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作者&投稿:毋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导语: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目标管理方法提出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经典管理理论对目标管理MBO的定义为: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内容延伸】:

  一、目标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目标管理基础工作的含义和特点

  目标管理基础工作就是为建立目标管理制度而所做的起点性工作,是为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和发挥各项专业管理的作用而提供的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工作。由于组织系统担负的任务不同,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基础工作的内容必然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基本的内容应该包括:基础知识教育、标准化和信息工作三项。其中基础知识教育是前提,标准化是依据,信息工作是关键。它们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目标管理基础工作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先行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基础工作大都建立在各项专业管理之前,并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过程。例如标准化,在推行目标管理中,确定目标应以标准为依据,实施目标和绩效审核也同样离不开标准,所以标准化应先行,且应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2)空间上的低层次性和群众性。基础工作一般发生或作用于较低层次的具体工作中。这是因为,它是各项专业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依据。所以必须围绕管理组织系统和总目标踏踏实实地去做,应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或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做到基础工作扎实可靠。

  (3)内容上的多维性和多层次性。多维性是指基础工作包括多种不同的角度和多个方面,它们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又能各自单独地发挥作用。多层次则是指其工作内容涉及到管理组织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岗位、各类人员。因此,全体人员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基础工作。

  (二)目标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处理

  1.信息工作的基本要求

  现代管理系统离不开信息,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信息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的基本要求有几点:第一,适用。适用要求所提供的信息是有用的,适合需要的。这是搜集信息要注意的首要问题。第二,及时。及时要求能够灵敏、迅速地发现和提供管理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第三,准确。第四,经济。

  2.做好信息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意提高原始记录的质量。第二,做好统计工作。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各种信息统计资料并对之进行推论的工作。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大力运用,政务电子化、网络化势在必行,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十分必要。

  二、目标管理的功能和类型

  (一)目标管理的功能

  由于目标管理是超前性的管理、系统整体的管理和重视成果的管理以及重视人的管理,因此有以下功能:

  (1)克服传统管理的弊端。传统管理主要有两大弊端:一是工作缺乏预见和计划,没事的时候,尽可悠闲自得,一旦意外事件发生,就忙成一团,成天在事务中兜圈子;二是不少组织中的领导信奉传统官僚学的理论,认为权力集中控制才能使力量集中、指挥统一和效率提高。

  (2)提高工作成效。目标管理不同于以往的那种只重视按照规定的工作范围和工作程序和方法进行工作的做法,而是在各自目标明晰、成员工作目标和组织总目标直接关联的基础上,鼓励组织成员完成目标。同时,目标同客观的评价基准和奖励相配套。这有利于全面提高管理的绩效。

  (3)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激励和提高。在管理目标建立的过程中,成员可以各抒己见,各显其能,有表现其才能、发挥其潜能的权利和机会;工作成员为了更好地完成其职责和个人目标,必然加强自我训练和学习,不断充电,提高能力;目标管理的确定,既根据个人的能力,又具有某种挑战性,要达到目标,必须努力才有可能。

  (4)改善人际关系。根据目标进行管理,组织的上下级沟通会有很大的改善,原因在于:第一,目标制定时,上级为了让员工真正了解组织希望达到的目标,必须和成员商量,必须先有良好的上下沟通和取得一致的意见,这就容易形成团体意识。第二,目标管理理念是每个组织成员的目标,是为组织整体完成并且根据整体目标而制订的。

  (二)目标管理的类型

  (1)业绩主导型目标管理和过程主导型目标管理。这是依据对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否规定来区分的。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业绩,所以从根本上说,目标管理也称业绩管理。其实,任何管理其目的都是要提高业绩。

  (2)组织目标管理和岗位目标管理。这是从目标的最终承担主体来分的。组织目标管理是一种在组织中自上而下系统设立和开展目标,从高层到低层逐渐具体化,并对组织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谋求高效地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法。

  (3)成果目标管理和方针目标管理。这是依据目标的细分程度来分的。成果目标管理是以组织追求的最终成果的量化指标为中心的目标管理方法。

  【案例分析】:

  国内一家制药公司,决定在整个公司内实施目标管理。事实上他们之前在为销售部门制定奖金制度时已经用了这种方法。公司通过对比实际销售额与目标销售额,支付给销售人员相应的奖金。这样销售人员的实际收入就由基本工资和一定比例的个人销售浮动奖金两部分所组成。

  实行该项制度之后,销售大幅度提上去了,但是生产部门却叫苦不迭,原因是由于人手、设备、技术等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很难及时完成交货计划。销售部就经常抱怨生产部不能按时交货。制药公司总经理和高级管理层决定为所有部门和包括经理以及关键员工都来设置相应的目标。为此,制药公司还在企业内推行业绩评估制度。其中生产部门的目标包括按时交货和库存成本两个部分。

  公司HR在专家的指导下很快就设计出了一套业绩评估制度,并对公司现有的薪酬结构和奖金制度进行了修订。该业绩评估制度与公司年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密切相连。各个部门还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组织目标设定的讨论以及绩效回顾流程等等。

  公司总经理满心欢喜的期待着各项业务能够得到很快的发展。 然而结果却是出人意料,业绩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滑了。部门间的矛盾加剧,尤其是销售部和生产部。生产部埋怨销售部销售预测准确性太差,而销售部埋怨生产部无法按时交货。每个部门都指责其他部门的问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下降,利润也在下滑。

  这个案例的中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实施了目标管理没有提高业绩反而导致了企业内耗加剧和利润下降呢?

  常见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该企业设定的目标不全面,不系统。每个部门只专注于对自己非常重要的几个目标;

  2.通过案例描述,发现这家公司的传统是一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估,年初目标一旦定下来就不能再改变。所以即使他们发觉有些目标有问题,他们也不会进行及时的修改;

  3.各部门的目标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只是和组织内上下级之间有联系;

  4.这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目标不符合公司的战略。原来的目标只关注销售额和按时交货,但是战略最重要的几个关键面没有得到特别体现。比如说利润,比如说客户满意度等等。



管理学中,目标管理的含义和特点分别是?
答:1.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又称成果管理,目标管理是由组织的员工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可行的且能够客观衡量效果的目标,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工作目标。2.目标管理的特点(1)员工参与管理: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上下级共同商定,依次确定各种目标...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什么
答:经典管理理论对目标管理MBO的定义为: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美国管理大师彼...

什么叫做目标管理
答: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

什么是目标管理?
答: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这种管理的主要特点是:①强调活动的目的性,重视未来研究和目标体系的设置;②强调用目标来...

什么是目标管理?
答: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

什么是目标管理?
答: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

什么是目标管理
答: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一方面强调完成目标,实现工作成果;...

目标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管理学问题)
答:目标),才能够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战胜重重困难.无数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在生活极端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因此,加强理想和目标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和很强的目村观念,对于提高和保证管理绩效是极其重要的.由于目标管理高度重视目标的设置,因而它在激励人的积极性方面,较其他管理理论更能体现现代管理的特点.

目标管理的概念
答:“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博士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目标管理是一种基本的管理技能,它通过划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的管理活动结...

目标管理名词解释
答: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一方面强调完成目标,实现工作成果;另一方面重视人的作用,强调员工自主参与目标的制定、实施、控制、检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