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与五脏有什么关系?

作者&投稿:生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五味?五味哪五脏又有哪些相对应的关系?~

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另一说是酸﹑甘﹑苦﹑辛﹑咸五种味道洪范》谓:“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素问�9�9藏气法时论》指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属性和作用的最早概括。后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日臻完善。现据前人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将五味的作用及主治病证分述如下: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一般来讲,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因此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如苏叶发散风寒、木香行气除胀、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内经》云:“辛以润之”,就是说辛味药还有润养的作用,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补肾等。大多数辛味药以行散为功,故“辛润”之说缺乏代表性。此外,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往往也标上“辛”,亦称辛香之气。这样,辛就不只与味觉,而且与嗅觉有关了。随着中外交流的发展,外来香料、香药不断输入。到了宋代,由于香药盛行,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对芳香药物作用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具有芳香气味的辛味药,除有能散、能行的特点之外,还分别具有芳香辟秽,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芳香开窍等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一般来讲,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酸, “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来讲,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如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半夏、陈皮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连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来讲,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积、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痰核、瘿瘤、瘕痞块等症。如芒硝泻热通便,海藻、牡蛎消瘰散瘿,鳖甲、土鳖虫软坚消等。此外,《素问�9�9宣明五气篇》还有“咸走血”之说。肾属水,咸入肾,心属火而主血,咸主血即以水胜火之意。如大青叶、玄参、紫草、青黛、白薇都具有咸味,均入血分,同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素问�9�9至真要大论》又云:“五味入谓,各归所喜攻……咸先入肾。”故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板、鳖甲等都具有良好的补肾作用。同时为了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不少药物如知母、黄柏、杜仲、巴戟天等药用盐水炮制也是这个意思。

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故不少利水渗湿的药物都具有淡味。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之证。如薏苡仁、通草、灯心草、茯苓、猪苓、泽泻等。由于《本经》未提淡味,后世有些医家主张“淡附于甘”,然淡味与甘味的作用,各具自己的特点,应该分别论述为是。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症)。如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sa4]乌曲骨收涩止血等。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标明药性。

以上是五味药性的基本内容。但就某一具体药物来说,则当具体分析。药物的味往往单味者少,多数药物具有几种味,对这些药物功效的认定,必须全面综合并结合临床疗效来认识概括。此外,上述的五味作用,只是药性的一个方面,对于药物性能的全面认识,必须结合其他特性,才能全面地掌握药物功能。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中医认为五味入于胃,分走五脏,以对五脏进行滋养,使其功能正常发挥,不同的食物对脏腑的选择性迥异,如《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这种五味的划分,不仅适用于五谷,同样也适用于五果、五畜、五菜、五色等,这是中医饮食营养的理论基础。
中医的五味学说还包含五味与五脏的密切关系。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灵枢·五味论》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饮食五味用之适宜,对人体则有益,若因过分偏嗜则可发生疾病。或在五脏有病之时,也应适当调整饮食五味。
中医理论的饮食物五味,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长寿。饮食物的五味宜忌,不仅要与食物的四气、归经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季节变化、病情性质和身体素质,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五味宜忌理论。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灵枢·五味论》还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饮食五味用之适宜,则对人体有益,若因过度偏嗜则可导致疾病,或在五脏有病之时,也应适当调整饮食五味。《灵枢·五味论》中就说:“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油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哎;甘走肉,多食之令人免心。”《素问·宣明五气篇》也说:“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若不遵循这些宜忌原则,硬行多食,必由此而生百病。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所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所伤也。”由此可见,食物的五味,与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关系。



五行五脏五味的关系!



以下是五脏的 本性 和本味。
肝脏 木 辣味 生发 宣泄 脾气冲,,,,肺脏 金 酸味 收敛 内敛(吃酸味压制肝火,目的是补充肺j金压制肝木), 脾脏 土 甜淡味 生长壮厚,,肾脏 水 苦味 润下 燥湿 固藏(吃苦去心火 ,目的是补充肾水 克制心火),,心脏 火 咸味 炎上 喜悦(危重病人注射盐水,目的是滋补强心)。

除了脾脏以外,其他几个脏器 都对克制自己的味道敏感,
比如,去心火 用苦味,苦味属肾水 是肾脏的本味,水克心火
比如,去肝火,用酸味,酸味属于金,是肺脏的本味,金克肝木。
比如,宣泄肺气,用辣味,辣味属于干木,宣发为主,可以克制肺金的收敛,发汗。
比如,宣泄肾气,用咸味,咸味属于心火,克制 肾脏的固藏本性,

中医的五味学说中五味与五脏有怎样的关系?
答:中医的五味学说还包含五味与五脏的密切关系。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灵枢•五味论》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心主血脉,...

中医中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答: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增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思说 阴精的生成,来源于饮食五味,而贮藏阴精的五脏、常常会被不正常的饮食五味所伤 过于酸了 会使肝的功能抗竟,因为木克脾土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量食用咸味,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

食物五味可以营养人之五脏,酸先人的脏器是
答: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辛、甘、酸、苦、成。食物五味可以营养人的五脏:辛先入肺,酸先入肝,咸先入肾,苦先人心,甘先入脾。

听人说五脏对五味
答:心为苦,肝为酸,脾为甘,肺为辛,肾为咸。五味也有补益作用,当你发现突然对某种味道特别喜欢时,代表你相应脏需要补,可以多吃此味食物。当然吃多也不行,补多会有反效果哦!

五味可以补五脏吗。怎补的科学。
答:五味归属于五脏,都是因它不同的属性而各有所归。五脏又与五官有直按联系,《灵枢·营气篇》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矣”。由此可见...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的关系
答:五官 (wǔ guān) 或五种感官,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五情(wǔ qíng),或五情,即喜、怒、忧、思、恐。五季(wǔ jì),或五个季节,即春季、夏季、夏末、秋季和冬季。每个季节都与五个元素之一相关联,并被认为具有特定的特征和品质。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

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苦则伤
答:在五行理论中,五味与五脏也是相互对应的。具体来说,酸味入肝,甘味入脾,苦味入心,辛味入肺,咸味入肾。这种对应关系是基于五行生克规律建立的。所谓“五味入五脏”,是指五种味道分别对五脏有不同的作用。比如,酸味对肝有滋养作用,甘味对脾有滋养作用,苦味对心有滋养作用,辛味对肺有滋养作用...

五味对五脏会有什么作用?
答:你好,中医中讲,无味和五脏是相对应的:肝心脾肺肾对应酸苦甘辛咸。酸入肝,稍微吃些酸味的食品可以养肝,如果大量食入酸味食品就伤肝了。其他无味也是如此,少食可以补养对应的内脏,多食反而有伤害。还有五脏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少吃甘(甜)味食品补脾,小孩子一般喜欢吃甜食,如果吃多了,会...

人常说“五色五味入五脏”到底是什么?
答:中医所说的五脏五味到底是什么呢?中医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五味”辛、甘、酸、苦、咸 辛--肺、甘--脾、酸--肝、苦--心、咸--肾五味对应五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