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有那几种印制,要稍微详细点,每种印制再举几个例子.复制不给分

作者&投稿:饶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邮票的种类有哪些?~

普通邮票:普通邮票是邮票的主要类别。它面值种类齐全,适用于各类邮件贴用。这种邮票发行量大、发售时间长、票幅较小、图案基本固定,有些普票色彩不像纪特邮票那么丰富,普通邮票往往多次印刷,因而有不同版别。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大多数是普通邮票,如英国的黑便士、蓝便士,我国的大龙、小龙票等。普通邮票是编织传统邮集和邮政史邮集的主要邮品,又是版式研究的对象之一。 纪念邮票:纪念邮票是为纪念国内外重大事件或著名人物而发行的一种邮票,大多以纪念的事件和人物为主图,并附有相关的纪念文字,时间性很强。纪念邮票的特点一般是票幅较大,印制精美,发行数量较少,在邮局限期出售,不再重印。我国纪念邮票印有志号。我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清代于1841年11月发行的“慈禧六十寿辰”纪念邮票。 纪念邮票(“J”字头),这类邮票是指从1974年5月5日发行的“J1”起的新纪念邮票。“J”是“纪”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 特种邮票:特种邮票也称宣传邮票。为宣传和展现某一特定题材而印制发行。特种邮票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不论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科学发明、文化艺术、著名人物、名山大川、土特产品、名胜古迹、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建设成就等无所不包。特种邮票的形式和发行情况与纪念邮票相仿只是无具体的纪念对象,无严格的时间限制。我国第一套特种邮票是特1“国徽”,1951年10月1日发行。特种邮票(“T”字头),这类邮票是指从1974年1月1日发行的“T1”起的新特种邮票。“T”是“特”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 航空邮票:专为邮寄航空信件而贴用的邮票。这种邮票一般都印有“航空邮票”字样和飞机图案。我国第一套航空邮票于1921年7月1日发行,图案是一架飞机在长城上空飞翔,机尾为当时的五色旗。 欠资邮票:欠资邮票是寄信人在寄信时未贴邮票或未贴足邮票,邮局发现后加贴的补收邮资的凭证,由收件人交纳邮费。这种邮票邮局不出售,也没有预付邮资的功能,但集邮者有时能从集邮公司买到,只作为集邮品收藏。我国最早的欠资票是1904年清代邮政发行的,在伦敦版蟠龙票上加盖“欠资”字样。 附捐邮票:附捐邮票,是在邮票的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小部分捐款费,用来为某些慈善事业筹款,故称为福利邮票或慈善邮票。在附捐邮票上,邮资面值和附捐金额的表示方法是:邮资面值+附捐金额。附捐金额不能充作邮资。我国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920年北京一版帆船加盖“附收赈捐”邮票,所得捐款用于救济黄河决口区的灾民。 无齿孔邮票:指四周不打齿孔的邮票,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发光邮票:指在暗室内经紫外线照射后会发出亮光的邮票,便于信函自动分拣机识别、盖销。这是在纸或油墨里加入发光材料的一种新型邮票。根据发光物质的种类又可以分为荧光邮票和磷光邮票。我国第一套磷光邮票是1980年发行的T.49“邮政运输”。 快信邮票:也称快递邮票。是专供在快递邮件上贴用的邮票。我国清代邮政于1905年开始发行这种邮票。 挂号邮票:是专供在挂号邮件上贴用的邮票。中华邮政于1941年发行过“国内挂号邮资已付”邮票,属于未印面值的“单位邮票”。 新闻纸邮票:专供寄递报纸、期刊使用的邮票。最早是1851年奥地利发行的。 军用邮票:也称军邮邮票。是专供军人寄信贴用的邮票,免费供给或收取较低的资费。我国最早的军用邮票是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 公事邮票:又称公文邮票、官用邮票或公务邮票,是专供政府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寄发公文贴用的邮票。中国最早的公事邮票是1915年中华邮政在新疆发行的凿孔“公文贴用”。 加字改值邮票:这是一种在其他邮票上加盖文字,改变面值后作为一种新邮票使用的邮资凭证。采用这种邮票,多半是因为新邮票印制不及而采用的一种应急措施。