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价格直接给钱,放下银子就走

作者&投稿:包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装剧我们也看过不少了,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个场景就是,客官来到店里吃喝,吃完了价格也不问,直接留下银子就走了。而且这种场景的主角一般都是民间的风云人物,大侠什么的。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难道古代人去店里吃喝都是这么给钱的么?而且真的是用银两进行付钱的吗?

1,明朝以前

在我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非常大的分界线,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以明朝隆庆年间作为一个主要分界线。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明朝隆庆元年以前,白银是非常稀少的,而且也是非常珍贵的。如果说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那么影响白银流通的核心原因,就应该是违法,说的直白些,明朝隆庆以前,直接用白银当做货币,是要被官府抓起来的。所以就算大侠们敢用,店小二们也是不敢接的。

根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期(盛唐),官员们往往因为贵金属(金银铜)不足而非常伤脑筋,因而当时的唐朝官府曾一度规定,民间禁止一切规模的贵金属交易。至于说如果要用到大额金钱来结算,那么唐朝百姓们一般都是用同样昂贵的丝绸布帛。这里多说一句,唐朝时期的黄金一般都是皇室特供,而白银则主要在达官贵人和豪强富商手中作为礼品流通。

两宋时期是古装剧大侠们扎堆出现的地方,那两宋时期的白银真的这么普遍吗?答案其实也是没有,原因如上,那就是白银根本不够用。根据《宋史》等官方史料记载,两宋年间对于白银的消耗非常之大,原因是除了必要的军备和政务开支外,还要花费大量的白银来向辽国和金国买和平!

比如根据《檀渊之盟》的规定,北宋每年要向辽国进贡白银10万两,布绢二十万匹(后来白银追加到二十万两)。再到后面,根据《绍兴和议》的规定,南宋每年要向金国进贡二十五万两白银和二十五万匹绢。从这儿不难看出,宋朝时期,别说民间大侠们想要用白银来玩这么奢侈的举动,就是那些高官贵人也是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因为一旦被金国或辽国发现,那这个每年进贡的数量恐怕又得提高。

2,明朝以后

自隆庆开关始,明朝的海禁政策稍有松动,所以每年从海外会给明朝流入大量的真金白银。根据记载,就是崇祯年间,明朝在澳门每年也会有六千多担即数万匹丝绸出海,而这些带回来的全部都是白银。此外,日本学者小叶田淳曾考证,明朝末期的十余年里,光从日本流向明朝的白银就在七千万两以上。

就别说明朝时期还有其他非常昂贵的特产了,如白砂糖,茶叶,瓷器,铁锅等,也都是通过白银来结算的。因而,明朝时期还是有可能出现民间大侠持有白银的情况,毕竟别说他们,就是普通人手里也会有一些散碎银子。这里再说个题外话,明清时期,银锭的大小是有标准的,最大的一锭是五十两,再往下还有二十五两和十两,至于个位数的基本就没有限制了。

说完银子的流通,再说古代饭食的价格。这里以明朝举例,万历年间的书籍《宛署杂记》曾记载,一钱六分银子就可以买8斤上好的猪肉,四分银子就能买一只活蹦乱跳的肥鸡。而同样明朝的小说《金瓶梅》中还有着这样一段记载,说是西门庆的女儿女婿跟小妾共九人,吃了一桌有烧鸭烧鸡的高等酒菜,而且还吃了一天,一共也才花了一两银子。

那么白银在古代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待遇呢?这其实还要从我国的国情说起,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白银产量确实不是很高,起码在古代是这样。根据《白银帝国》记载,我国在唐朝时期,白银的年产量其实只有一万五千两,而在唐朝以前,白银的年产量甚至只有几千两,几乎都是只供给皇室成员。到了宋朝时期,白银产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最高也不过八十万两,平均下来每年三十万两都是多的。到了明朝时期虽然还能再高一些,但本土所产其实每年也就是百万两上下,不会再有更多的变化。

最后,古装剧里各路大侠们,之所以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还从不阻拦,那是因为这只是在拍戏。如果要放到正史里,明朝以前的大侠们这么做,只会被抓进官府严刑拷打。而明朝以后,能有这么多钱来吃饭,那也就不会去做大侠了。



