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怎么样?

作者&投稿:左丘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谢国刚怎么样~

还是可以的,副部级事业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是国土资源部属地质科研事业单位,成立于1956年,1999年重组,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非营利科研机构。目前,该院由院机关和7个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

截至2014年底,全所在职职工25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职称59人,副高级职称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7人、硕士学位的48人,在站博士后27人。内设13个研究室(中心)、6个职能处室和1个成果转化中心;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挂靠资源所,主办学术刊物《矿床地质》。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3项。第一标注单位发表论文434篇,其中,国际SCI检索论文44篇,国内SCI检索论文30篇,EI检索论文25篇。出版专著11部。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1项。
领导班子由6人组成:所党委书记、所长傅秉锋,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张佳文、毛景文、王宗起、邢树文、李基宏。

所党委书记、所长傅秉锋(左三),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张佳文(左二)、毛景文(右三)、王宗起(左一)、邢树文(右二)、李基宏(右一)


内蒙古包头哈达门金矿集区20号和32号脉成矿理论研究及找矿预测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川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成矿机制再研究及找矿进展。配合“我国三稀资源战略研究”在四川甲基卡矿区外围的找矿突破,对甲基卡矿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熔体和富子晶包裹体进行了重点剖析,包裹体的组成和均一行为特征表明该矿床的形成是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产物,以此建立了以富H2O二云母花岗岩为内因,高剥蚀程度和具有相对封闭、有限开放环境的构造变质穹窿体为外因的找矿模型,归纳出甲基卡式矿床的找矿标志,其主要包括:较大的成矿深度(约14千米),相对封闭的构造环境(构造—变质穹窿、硅铝质围岩、复式背斜轴部)与岩体和围岩的冷缩断裂并存,成矿岩体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具有富H2O的特征。根据此找矿标志,对川西—西昆仑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甲基卡、可尔因和大红柳滩等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差别仅为剥蚀程度不同。建议:在可尔因外围寻找甲基卡式矿床,在大红柳滩矿区东南部加大找矿部署工作;在甲基卡外围的瓦多、长征、容许卡等构造—变质穹窿区寻找甲基卡式矿床;在甲基卡矿区,根据变质分带和二云母花岗岩向北倾伏的特征,在北部通过地球物理探测花岗岩体,寻找新的找矿靶区。

甲基卡矿区地质图


甲基卡海子

大陆裂谷成钾作用与江陵找钾突破进展。全球板块运动对表生成钾控制明显,即从古生代稳定克拉通海盆、中生代特提斯海盆成钾,到新生代演变大陆裂谷成钾,即表生成钾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盆地成钾从海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盆内来源为主、海水补给为辅;研究提出了裂谷小盆地成钾理论。选择江陵凹陷进行勘查与研究,实施4口深井,开展大量地震解释等,获得工程控制的钾盐预测资源量2亿吨及其丰富的伴生硼锂铷铯溴碘资源量;发现了固体钾盐成矿显示。富钾卤水综合开发研究显示,钾及伴生有益元素都能“吃干榨尽”提取;现已完成中试工厂设计,准备进入开发阶段。

扫描电镜图像和X射线衍射图像:白色氯化钾(钾石盐)分布于灰色石盐晶间,岗钾2井盐岩,3772米


c.光卤石呈粒状被包裹在石盐中,岗钾2井,4160.79~4160.99米;g.样品钾石盐的X射线衍射谱图

华南地区成矿规律与成矿背景研究进展。华南是全球中生代成矿最集中和最具代表性地区,为什么在短时间有如此巨量金属元素堆积成矿,是全球科学家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此次研究鉴别出华南地区中生代存在230~210Ma,170~137Ma和135~80Ma三次大规模成矿峰期,空间上分布特点分别为东西向大陆板内、钦杭—南岭中部—长江中下游三个区带和大陆边缘;相应成矿背景分别为碰撞后、斜俯冲挤压和后俯冲伸展环境。发现135~80Ma形成的矿产发育于大陆边缘的伸展盆地中,提出钦杭和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与Izanagi板片在俯冲期间沿古构造单元结合带被撕裂密切相关,认为长江中下游铜矿带与其南侧的江南古陆钨矿带同时平行产出是同一构造事件的产物,初步揭示翁文灏先生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华南区域成矿分带为一个中晚侏罗世复合成矿的结果。

