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是如何印制出来的

作者&投稿:通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邮票是怎么印刷的?~

邮票印刷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胶版印刷:
胶版,又称橡皮版,世界最早的胶版邮票发行于1843年的瑞士,可见这技术的历史也是够悠久了。

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发行的邮票也多采用胶版印制。中国第一套胶版邮票是2000年发行的《龙(文物)》,全套6枚。单2000年,发行25套邮票,就有9套采用了胶版印刷技术。
胶版印刷也是现代印刷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平版印刷方法,所以特点也非常明显。胶版印刷通过网纹的大小来表现色调的浓淡和层次的深浅,而在文字、线条和平涂色块上,却采用无网纹的实地印刷,不仅平服光洁,还清晰完整。
2、影写版印刷:
影写版,又称照相凹版,原理类似于洗相片。世界最早的影写版邮票发行于1914年的巴伐利亚,而中国印制的第一套影写版邮票则是发行于2000年的《春节》,全套3枚,小型张1枚。

影写版和胶板区别非常大,甚至有些死对头的意味。区别于胶板的网纹,影写版是以网点深浅表现色彩层次的,具有网纹细、层次丰富的特点。

邮票鉴赏常常用到放大镜。影写版在放大镜下,其网点有些像枣核,也像芝麻,但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点的中心墨色比四周浅,这也是影写版的特色。
3、影雕套印:
影雕套印,顾名思义,就是影写版和雕版印刷的套用。先用影写版印出色调、层次,再用雕版印出轮廓、文字,成品的效果也非常显著,不仅层次更丰富,还有很强的立体感。

中国20世纪60年代发行的《黄山风景》、《殷代铜器》等,就是采用影雕套印工艺印制的。中国发行的第一套影雕套印邮票是2000年发行的《庚辰年》,全套两枚。
4、胶雕套印:
胶版和雕版套印的技术,同样是一种混合工艺。两种工艺技术的合用,以长补短,在美观上呈现出的效果,确实是单一种工艺所不能达到的。

2004年发行的《丹霞山》,在放大后就能明显看出线条的雕刻效果,当然也有胶印的网点特征。中国发行的特种邮票《首都机场》、《民族文化宫》、《全国农业展览馆》也都是胶雕套印技术印制的。
扩展资料:
邮票的特征:
(1)邮票图案:
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 、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己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
(2)邮票上的国名: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3)邮票的版铭:
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如:中国1981年4月29日后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
(4)邮票上的水印:
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
(5)邮票上的志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邮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雕刻版邮票