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中华邮政邮票中部分孙中山头像邮票和以飞雁、火车、轮船、宝塔等为图案的邮票,以及部分解放区邮票,加印“中国人民邮政”文字及新面值后,作为新中国邮票使用。这样的加字改值邮票,从1950年发行的“改1”到1951年发行的“改10”一共发行了10套共38枚。 包裹邮票:这是一种专供寄件人邮寄包裹时贴用的邮票,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比利时、伊朗、美国、意大利及罗马尼亚等国家都发行过包裹邮票。我国解放区邮政和中华邮政也都发行过包裹邮票。新中国成立后,曾于1951年发行过一套包裹邮票4枚,只限东北地区贴用。 小全张:小全张是指全套邮票印在一张小型纸上的邮票。其枚数、图案、面值与同时发行的邮票完全相同,一般在边纸上饰以相关图案、花纹或说明文字。在邮局出售时,一般按面值,但也有高于面值出售的。按面值作邮资使用加价部分不能充作邮资。我国第一枚小全张是中华邮政1941年发行的“节约建国”小全张。 小型张:小型张指将一枚或数枚邮票印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邮票四周的空白处一般印有相关文字和图案的小开张邮票。小型张邮票图案是另外设计的,也有用原来该套邮票中的图案印制的。新中国第一枚小型张是1956年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小型张。 电子邮票:又叫自动化邮票。是为适应邮政现代化的需要而产生的。这种邮票与一般邮票不同,这不是整张邮票撕开后出售,而是根据邮资需要由电脑控制的自动售票机加盖面值出售的。这种邮票无齿、无胶,一般是上下两端印有两个半圆的凹槽。为在自动出售机中固定位置,电子邮票1981年由当时的联邦德国首次试验发行。投入硬币后,按一下所需面值的按键,电脑控制的号码机即在空值邮票上加盖面值吐出。 连印票:是将两枚或两枚以上不同图案的邮票连在一起印刷的邮票。连印票的形式多种多样,我国发行的连印票有:四方连,即将四枚不同图案的邮票组成四方形印在一起,如1979年9月15日发行的“J4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运动会》四方连邮票。对于从整张邮票上撕下图案相同的四枚邮票,习惯上也叫四方连,如猴票四方连。其实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四方连;横连,将几枚不同图案的邮票横在一起排印,有几枚邮票就叫横几连。如纪10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邮票是横三连,T25《化学纤维》是横五连等;直连,将几枚不同图案的邮票直连在一起排印,有几枚邮票,就叫直几连。如J120《故宫博物院六十周年》邮票是直四连。这种邮票的优点是可以把几枚邮票的图案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例如J120直四连。看上去,故宫建筑更加金碧辉煌,气势宏伟,加上排版印刷方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艺术性更强,所以特别受到群众欢迎。 小张票:也叫小版票。是邮票发行部门专门印制的一种印张较小,邮票枚数较少的邮票。如1980年9月10日发行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邮票,整张枚数为50枚。为适应展览会的要求另特印制了小张票,印张比整张小,小张枚数为12枚。 无面值邮票:指各种未印面值的邮票。1941年中华邮政发行过“国内快递”和“国内挂号”两种无面值单位邮票。 盖销票:从广义上讲,凡是被邮戳盖销了的邮票都是盖销票。但是,邮票公司价目表上的盖销票,指的是将没有使用过的新邮票有意地用邮戳盖销,用来供应集邮者,这种邮票叫盖销邮票。 有一部分集邮者喜欢盖销邮票,把盖销票作为一个集邮品种。邮票公司为了满足这部分集邮者的爱好,就供应盖销票。如五十年代的中国集邮公司就曾向国内外集邮者供应过盖销票。 盖销票的价格一般低于新票,但有的盖销票价格相当于新票。 信销票:信销票是指实寄信件上被邮戳盖销了的邮票。信销票的出售价格一般低于新票和盖销票。但有的信销票由于发行较早,存在数量稀少,价格昂贵,甚至成为无价之宝,最典型的例子是“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旧票,这种实寄过的信销票存世仅此一枚,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由于信销票容易得到,不用花钱或花钱很少,且有实寄意义,所以对初集邮者提倡从收集信销票开始。 对剖票:因某种面值邮票暂时缺售,为应急将另一种邮票竖向或横向或对角剖开当两枚邮票贴用,其面值按被剖邮票的面值等分出售使用,称为对剖票。如1903年福州邮局因1分票短缺,为了应急就把库存的蟠龙无水印红色2分票斜角对剖当1分票使用。对剖票都是在邮局当面出售贴用,不预售,有的加盖特殊戳记,收集时最好连同实寄封一起收集、保存。