华夏地块及邻区中生代矿产分布规律图


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邻区中生代金属矿产分布规律图


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邻区中生代金属矿产成矿动力学模型图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完成了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报告及工作报告各一份,16个单矿种(矿组)全国汇总研究报告16份;全国单矿种成矿规律图等四类系列图件64份,各种图表册4份,建立了分矿种数据库16个,汇总数据库1个,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和目标。研究提出了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有效指导了省级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首次实现Ⅰ、Ⅱ、Ⅲ、Ⅳ级成矿区带的全覆盖;全面梳理并提出23个矿种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厘定出388个矿产预测类型。对17个单矿种进行研究,首次划分了单矿种的成矿区带。系统研究了17个成矿省的成矿规律,完善了各成矿省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分析了找矿潜力,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编制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式表册》《典型矿床野外调查图册》及11886个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数据汇编,为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提供科学基础。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如“五层楼+地下室”新成矿模式、华南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华北板块和准噶尔板块南北两侧岩浆成矿的对称性、大区域镍矿分布等方面有重要创新。在贵州、湖南“低温成矿域”中金、锑、汞矿的多期成矿作用以及我国弧形—山字型—旋卷—帚状构造等大型变形构造与矿产的空间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认识,对发展及探讨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及19位博士、博士后等,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168篇。工作成果除为计划项目的矿产预测直接应用外,在一些重要矿床,如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江西淘锡坑钨矿、盘古山钨矿、贵州大竹园铝土矿等矿床的勘查评价中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简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地处北京市,是中国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2000年,更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所主要开展区域成矿规律与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成矿远景区划,以及重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成矿过程与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成矿远景区划研究、有色、黑色金属、稀有、稀土、贵金属、非金属矿产研究、盐湖与盐类资源研究、矿物学岩石学研究、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同位素技术研究、矿床环境评价研究和矿产资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根据2018年1月该机构官网信息,研究所有6个职能处室、12个专业研究室、1个成果转化中心,2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有学术学科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学术学科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学术学科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有博士研究生123人,硕士研究生43人。

九千年的九千年水源优势及功能
答:1.水龄长经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测定,达古冰川泉水水龄为9610年,是上亿年冰川底层的融水,当今世界已测定的水龄最长的原生态冰川泉水。2.含氘量低经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测定,九千年原生态达古冰川泉水含氘量为-89,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冰川泉水中含氘量最低的水。3.天然小分子团...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答:2007年底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在中国黄金集团的支持下,在前人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矿体产出的基本特征,结合冈底斯成矿带的成矿特点,以斑岩-矽卡岩型成矿系列理论指导找矿勘查,对该矿床进行了较全面的地质勘探和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在构造控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

铅锌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流体包裹体特征
答:注:测试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05。 SEDEX型铅锌矿矿石δ34S较高,北矿带δ34S=19.1~22.9,平均21.0,总体高于南矿带(δ34S=6.9~26.9,平均15.9)。虽然不同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但单个矿床中的硫同位素组成较均一。北矿带厂坝、李家沟、向阳山硫同位素组成有较高的一致性,反映出厂坝、李家沟...

中国地质类的研究所有那些,在那些地方,有谁知道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

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岩浆-构造活动特征
答:测试分析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MC-ICP-MS 实验室完成,锆石定年分析所用仪器为Finnigan Neptune 型MC-ICP-MS及与之配套的Newwave UP 213激光剥蚀系统。LA-MC-ICP-MS激光剥蚀采样采用单点剥蚀的方式,数据分析前用锆石GJ-1进行调试仪器,使之达到最优状态。锆石U-Pb比值的测试精度(2σ)为2%左右,对锆石...

中国地质科学院是什么级别单位
答:正局级。根据查询中国地质科学院官网得知,中国地质科学院从事地质研究领域包括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地质、环境地质、深部探测、物化探勘查技术、岩矿测试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属于正局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新华联科技奖
答:曾多次获有关部门表彰和奖励,获多项国家和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终身荣誉会员。 张荣华研究员在地球化学动力学实验室用自主研制的获奖设备进行高温高压实验 张荣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和实验地球化学研究。开创地球化学动力学新领域,自主发明仪器,创建...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答:秦岭造山带结构、演化与成矿 主要完成人:王宗起、闫 臻、闫全人、王 涛、李秋根、陈隽璐、王瑞廷、徐学义、向忠金、高联达、张英利、代军治、覃小锋、吴发富、张宏远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

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
答:有关测试分析工作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同位素实验室完成。 金山金矿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分析结果列于表7-4。由表可知,金山金矿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中3He/4He比值在0.13~0.24Ra之间,变化范围较小,而4He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12.6~851.1)×10-6cm3STP/g之间。与3He/4He相比,黄铁矿流体...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
答:该项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承担并组织实施,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国土资源航空遥感中心等作为业务支撑单位。参加单位涉及天津地调中心、沈阳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宜昌地调中心、成都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中国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中化...