有保障,少数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数是自收自支,与其公益性服务机构性质很不相宜。

  3、法规规章逐步完善,管理工作逐步加强

  国务院于2003年颁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颁布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各省(区、市)和大部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市、县均发布实施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年我部印发了《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了部省两级应急专家队伍。2009年,在全国开展以县(区、市)为对象的群测群防 “十有县” (有组织、有规划、有经费、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建设,已建成321个。在全国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事业支撑、应急处置、专家咨询、中介服务“五条线”建设,努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2007年以来,在全国先后开展“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和“县、乡、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培训基层干部、监测人员和群众、学生300多万人。2010年,正在在全国开展针对基层国土所和群测群防员的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巡查、宣传、预案和人员“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培训10万人。

  4、各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逐步加强

  从2003年起,我部与气象局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截至2009年,国家、30个省(区、市)、223个市、1035个县开展了这项工作。今年我部与气象局又共同研究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的精度,联合发文要求所有市、县都要开展这项工作。我部与建设、交通、铁道等部门联控联防,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区、交通干道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步加强。今年我部与交通部、铁道部联合发文,就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共同部署, 2次邀请10多个部委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共同开展汛期检查,取得较好效果。

  三、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加强的工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已经是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人民群众充满期盼的大事。我们一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加强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一方面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1、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普查、排查等基础工作

  为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必须加大基础工作力度。全国应开展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地区(300万平方公里)详查工作应加快进度,地震灾区、三峡库区等应做到普查,排查工作应纳入基础工作由专业队伍承担,并每隔一年排查一次,人员集中区附近2000米范围要提高工作程度,部署一批必要的工程勘查。

  2、建立市、县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

  建立市、县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是必要的,地下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都需要监测,各地的监测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特点有所侧重。监测机构承接地质灾害调查、普查、排查等基础工作成果,可以根据成果、根据群测群防员分布,划定每个群测群防员的监测区域、监测隐患点、巡查路线等,使地调成果发挥作用。

  3、以村支部书记、村长、村民小组长为主加强群测群防员队伍

  实践证明村支部书记、村长和村民小组长担当群测群防员是最合适人选,他们了解当地情况、熟悉村民、富有责任心。他们当群测群防员遇有灾情险情最方便报告乡镇政府,立即就能使基层政府直接组织抢险救灾。应该给这支群测群防员队伍统一的经济待遇,应由中央财政承担他们的补助经费,这样就能把群测群防的水平提高到现阶段最高水平。

  4、国家级和市、县级地灾防治指挥协调能力建设是当前应该加强的两个重要环节

  地质灾害现在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自然灾害,今年暴雨导致人员伤亡90%属于地质灾害。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我部作为办公室单位,组建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中心。

  地质灾害防治关键在基层,而我们基层最为薄弱。要加强市、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形成中央出资由专业的地勘单位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由市、县两级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承接,群测群防员使用,发现灾情险情报告市县、乡政府应急处置的防灾体系。

  5、进一步加大重大地质灾害治理资金投入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由中央和省级政府负责特大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现在用于面上的治理资金中央每年出资仅9个亿,与各地需求相比杯水车薪。如能增加到每年40个亿治理进度会大大加快。三峡库区、地震灾区之所以防灾工作做得好,与国家投入力度大是直接相关的。现在有些省级政府也出一些资金,但不普遍,也没有形成制度。各省都应该每年有专项纳入财政预算。市、县两级的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经费也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国土资电发〔2011〕42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 (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有关直属单位,部机关各相关司局:

各地即将陆续进入汛期,为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研究,部决定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11 年 4月12日15∶ 00 - 16∶ 10。

二、会议地点

主会场设在国土资源部 B103 会议室,各省 (区、市)国土资源厅 (局)所在地设分会场。

三、会议内容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 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 2011 年工作形势,部署汛期工作。会上,广东、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国土资源厅将作大会交流发言,部领导作重要讲话。

四、参加人员

(一)北京主会场

国土资源部领导,部机关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中心、宣教中心、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应急中心)、国土资源报社等相关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同志,相关新闻单位记者。

(二)各地分会场

各省 (区、市)国土资源厅 (局)分管负责同志、地质环境处、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院)主要负责人,其他参加人员参照主会场确定。

五、有关事项

请参加主会场会议的单位将参会人员名单,各省 (区、市)国土资源厅 (局)将参加分会场会议的厅局级干部名单和参会人数于 4月12日前报部值班室。请各分会场提前做好视频系统开通的各项准备工作,部信息中心将于 4月11日上午 9时开始联调。

部值班室: 010 -66558891 66558004 (传真)

地质环境司联系人: 卓弘春 010 -66558322

部视频系统联系人: 吴伟民 010 -66558121

余前佳 010 -66558662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八日



关于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
答:一、会议时间 2011 年 4月12日15∶ 00 - 16∶ 10。二、会议地点 主会场设在国土资源部 B103 会议室,各省 (区、市)国土资源厅 (局)所在地设分会场。三、会议内容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 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 2011 年工作形势,部署汛期工作。

汪民副部长在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答: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部署,总结 2010 年工作,研判形势,全面部署安排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刚才,广东、四川、云南、甘肃四省厅的同志分别发言,总结了本地区 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情况,提出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明确了防控措施,我都...

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开展“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紧急行动”的通...
答:九、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建设、乡镇国土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培训等,抓先进、典型。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都要认真搞好总结。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总结报告,纳入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工作总结,于10月15日前一并报部地质环境司。各省(区、市)“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

矫梅燕副局长在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答:在全国即将进入汛期之际,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部署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就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从过往经验看,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受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貌地质和气候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使一些地方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国务院领导近日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经国务院同意,现...

贠小苏副部长在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_百度...
答:8月11日,部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了进一步安排,各地都做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刚才,中国气象局郑江平司长已经详细分析了近期全国的气象状况,我国又将迎来新一轮大范围降雨过程,范围涉及20多个省区市,局部地区最大降雨量可能超过200毫米,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再一次面临巨大考验。针对...

关于召开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五条线”建设座谈会的通知
答:为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 《决定》),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防治 “五条线”建设工作,经部领导同意,决定召开地质灾害防治 “五条线”建设座谈会。一、主要内容 传达近期国务院领导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批示精神; 交流近年来各地在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监测机构、应急...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立法背景
答:关于《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立法背景,说明如下: 一、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术上地质灾害的定义较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一是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的一种变异现象;二是直接或间接恶化环境、降低环境质量,危害人类和生物圈发展的地质事件,如地震、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三是地质灾害是指...

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答:4月召开全国汛期防治工作视频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5月启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为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防灾信息。7月根据防灾总体情况,召开紧急视频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等。今年以来,我部针对降雨、雨雪冰冻、融雪等发出防灾通知 30 余次,各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共召开地质灾害防治会议129 次,发出...

预防汛期安全的措施(精选6篇)
答:  二、及时监测预警,提前防范部署   汛期期间,负有防汛监测预警职责的人员负责密切关注、及时掌握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与各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充分运用气象、   海洋、地质灾害等预测预报成果,科学研判可能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的影响,及时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到各科室和班组提前防范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