邮票印刷
邮票印刷要注意保护设计的完整性。现在有多种印刷方法,也见几种方法混合使用。以下介绍各种印刷方式。
凸版印刷折叠
凸版印刷是最早的一种邮票印刷方式。近代凸版邮票印刷是照相分色后铜版制版印刷的,印版版面上有凸起和凹陷,图文部分凸起,空白部分凹陷。印刷时油墨涂在印版上,凸起的图文部分着墨,凹陷的空白部分不着墨,将纸张放在版面上,从上施加压力,沾有油墨的印版凸起部分与纸张接触就形成纸上的有色图文,与盖章的原理相近。由于印刷压力较重,因而往往在邮票图文边缘处留下油墨外溢的痕迹,这是凸版邮票的特征与缺陷。世界上西德和罗马尼亚经常采用该方法印刷。
凹版印刷折叠
原理与凸版印刷相反,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凹陷,空白部分凸起。涂抹油墨后,凸起部分的油墨会被刮去,只留下凹陷部分的油墨,之后把纸张放在版面上加压,凹处的油墨便粘附到纸张上,形成有色部分。凹版印刷分为雕刻凹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和电子雕刻印刷三种。雕刻凹版印刷又称雕刻版,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由专业雕刻师借助放大镜用手在钢板上精确地雕刻出与邮票大小相同的图案和文字。之后制造成母模,再用母模复制子模拼成印版。这种邮票油墨在纸上隆起,用手触摸即有感知,可以轻易鉴别出来。雕刻版邮票的特点是墨色深厚,线条突现,立体感强,具有版画般的艺术效果,但缺点是色彩单调。但是,雕刻版印刷仍然是评判一个国家邮票印刷水平高低的标准。照相凹版又名影写版,由捷克人克莱尔·格利奇发明于1890年前后。特点是网纹细,版纹深,表现力强,有浓郁的色彩和细腻丰富的层次感。不仅深受集邮者喜爱,也是当今世界上各国印刷邮票常用的方法。电子雕刻凹版印刷属于较新的影写版制版方法,全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操作。特色是图案清晰度高,套印精密度高,而且生产效率也较高。
平版印刷折叠
平板印刷印版版面上没有凸凹,图文着墨部分和空白部分处于相同平面上,利用油水不溶的原理,图文部分亲油着墨,空白部分亲水不着墨。在印刷过程中,亲油部分有油墨形成的有色图文,亲水部分则没有油墨从而形成票面上的空白。平板印刷又可分为石版印刷、胶版印刷和珂罗版印刷(又名玻璃版印刷)三种。
混合版印刷折叠
用两种及以上印刷方式混合套印的印刷方式即为混合版印刷。其可以融合各种印刷方式之长,让邮票达到完美境界。最常用的是影雕套印和胶雕套印。影雕套印是影写版和雕刻版的结合,其特色是色调丰富,层次鲜明。胶雕套印则是雕刻版与胶版的结合。
除了上述的四大方式外,还有一种邮票印刷方式,就是油印,这种印刷方式通常伴随着印刷条件的极端简陋,常在战时出现,但平时几乎不用。另外,近些年也有多种新印刷方式出现。如日本的阶调凹版等。
在正式印刷之前,邮局通常会先进行试印。虽然邮票的印刷有着质量监控,再加上试印,但是错版依然存在,例如图像的偏移。这些错版对收藏家有着很大吸引力。诸如颜色甚至图像倒转的严重错误是很难见的。世界上最有名的错版当属瑞典的“黄三基林”(Tre Skilling Banco),只有一枚传世,还有美国1918年的“倒置的珍妮”(Inverted Jenny)。

平版。平版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印刷方式。它是利用水和油不相混合的原理,使油墨只吸附在相当于邮票图案大小的版面上。最早的平版版面是用石头做的,故也被称为石版。平版印刷邮票技术要求不高,印刷周期短,因而早期的许多邮票特别是战争时期印刷的邮票多采用平版。平版邮票印刷精度相对较差,效果不够好,易被仿制,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了。

平版胶印。即胶版,系一种间接印刷方法。印制邮票时,先把印版图文上的油墨印到包有胶皮的滚筒上面,然后再转印到纸上。显然,胶版印刷方法比雕刻版或影写版方法要简单得多,所以印刷周期短,成本较低,主要缺点是胶版印刷的邮票防伪性不高,较易仿制。为此,用胶版印制邮票,往往采用特制的防伪油墨,选用特制的邮票专用纸。

新中国初期,就有多种邮票用胶版印刷方法,后来较少采用。而从1992年至今,国家新扩建了辽宁、河南两条邮票生产线,其设备为胶印机,故两厂的邮票均用胶版印刷。1992-1998年发行编年票共171套,其中104套用的是胶版印刷。如1993年的“郑板桥作品选”、1995年的“桂花”无齿张、1998年的“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等都是胶版印刷的。

混合套印版。在很多情况下,一枚邮票往往同时运用两种印刷方式,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印刷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混合版。最典型也是最常用的混合版就是影写版和雕刻版套印。我国最早的影雕套印邮票是纪64《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十周年》第一枚(文字是雕刻版);我国的生肖邮票就都采用这种印刷方式,色彩丰富,线条清晰,深受集邮者欢迎。我国邮票中的许多精品也都是运用这一印刷技术的结果,如《黄山风景》邮票。此外还有胶雕套印,如普5《天安门图案(第五版)》即为此法。

平版。平版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印刷方式。它是利用水和油不相混合的原理,使油墨只吸附在相当于邮票图案大小的版面上。最早的平版版面是用石头做的,故也被称为石版。平版印刷邮票技术要求不高,印刷周期短,因而早期的许多邮票特别是战争时期印刷的邮票多采用平版。平版邮票印刷精度相对较差,效果不够好,易被仿制,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了。

邮票的由来
答:邮票的原型最初出现在17世纪中期。 165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将巴黎地区的职位交给了Vera Ye。 Vera Ye在巴黎设立了一个“小邮局”,并在街上设立了一个邮政信箱,每天收集和发送信件。 Vera使用称为邮资证书的标签给用户留下了一封信。邮票上的发件人将邮票放在信封上或放在信封上,写下信件的日期,...

