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作者&投稿:堂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什么意思~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
【释义】孔子说:“现在的人啊,以为仅仅给父母吃好穿好,把父母养活,让他们衣食无忧就可以叫做孝顺了。但是像狗和马这样的畜生,也能养活他们的父母,替他们服劳役。如果内心没有一份真挚的对父母的尊敬之情,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还有什么区别呢?”

扩展资料:
《论语·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奉养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要饲养。父母和狗马都能养活,如果不能尊敬父母的话,那么奉养父母和饲养狗马还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这个问题孔子给出的答案是“现在所谓孝顺,以为能养父母则可。可是人也都能做到饲养狗与马。如无敬意,那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

扩展资料:
“子游问孝”出自《论语》第二篇——为政篇。而子游问孝就是子游请教什么是孝的意思。
孔子认为更重要的是孝要产生于内在的敬意,做到在父母面前和颜悦色才是真正懂得了孝法。这是孝法清除认识误区,达到真实有效的根本要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子游问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语出自《论语》。
【释义】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所说的孝,往往是指能够赡养父母。其实就连狗马之类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如果没有恭敬之心,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有什么区别呢?
《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翻译】

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就连狗与马,也都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样分辨这两者呢?”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出自文言文《子游问孝》。

拓展资料:

孔子认为更重要的是孝要产生于内在的敬意,做到在父母面前和颜悦色才是真正懂得了孝法。这是孝法清除认识误区,达到真实有效的根本要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现在所谓孝顺,以为能养父母则可。可是人也都能做到饲养狗与马。如无敬意,那和饲养狗马有何区别呢?"






子游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现在人只把能养父母便算孝了。就是犬马,一样能有人养着。没有对父母一片敬心,又在何处作分别呀?”

还是孝。不明白夫子为什么要那么强调孝的问题?让人崇敬的夫子,这里显得一再絮叨。我始终认为,孝的东西,真的是天生的,跟学问修养等等完全无关,何须吩咐呢?又为什么有那些傻徒弟一个个站出来问?难道夫子不答,就不知道怎么对父母了?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⒉7』

【译文】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许多人把孝单纯理解为赡养父母。狗和马不也有人养吗,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每个人都应该孝敬老人,连狗和马都能够有所养,何况老人呢.不孝敬老人都做不到,何况其它的事情呢?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答:子女对父母不能简单地供养,而应当尊重他们的意志。人是有感情需求的,比不得动物。父母需要得到子女的尊重,也应该得到子女的尊重。

孔子将养父母与养犬马并举,目的是什么
答:孔子在回答弟子所问的问题时,不同的人也有方式、口气和语言艺术的不同。子游,《先进篇》中说他文学方面很出色,因此孔子对他的问孝回答表达得很艺术。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分析一下,本章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表明子游向孔子问孝...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
答:现在称作的孝,是仅仅能供养父母就行了.然而狗、马,也都能得到人得饲养;如果没有对父母的一片孝敬之情,那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我觉得孔子认为以敬爱的心理来孝顺.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以别乎
答:是要翻译吗?大义就是,如今说孝就是要赡养父母,而犬马与人一样赡养自己的父母,那怎么来区别呢?

孔子关于孝道的名言
答:14、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5、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9、子曰:父母之所爱...

论语中有关孝的论述
答:2、敬,即要敬事父母。“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从孔子的疑问中可知,仅给父母吃饱穿暖还不是孝,还应做到“敬”。仅仅能供养父母,这就和养狗、养马毫无区别。孔子驳斥了当时“孝”的概念,认为孝要对父母有孝敬之情,孔子在这里...

和孝心有关的名言
答: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

关于孝敬的名言
答:父母惟其疾之忧。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有难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为政》中的孝,为政为什么谈孝
答:在为政篇里面是怎么谈孝的: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就是说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那种忧愁、担心,多么深刻,你要去体会这种心境。所谓疾民所急忧民所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

体现子女对父母的爱诗句
答: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 2,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3,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