五类:
农事节日:清明节(种瓜点豆),芒种也算,吃新节(少数民族)等
祭祀节日:中元节(七月半)清明节,火把节等
纪念节日:端午节,火把节等
庆贺节日:春节,国庆等
社交节日:七夕,那达慕(蒙古族)等
(节日类型可交叉,并不是单一的)

现在邮票印制方法分胶版,影写版,雕刻版,影雕套印,胶雕套印!
胶版票很多,一些几纪念会议的邮票都是胶版印制的!
影写版:现在我们使用的鸟普通邮票和生肖邮票就是影写版印制的!
雕刻版,类属于人民币的印制,现在纯雕刻版没有了,见过初期的邮票都是雕刻版的!
胶雕套印,是主图线条是雕刻的,背景是胶版印制的,如3月5日发行的雷锋邮票!
影雕套印,同于胶雕印制,背景是影写版的!如《清明上河图》邮票!

邮票是怎样印制出来的?
答:邮票印制过程中加入发光物质的方法一般分为四种:1、纸张加工时就加入发光物质。尤其是票图与正面能够适应电子分拣。2、纸张正面涂一层发光物质。邮电部1986年5月22日发行的T110《白鹤》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此票发行后,有人发现在紫光灯下白鹤的眼睛会发出荧光,因此曾有许多集邮爱好者认为《白鹤》...

邮票印刷
答:打孔完成后,邮票就可以从压印机中取出。另一种打孔的方法叫做点线法,在成版的邮票从压印机上取下来后,使用类似比萨刀,但带有小钉的轮子滚过纸版的一面,就会留下一行小孔。这种打孔办法最初使用手工完成,目前已经自动化了。在邮票印制过程的每个步骤都要对它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由控制机器的工作...

清朝邮票的印制
答:“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

邮票的印刷过程
答:邮票的印刷主要是选用凹版印刷,这是由于凹版印刷具有较好的防伪性。在防伪印刷中比较广泛应用。凹版印刷的特点是用墨量大,因此,凹版印刷的线条粗细和油墨的浓淡层次变化丰富,图文有凹凸感,层次多样,线条清晰,易于辨识,给仿冒带来很大的困难。凹版是最早用于防伪领域的印刷技术。手工雕刻的深版纹印出的...

邮票是如何印制出来的
答:显然,胶版印刷方法比雕刻版或影写版方法要简单得多,所以印刷周期短,成本较低,主要缺点是胶版印刷的邮票防伪性不高,较易仿制。为此,用胶版印制邮票,往往采用特制的防伪油墨,选用特制的邮票专用纸。新中国初期,就有多种邮票用胶版印刷方法,后来较少采用。而从1992年至今,国家新扩建了辽宁、河南...

请详细介绍下如何辨认邮票的真假,想买点做收藏
答:鉴别邮票,首先要了解邮票的印刷版别,即不同时期的邮票印刷工艺的特点与区别。新中国建国初期,是采用雕刻版、胶版、凸版等印刷工艺来印制邮票。50年代末引进了照像凹版技术,邮票生产基本以影写版(即照像凹版)和雕刻版为主。80年代引进电子制版技术,影写版邮票由照像凹版改为电子制版印制。新中国还有影写版与雕刻版套...

连印票邮票形式
答:信息产业部近日推出一套以黑龙江镜泊湖为主题的邮票,名为“镜泊湖”系列,共包含4枚,每枚面值50分。这套邮票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连印形式,即4枚邮票紧密相连,同时被印制成一个邮局全张,形成了一个小型连票版张,这一设计吸引了众多集邮爱好者的关注。连印邮票在中国邮政史上历史悠久,连印方式...

邮票有哪些种类
答:1. 纸质邮票 这是最传统的邮票形式,使用纸张作为主要材料。根据不同的印制方法,纸质邮票又分为影写版、雕刻版等。2. 塑料邮票 采用特殊塑料材料制成,具有防伪性高、耐用等特点。常见于某些特殊发行的邮票。三、按形状分 异形邮票 除了常规的矩形外,邮票还可能出现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

邮票的制造
答:世界上第一枚小全张是年卢森堡发行于1906年的纪念威廉四世大公登基小全张邮票。中国的第一枚小全张是中华邮政发行于1941年的《节约建国》邮票。小本票又称为邮票小册,是邮政部门将一套邮票印制成连票并装订成册,配有封底的邮票称为小本票。这种邮票经常由于装订的原因而有一边、两边无齿孔或二、三边无齿。小...

邮票种类有几种
答:form):为了便于携带,邮政部门将单一面值或多种面值的邮票印制成连票并装订成册,配有封底称为小本票。使用时按邮资撕下一枚或多枚即可。其上面邮票与原邮票的图案、面值、刷色均相同,只是由于装订、裁切的需要往往有一边、两边无齿孔或二、三边无齿。世界上发行小本票最早的国家是卢森堡,时间在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