怎么区分邮票的影写版,雕刻版,胶版?
答:那就是胶印版邮票;如果票面光滑的就是影写版邮票;如果看见有凸起的,那就是雕刻版邮票。2、用放大镜看 专业来说,影写版应该用40倍放大镜看,组成图案都是由的点组成的,这些点空心的就是影写的,实心的是胶版的。而雕刻版的就不用说了,线条凸起,一眼就看出来,假不了。

有关邮票的问题
答:”在1956年7月1日邮电部供应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签订的《邮票印制协议书》中,详细列明乙方应有的设备,如打孔机、压平机、烘票设备等,就是没有刷胶机。1957年10月23日,邮电部在《关于建设邮票厂问题的有关资料》中,列出所需机器设备,第一项就是“刷胶机:专供卷筒纸背面刷胶。”并强调...

国外邮票的知识
答:“邮票”是采用了帕金斯的雕刻版印制方法印制出来的。 帕金斯(JACOB PERKINS)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人,机械发明家。他于1819年发明了轮转印刷机,能用雕刻铜版印刷钞票。 1839年12月罗兰.希尔与帕金斯的公司签订印刷邮票的合同。 邮票中间的图案是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享利.科普尔特(HENRY CAUBOULD)选用了皇家造币...

有的雕刻版邮票为什么要用两块模版印制
答:著名的宫门倒就是这种情形产生的。宫门倒印珍邮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北京老版帆船票的元值票为双色套印,2元票的中心图案“宫门”为黑色,边框为蓝色。这种印刷方法是分两块版模套印,一般先印边框,后印中心图案,由于印刷工人忙中出错,将其中一个版模放倒了,所以印出来的邮票中心图案“宫门”是...

中国邮政发行的第1套宣纸邮票是什么
答:中国第一套宣纸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于2010年5月15日在夹江发行,共一套6枚,内容选取了天下三大行书,分别为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该套邮票由中国著名设计家王虎鸣先生设计,在印制技术及纸质方面首次采用宣纸作为印刷材料,突破了传统的...

邮票的知识(历史.产生.设计)
答:这个姑娘看了一下说:“我没有钱,把信退回去吧。”送信人便和姑娘吵了起来。罗兰.希尔看了后就带她付了钱。姑娘解释说:“我家很穷,没有钱付邮费。我和哥哥约定,假如他身体平安的话,就在给我的信上画一个圈圈,我看到这个标记就不取信了。”罗兰便向政府建议,发行一种邮票,寄信由发件人...

邮票有哪些种类
答:2. 纪念邮票 为纪念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或特殊节日而发行的邮票。设计独特,具有收藏价值。数量有限,往往包含特定的主题或图案。3. 特种邮票 用于特定的邮政需求或目的,如慈善筹款、风景名胜等。这类邮票的设计和印刷通常较为独特,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二、按印制方法和邮票材料分 1. 纸质邮票 这是最...

关于邮票的资料
答: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邮票也是某些国家或地区重要的财源来源。收藏邮票的爱好叫集邮。邮票的诞生,是由于邮资的征收对象的改变:降低了邮费、按重量计费、先付邮费。通信因此走入寻常百姓家。邮票是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

邮票十大要素是什么
答:邮票十大要素之背胶:涂刷在邮票背面的胶层,便于将邮票粘在邮件上,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上便已经有了背胶。邮票十大要素之材质:印制邮票所采用的材料,一般分纸质和非纸质材料两大类。印制邮票的材料以纸质为主。1955年,匈牙利发型了用铝箔制作的邮票,开了采用非纸质材料印制邮票之先河。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