为什么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从不问多少钱?
答:其实在古代那个时候吃饭都是有指定的价格了,没有什么上下的差异,基本上就是那些人的也没有什么悬殊之处,古代人吃饭也是比较简单的,不像现在人吃的样比较多,而且价位也不一样,所以古代人吃完饭就会放下银子。

为何古代人吃饭后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了,店家也不拦?
答:看古装剧,一定就会有人去客栈吃饭,大家是否有细心关注过。为何古人吃完饭以后放下一点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不阻拦,也不当面清点。难道他们不害怕客人会给少钱吗?这一点一直令小编非常费解,后来才知晓了原因,现在就告诉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理解,古代时候确实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这些人...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
答:”这样的情节我们在古代的电视剧中会经常看到。也就是说有一个人去饭店里吃饭,点了一桌子菜。吃过之后,从口袋里掏出一锭碎银子放在饭桌上就离开了,这个时候店主不仅不担心他付的钱不够,而且还乐得笑着送客。那么为何古代人吃过饭放下碎银子就敢离开呢?店主不仅不担心钱不够,为何还这样乐...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不阻拦?
答: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古代的货币体系,以及物品的定价知识。搞懂了这两点以后,“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不阻拦”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古代货币体系 在纸币出现前,中国古代使用的是硬通币,主要是金、银、铜、谷、帛等(个别地方用的是铁币)。与...

在古代电视剧中,为什么古人吃完饭都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_百度知 ...
答:在很多古代电视剧中,那些侠客们每次在餐馆吃完饭后,放下一大块银子就走、小二们看都不看就收起来,当然电视剧中剧情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现实的。在现实历史中,很少会有大侠吃一顿饭就丢下一大块银子、很少会有小二不确认银子就让大侠们走。电视剧这样演是为了烘托气氛,衬托出大侠们的英勇仗义,不拘...

古人在客栈吃饭,为什么不问价钱就给银子?
答:我们看影视作品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古人们不问价钱就给银子。原因是古代的银子币值很大比较值钱,而且能使用银子的都是一些达官贵人,他们并不在乎多给。店小二也知道银子的价值远远比饭菜的成本高,所以他们也不声扬。一、客栈人的心理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客人们吃完饭之后直接在饭桌上放了一锭银子...

影视剧中古代大侠吃完饭,不问价钱扔下银子就走,古代真的能这样吗?_百...
答: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经常都有这样的形象,古代的大侠在行走江湖的时候,吃完饭从来不问多少钱,扔下银子就走了。 比如在《水浒传》中讲述鲁智深帮助金翠莲的时候,要资助盘缠,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上,但是感觉这个钱不太够,因此开始进行众筹,先是问史进借,史进便取出十两银子,李忠也从身上摸出二两银子,...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不阻拦呢?
答:古代吃饭 难道古人吃完饭就是直接放下银子,不问这一餐酒水美食到底用去多少银子,而店小二也不数钱,就此随意给点就好?当然并非如此,这一幕只存在于小说以及影视之中,毕竟一篇故事的时间跨度很大而且还要掌握好节奏,在有限的空间内填充上更多的实质性内容,使得剧情更加饱满,因此一些繁琐的过程难免会...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价格直接给钱,放下银子就走
答:古装剧我们也看过不少了,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个场景就是,客官来到店里吃喝,吃完了价格也不问,直接留下银子就走了。而且这种场景的主角一般都是民间的风云人物,大侠什么的。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难道古代人去店里吃喝都是这么给钱的么?而且真的是用银两进行付钱的吗?1,明朝以前 在我国...

为什么古代人去客栈吃完饭之后放下银子就走,从来不问多少钱?
答:而且吃饭的人多小二也没有耐心去数。对于他们这些没有家的人,轻松就是最大的愿望,如果让他们整天背着一袋子的铜板,不仅招惹小偷,自己拿着也是累赘,他们一般用的都是碎银子。店小二也比较喜欢这些江湖人士来吃饭,毕竟吃一顿饭也不过几百个铜钱,这样一回下来就可以赚好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