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废除商鞅酷法,秦国还会二世而亡吗?

作者&投稿:能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我们在谈到秦国历史时,往往会为强大的秦帝国自豪,同时也为其二世而亡感到可惜。曾经综合实力无比强大的秦国,为何在始皇帝死后就迅速崩溃?秦国真得仅仅是因为法律严酷而导致灭亡的吗?

秦国军团

秦统一六国后,原本频繁的对外战争逐渐烟销云散,秦始皇的主要精力也开始转向对内治理。通过文化、经济、社会和制度统一,力求建立春秋万代的大一统政权。同时,秦始皇还大量征发徭役,兴建阿帝宫、秦皇陵、长城、灵渠、秦直道等大型国家工程,这些工程既有防御作用的,也有体现统一国家威权的,还有是促进经济的,当然也有秦始皇个人好大喜功的因素在里面。

万里长城

主流的历史教科书认为,秦灭亡是因为法制过严,用民无度。主要由头是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一群被征召去服劳役的农民,因为雨期无法按时到达要被斩守,被迫起兵。那么要问,如果秦统一后,废除严刑竣法,秦国就不会有危机吗?

商鞅变法后,秦国在国内进一步加强耕战制度,全国上下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服务和服从于对外战争,农民闲时通过努力耕种支持国家,战时奋力打战获得军功加官进爵。秦国还通过保甲连坐、严禁私刑、户籍控制等办法,最大限度减少国家内耗,逐步积累实力。

商鞅

这些法度除了促进秦国综合实力大涨外,还有个副产品就是控制了国内人口自由流动,可能还有言论集会能一切不利于国家安定的因素,形成秦国“上下一盘棋”的氛围。秦灭六国后,各国的王室贵族并没有消失,秦王通过人口迁移至首都的各种手段千方百计严防六国复辟,商鞅之法不仅不能废除,某些方面还得加强。

大泽乡起义爆发后,蠢蠢欲动的六国贵族复辟势力终于等到了机会,迅速成为主导四方起义的领导力量。此时秦始皇已逝,主要军事力量又都在岭南和长城沿线,秦二世无法全面掌控局面,朝廷内赵高乱政,曾经不可一世的秦铁血军团在这期间犹如消失一般,仅靠名将章邯武装了几十万临时部队,还差点剿灭了义军,要不是项羽的横空出世,历史犹未可知。



我认为会,因为商鞅酷法不是秦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秦国会二世灭亡主要还是因为赵高,所以即便废除了商鞅酷法,只要有赵高在,那么秦国还是会二世而亡。

我觉得可能还是会的,因为当时匈奴不断入侵,秦王征发了很多民夫去修长城,这使得好多人食不果腹。

我读《史记》及其他史料,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已经充分认识到商鞅治国模式的负面问题,并且也清醒认识到有必要推行与民休息的仁政。这点主要反映在秦始皇对待太子扶苏的的态度上。秦始皇对提倡仁政的皇太子~扶苏并没有加以废除。而是将其派往北方边防蒙恬处。表面看扶苏形同“发配”。实则有更深远的政治考量:一是提升扶苏对军队的掌控,要知道在长城附近的秦军是绝对的精锐。二是进一步锻炼太子的政治军事能力。三是对扶苏进行全面保护。这种政治考量的潜台词就是让欲“与民休息”的扶苏接班,让继位后的扶苏去实施仁政。
那么为何秦始皇不及时改弦更张立即改变商鞅的治国模式呢?我认为秦始皇还是要利用已有的严刑峻法去巩固国家统一的成果。比如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轨距,以及完成秦代超级工程~秦长城、秦弛道,还有政治改革~郡县制,这些举措都带有强迫性质。在新占领区不使用商鞅模式的峻刑刻法,这些有利千秋万代的措施都难以高效推行。秦始皇从根本来说还是想留给自己的儿孙一把不带“刺”的“权杖”。同时接班的扶苏,实施与民休息的仁政必然会收到士族与各地百姓的拥戴,会大大降低扶苏治国的难度。
然而秦始皇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他信任的近身宦官~赵高会篡改他的传位诏书,也没想到自己的忠实打工一哥~李斯会为一己之利,默许了赵高篡改始皇遗诏的罪行!更没想到自己那忠厚的太子~扶苏深受儒家忠孝仁义说教的“毒害”,在掌握三十万秦军精锐的情况下自杀!唯一在秦始皇计划内的只有蒙恬,只有蒙恬劝说扶苏带兵进京一探究竟!怎奈扶苏中毒太深,实力坑爹!
至于赵高和秦二世并不是延续商鞅的酷法亡国,而是乱整而亡。把秦始皇留下的一把好牌,打了个稀烂。

二世而亡的问题跟商鞅变法没有直接关系,秦朝中央和地方宗族的矛盾,中央集权制势力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非常大,秦始皇一直温和怀柔的方式处理矛盾,奈何人家不认账啊

如果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废除商鞅酷法,秦国还会二世而亡吗?
答:主流的历史教科书认为,秦灭亡是因为法制过严,用民无度。主要由头是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一群被征召去服劳役的农民,因为雨期无法按时到达要被斩守,被迫起兵。那么要问,如果秦统一后,废除严刑竣法,秦国就不会有危机吗?商鞅变法后,秦国在国内进一步加强耕战制度,全国上下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

分封制在什么时候被废除?
答: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后,建立了什么制度?
答:在秦统一六国一统天下之后,它废除了分封制,在我国历史上首创出郡县制。将诸侯国的权力大大缩小。使得国家的统一进一步得到强化。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相对于分封制来讲,郡县制是有很多好处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它大大加强了皇帝对于国家的统治,加强了君主集权,使得地方的经济已经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实行分封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改错)
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司监察。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1、秦地:巴郡,蜀郡,陇西郡,北地郡;2、赵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以下设诸卿,分掌政事。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县一下...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是如何维持帝国的统治的?
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统治方式,废除了封建制度,推行郡县制。秦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为了确保中央集权,秦始皇创立了三公九卿的制度。虽然中国并非诞生于秦国,但最早的中国还是浓厚的同龄民族士大夫色彩,而从秦国的统治方式到任职方式的全面改革,显然对山东各级六大的不适应,...

...六国,是秦国太霸道,还是咎由自取?如果你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答:首先灭六国,那不是因为秦国太霸道,而是因为秦国它是一个国家,要为国家的利益点而出发。同时他能灭掉又过,也说明了他的国力的繁盛和军事的强大,其他的国家因此而覆灭只是一个社会的发展的大趋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的很多事情都非常的伟大,他把文字进行了统一,有利于我们思想文化的一个统一性。还有...

如果秦朝没有统一六国,现在的中国会不会变得像欧洲那样?
答:肯定不会,秦朝统一六国之后,采用的“中央集权制”,与夏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不同,秦朝开创了历史朝代的先河,如果秦朝没有统一六国,秦朝只能算作是“秦国”,但“分封制”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统一是迟早的事情。秦始皇统一六国不久,就因病去世,继位的本来是扶苏,但在赵高和李斯的操控下,由胡亥继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帝国又是怎样灭亡的?
答:七、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传承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14年。秦朝创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车同轨、...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法律
答:官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林剑鸣《秦史稿》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